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圖源網絡

《大明風華》裡有一個女人,她的一次出場讓我深深的記住了她。

場景是這樣的:女宮人胡善祥站在那裡,太孫和她逗趣,為了博她一笑。他開的玩笑是說他的孃親,也就是說了一下太子妃張氏的事情。說他娘過於節儉,摳門。下人們都說,想讓太子妃請客吃飯要等到下輩子。

這時候,這個胡善祥她真的就笑了。她姑姑過來二話沒說就扇了她一巴掌。當時太子妃就在旁邊看著這一幕的發生,自己兒子和宮女逗趣的事情她全程看在眼裡,卻自始至終未發一言。等到這個女官被打之後,她只對自己兒子說了一句話,說是他爹找他。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整個場景看下來,太子妃張氏幾乎是喜形不怒於色,換做旁的妃子看到兒子和女宮人在這裡談笑,應該是會第一個出來制止的。

張氏在劇中給我的感覺就是看似是一位農家人的做派,但她卻是是心思縝密,情商極高的女子。

後來瞭解到她並未是農家子弟,是一位官宦人家的女兒,在洪武28年的時候封為燕王世子妃。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後來兒子朱瞻基即位,就是宣宗,她被尊為皇太后。到英宗即位,也就是宣宗的兒子朱祁鎮,那時候的張氏已經被尊為太皇太后了。

那麼,她一位普通官宦人家的女兒,是如何在這風雲變幻的深宮之中活下來的?並且還成為大明朝的太皇太后,為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01家世普通,人生不凡

張氏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官宦家庭,父親是兵馬副指揮。家裡兄弟姐妹眾多,在一個充滿歡樂的家庭中長大。他自幼就比較聰慧,性格又開朗,長大後呢,舉止端莊,是一個比較和藹的人,她是一個深受周圍的人敬重和愛戴的人。

在洪武28年的時候,也就是1387年,張氏被選為燕王世子妃。當時太子朱高熾和張氏兩人都是剛滿18歲,雖然她年紀尚輕,卻知道在宮中謹慎行事,家裡也是打理的井井有條。說話也是會察言觀色,深得明成祖和徐皇后的喜愛。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1398年張氏生下了第1個兒子朱瞻基,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這個朱瞻基的出生呢,也是頗具傳奇。話說朱棣,也就是明成祖夢見了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給了他一個大圭,上面刻著八個大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說完就消失了,等朱棣醒來以後,他就聽說張氏生了一個孩子,還是一個男嬰。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成祖朱棣甚是高興啊!然後他就急切的去看他的孫子。他瞧著自己這個孫兒英氣逼人,在聯想到自己所做之夢,然後就覺得這個孫兒非常符合他夢中所見。

從此朱瞻基就跟在了朱棣的身旁,朱棣一直把他當成明珠一樣愛護。當考慮到哪個兒子繼承皇位的時候,他開始犯愁了,因為按組上的法制是要立長子,可他又偏愛他的二兒子朱高煦才能,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然後他秘密召見了,解晉。他說,皇長子仁孝,以人治國,天下一定會比較歸心的。成祖剛開始沉默不語,然後解晉就開始自言自語的說,好一個聖孫。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朱棣想到了自己最疼愛的孫子,然後就宣佈朱高熾為太子了,他的第二個兒子為漢王。

可以說朱棣是疼極了他的這個孫子,據說當年他敢反建文帝就是因為這個孫子的出生。愛屋及烏嘍,所以,他爹順利即位,他母親為皇后。當上了皇后的張氏,從此就要為朱家操勞一生了。

朱棣曾經在酒後大罵太子朱高熾,並且對他說,要不是有你媳婦在,我恐怕是要廢了你。因為我們朱家要靠她來操勞,撐著。後來,果真應驗了朱棣他他,他一直是在輔佐大明的皇帝,還扶持了好幾代呢。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02輔佐幼帝,女中堯舜

