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迴應

孩子都是爸媽們的寶貝孩子,相信很多家長因為不忍心讓孩子受累,我們可以在公交車、地鐵,甚至學校路上、校門口,看見大人幫孩子背書包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了。

放學時間,看到成群結隊接孩子的家長等在校門口,他們有的騎著自行車,有的騎著摩托車和電瓶車,還有的開著轎車,更多的是赤著雙手的爺爺奶奶迫不及待地張望著。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你猜猜看,只要一看到他們的“寶貝”來到眼前,第一個動作是什麼?伸出雙手!幹什麼呢?接書包呀。

然而你要問孩子願不願意背書包,答案肯定是“讓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背就好。”

面對在學校最重要的物品,很多孩子都漠不關心,別說背書包了,連收拾書包都是父母一手操辦,比如下面這個女孩的事情,就讓很多父母開始反思。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遭老師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紫萱今年10歲了,已經開始讀小學五年級了。

都說女孩子應該心細如絲,但是平常的紫萱,生活的大小事情都是由爸爸媽媽一手包辦的,所以她不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再加上平時紫萱的媽媽工作很忙,所以爸爸主要承擔起了照顧紫萱的生活。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有一天,爸爸把紫萱送到學校後就急急忙忙趕去上班,結果爸爸前腳剛走,紫萱剛到班上,他後腳拿起手機看到群裡面老師問自己在不在。

因為平常老師都是私聊自己孩子的問題,這次突然在群裡當著那麼多家長的面兒,爸爸有些緊張,回答老師說在,什麼事您就直說吧!

原來是,自己10歲的寶貝女兒上課忘帶書本,被老師抓個正著。

只見老師上來就問自己這個家長怎麼辦的,當得知孩子忘了帶書本之後,爸爸連忙道歉,但是老師還是不依不撓,指責自己不是應該在孩子上學前檢查一下書包嗎?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爸爸一再道歉,而且保證下次會好好管教孩子的,老師卻質問道:"還有下次?"

這一次,爸爸終於忍不住了,懟道:"你這樣說未免也太過分了吧!孩子都上小學五年級了,又不是小孩,他沒帶書本,我說他就是了,你憑什麼總認為這是家長的責任?"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頓時,家長群裡鴉雀無聲,老師也沒有再做聲。

但是孩子媽媽得知此事後覺得不妥,第二天去學校跟老師道了歉。

網友們對此評論不一,雖然爸爸的言語有些激動,但也確實解氣,畢竟這位老師太咄咄逼人了,而且非常不給爸爸和孩子面子。

可是,我們也能從這個事情看出,現在的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兩個孩子,所以家長難免有些溺愛孩子,習慣性地包辦了孩子的很多事情,可是孩子卻變得不獨立了。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這裡並不是說,不讓家長收拾書包,孩子就能學會獨立嗎?

想讓孩子變得獨立,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減少更多援助,例如不主動幫孩子背書包、收拾課本作業,不幫孩子穿衣服,穿鞋,讓孩子嘗試自己完成。

但是這種效果能持續多久,那就得看家長是否能夠引起重視,正確引導。

畢竟,老師能夠管理的範圍也僅僅只在學校以內。

要想讓孩子學會獨立,不妨從以下3個方面做:

在日本,父母們亦十分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她們不會像中國家長一般,事事為孩子考慮周全,事事包辦,而是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在孩子兩、三歲之時,父母便開始有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自己過馬路、自己整理房間、自己背書包,......,待到6歲左右,孩子的自理能力,便基本不需父母太過操心。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全方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之前一個朋友在微信上跟我抱怨,10歲的女兒至今連衣服都不會疊,一讓他做點什麼事就抱怨累。

我問她孩子除了正常上學外還有別的事情嗎?她說女兒每週還要上兩次鋼琴班,但練習強度不大,根本沒有他說得這麼累。

最後我詢問了孩子對鋼琴的態度,朋友無奈表示,女兒並不愛鋼琴,但她相信興趣可以培養出來。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聊到這裡,我大致明白了問題出現的原因。

母親強迫孩子學鋼琴本身就在消耗他的耐心和意志力,此時再逼他做不喜歡的家務勞動,很容易形成心理疲勞,不是孩子不獨立,只是她失去了獨立決定生活方式的權利,當獨立的樂趣消失,只剩種種責任時,實在無法激發他們想要獨立的慾望。

允許孩子犯錯誤

阻止孩子追求獨立性的另一個常見原因就是家長對錯誤的容忍度不夠高。

比如家長做家務時跟孩子說“你在旁邊玩,別給我添亂”,這麼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干預只會產生負面效果,就更加不想參與到家務活中來了。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米粒其實也是個小搗蛋,讓她幫忙洗個菜可以把廚房搞成魚塘,但我還是堅持讓她幫忙,雖然這樣我變得更忙了,但育兒之路本來就沒有捷徑,如果為了圖省事就拿手機打發孩子,將來要承擔的代價可能更多。

不要用獨立掩蓋自私

米粒爸特別愛強調獨立自強,每次米粒碰到不會做的手工找他幫忙時,都會得到“你是大孩子了,要自己想辦法”的答覆,到最後我都看不下去了,私下裡埋怨他:“明明是你自己懶不想動,非要把責任全推到孩子身上。”

老實說,這樣的家長還真不是少數,打著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名義,實則是想減少育兒責任。可別以為孩子看不出你懶,時間久了他也會像家長那樣,用放棄代替努力,用語言代替行動。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我問米粒爸:“要是以後你老的走不動了,米粒也跟你說要自己想辦法哦,到時你可怎麼辦呢?”

米粒爸這時才重新思考起親子間的義務關係來。

美國曾有過一項調查: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結果顯示,並非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如毅力、獨立性、自信心、責任心、勇氣……

其實,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孩子都是在家庭中成長,父母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亦不分國籍,國外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某些成功經驗,亦有值得我們中國父母借鑑之處。

想要真正培育出優秀的孩子,“中國式”的父母們不妨適當放手,把孩子看做獨立人格之人,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長大,每個人都要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是我經常和米粒說過的話,這也歸功於我陪她經常看的一套青少年成長勵志書,裡面都是很平常的小故事,藏著著大道理。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一共有10冊,主題分別是《自己的作業自己做》、《管好自己我能行》、《爸媽不是我的傭人》、《跟壞習慣說再見》、《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學習可以很快樂》、《每天做最好的自己》、《我也能考一百分》、《我在為自己讀書》、《我能克服一切困難》。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圖文並茂的排版,讓孩子更有興趣,增加了主人公的立體形象,讓閱讀更生動有趣。

每篇故事前面都有名人名言,給孩子深刻的人生啟迪,讓孩子受益匪淺的同時,積累作文素材。

後面還附加了對應的思想啟示,讓孩子讀後有所思,有所想,有了收穫才能養成良好的品格。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這套書能夠完善孩子們的健全人格,管理自我的能力,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塑造更好的自己。

因為我和孩子一起看的,感覺紙張手感還不錯,還是環保大豆油墨印刷,氣味不會很刺鼻,保護孩子健康。

64元全套10冊的兒童勵志讀物,平均一本也只要6.4,都不到10塊錢,

相比之下,我們因為偷懶不想做飯,訂的兩頓外賣也是這個錢,既不健康也不營養,差不多的價格卻可以讓孩子積累這樣的故事和人生哲理,學會獨立是最棒的本領!

10歲女孩上課忘帶書本,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無人回應

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