仁宗在位僅10個月,就因病去世,享年48歲,由他的長子朱瞻基即位,就是宣宗皇帝,尊母親張氏為皇太后。

他二十幾歲即位,因年輕,所以每遇到重大的軍政要事他總是會向母親稟報,她提出的意見通常都非常的中肯。雖然她參與了政務,但是她始終恪守規章制度,參政而不亂政,有權但不弄權。張太后整頓機構,適當裁員,廣納賢才,因母子同心,所以朝野上下也是齊心的,明朝在她的輔政下也是國泰民安,盛世繁華。和仁宗時期,並稱為仁宣之治。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只可惜宣宗在位年齡不長,只有十年,因病去世。當時的朱祁鎮就是他的兒子,也就9歲。皇太后和朝野上下的人都非常的悲痛。朝臣們請求張太后垂簾聽政,但是張太后嚴辭拒絕,她說,我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

打那以後,朝臣們就更加敬重張太后的為人,適才皇帝年幼,張太后就下令將奏疏都交由內閣,由三楊決議,再施行。

張氏她雖為女子,在內院能相夫教子,管理後宮。在政治上也能輔佐丈夫,兒子,孫子建功立業,把國家治理的一片欣欣向榮。所以後人給了她很高的評價,稱她為女中堯舜。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03善良仁慈,憂國護民

永樂15年,朱棣給朱瞻基選妃,選中了濟寧百戶胡善祖的第三個女兒胡氏,冊立她為皇太孫妃。等到了宣宗即位後,她就被封為皇后了。這個胡氏就是劇中的胡善祥,她並不是劇中的那麼狠辣,而是一個端莊賢淑的女子。皇帝愛的是孫妃,就是劇中的孫若微原型。皇帝一直有廢后的想法。

宣德二年,孫貴妃生下了長子朱祁鎮。這個時候皇帝的廢話後想法就更加的強烈了。因為他本身就不喜歡胡皇后,然後她又沒有生兒子。最後胡皇后真的被廢了。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張太后非常的同情她,因為欣賞她的賢惠,就經常把她叫到清寧宮來和她一起居住。而且每到宮廷設宴,她都會命胡氏坐在孫皇后的上座,孫皇后經常因為這個事情非常的不高興。

直到張太后病逝了,胡氏因為太過於悲傷,沒到一年就跟著去了。這樣說來,胡氏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吧。只可惜命運沒有眷顧她。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宣德三年,張太后和宣宗的皇后,妃嬪們一同暢遊西苑,宣宗親自扶著母親上萬壽山。宣德4年,他陪同母親拜謁長陵,經過河橋的時候,他親自下馬扶太后,兩旁民眾歡呼。張太后見狀告誡宣宗說,百姓能夠如此愛戴君主,是因為君主能為他們過上安定的生活,所以國家一定要重視百姓的安危。

在返京的途中,張皇后還走訪了當地老百姓,去詢問他們的生活,生產情況,還賜給了他們一些金銀。

百姓們用食物和水酒饋贈張太后,張太后親手遞給了兒子,想讓他兒子嚐嚐真正的農家風味。以此能夠體會百姓的生活不易。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1442年,張太后重病纏身,但是仍然沒有忘記國家大事。她還召見內閣大臣,詢問還有哪些的緊急事情要處理。事情還沒有說完,老人家就去世了。從此一代女英豪,就這樣謝幕了!葬在了獻陵。

人間再無張太后,只有她的那股子胸襟和氣度一直留存下來。她的一生很是傳奇,那麼她是如何在經歷三四朝而屹立不倒的呢?

她從臣女,一躍成為太皇太后,皇家這條路她是如何步步為贏的呢?


無外乎她的聰明,善良,決斷,把握分寸,在什麼位置上做什麼事。

這也正是我們現代人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無論在職場,家庭關係,甚至是愛情,友情上面,我們都要學著把握分寸,不要越界。抱著一顆善良的心,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