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呂氏春秋》裡有這樣一句話:“言之易,行之難”。比如每到年終歲尾,大家就會制定像減肥30斤、看書50本這樣的計劃。結果一年過去,往往書只看了半本,體重反而多了10公斤。

就像這個春節,這都到了2月份了,你年前制定的計劃完成得怎麼樣了?

其實並非你的意志力比別人差,而是你缺少一套正確又系統的目標管理方法。

而《小邏輯:讓選擇變簡單的方法》這本書,就是來幫你解決這些問題的,它運用心理學原理,把目標管理這個大命題細分成7個小部分,每個部分都有明確的規則和量化的標準,幫你擺脫那種不持久的打雞血式的努力。

只要按照它給出的思路,在實踐中反覆練習,就能幫你把那些落滿灰塵的夢想,一樁樁都變成現實。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邏輯的7個步驟。

設定目標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裡,愛麗絲問一隻貓:“請告訴我該走哪條路?”

貓回答:“那要看你想去哪裡了。”

愛麗絲說:“去哪兒都無所謂。”

貓回答:“那麼你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

這就是對目標的隱喻:沒有目標的人,總是漫無目的、得過且過。那如何正確地設定目標呢。這裡有三個規則:提升幸福感,聚焦單一目標,分解目標。

1.提升幸福感

有5個因素能提升幸福感:增強人際關係、更健康和更積極、學習新技能,激發好奇心,給予別人幫助。

  • 增強人際關係

有一項涵蓋了30多萬人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對那些沒有朋友的人來說,孤獨感的危害相當於每天抽了15根香菸,會顯著地影響他們的健康。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 更健康和更積極

眾所周知,想變得更健康、更積極,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運動了。運動能減輕焦慮,降低抑鬱感,增強意志力。

  • 學習新技能

在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你會打破一些固有認知,這能讓你收穫一種成就感,提升你對自身的滿意度。

激發好奇心

當你全身心地去了解一樣新鮮的事物時,你就關注當下,從而放下那些對未來的憂慮和對過去的悔恨。

  • 給予別人幫助

生物學研究表明,當別人答謝你的善舉時,會誘發你的身體釋放催產素。催產素又被叫做愛情荷爾蒙,能讓你產生戀愛時的那種幸福感。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2.聚焦單一目標

心理學家發現,當人們同時制定好幾個目標的時候,努力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目標多了會分散精力,還會讓你產生挫折感,更容易半途而廢。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對著一個目標使力。給它制定出具體、細緻的標準,並加上一個截止時間。比如別說“我要減肥”,而是說“我要在這個月20號以前減肥兩公斤”。

3.分解目標

分解目標最著名的案例是英國自行車隊創造的:

從1908年到2011年的一百多年裡,英國運動員從來沒在“環法自行車賽”裡獲得過獎牌,但從2012年開始,英國隊7年裡就獲得了5枚環法賽的金牌。這一切,都源於英國隊的新教練使用了分解目標的“1%法則”,也就是先把與自行車運動有關的事拆分成幾十個小部分,然後把每個小部分都改進1%。

比如他們使用酒精而不是清水來擦拭輪胎,以獲取更好的抓地力;還要求戶外車手換上戶內賽車服,以減少空氣阻力;甚至專門請醫生來教隊員洗手,以減少患感冒的幾率,正是這種分解目標的做法,最後竟讓英國自行車隊創造出了史無前例的成績。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制定計劃

如果說目標是人生地圖上的目的地,那麼計劃就是人生地圖上的行進路線了。路線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你要多久才能到達目的地。制定計劃也有三個規則:簡單化,設定執行意向,把計劃變成習慣。

1.簡單化

也就是讓計劃簡單明瞭一看就懂。舉個例子,當你制定減肥計劃的時候,如果目標是每個禮拜減重1斤,那制定計劃時就要寫清楚每個禮拜的一三五,晚飯的食量減半,二四六早晨去跑步半小時。

2.給計劃設定執行意向

執行意向是個心理學的名詞,指的是那些能提醒和督促你去完成目標的開關。

比如你一直想堅持寫作,卻遲遲不肯動筆,那麼你的執行意向就可以設定為鬧鐘的鈴聲,當鬧鐘一響,你就強迫自己坐下來寫作。

3.把計劃變成習慣

再好的計劃,也不如自然而然的習慣來得高效。有研究表明,我們一天中大約6成的行為,都出自習慣。如果把計劃變成了習慣,就相當於你每天有60%的時間都在自動執行計劃、向目標靠攏。

當你想養成好習慣的時候,你要多多利用執行意向,比如鬧鐘響、刷完牙、吃完飯等,利用這些執行意向規定出一件在固定時間要做的事情,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學英語。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承諾機制

就是把你制定的計劃告訴別人,利用你許下承諾後的責任感,來迫使你把計劃付諸行動。它有兩個規則:公之於眾和找一個裁判。

1.公之於眾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你把承諾公開以後,這個承諾的約束力就會增強4倍。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會在意別人的看法,當公開承諾後,你就會迫使自己去完成這份承諾。

一個很有趣的統計數據是:那些私奔結成的夫妻,他們分手的概率要比舉行過婚禮的夫妻高12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私奔的夫妻們沒有正式的婚禮儀式,也就沒機會在親友面前做出對婚姻的承諾,所以分手的時候壓力會很小。

2.找一個裁判

就是找一個人監督你,這屬於公開承諾的進階版。

據統計,有承諾裁判的人,實現目標的概率要高70%。你最好找一個關係要好、值得信任的同事。因為同事會比家人更客觀,也更尊重你們之間的約定。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獎勵機制

也就是把獎勵和你的目標掛鉤,讓你覺得有奔頭、有指望。

這裡有三個需要注意的點:

第一是兌現獎勵的標準要具體,比如減肥,說好減重10斤再獎勵自己一件新外套,那就得是10斤,少一兩也不行。

第二是獎勵要有分量、有意義。最好是你心儀許久的東西,這樣的獎勵對你完成目標會有更大的推動力。

第三是利用損失厭惡效應,把獎勵變成避免損失。比如你可以利用這一點,和你的承諾裁判約好,如果你沒有完成目標,就給他發個大紅包。

分享機制

也就是把你的目標分享給別人並尋求幫助,利用周圍人的資源幫你實現目標。

這樣做的好處是,當別人幫了你之後,出於對他人的尊重,你就不好意思半途而廢了。比如你減肥的時候想買個電子秤,那就不要自己花錢買,而要請親友買來送給你,這樣你的道德感就會督促你去減肥。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反饋機制

歷史上有個很著名的案例可以說明反饋機制的重要性:1952年,一位女性要靠游泳橫渡英吉利海峽,在遊了16個小時之後,由於大霧瀰漫沒有視野,她在離岸邊只有一英里遠的地方放棄了,事後她說:“我當時沒辦法知道還要遊多遠,如果能看到對岸,我肯定能堅持下來”。

反饋必須是及時的、具體的和可執行的。就以孩子寫作業為例,及時和具體指的是當孩子剛寫完作業的時候,就要誇讚他的解題思路和他的努力,可執行指的是,你還要指出孩子解題的思路里,哪些需要改進,哪些需要保持下去。

連接紐帶

就是用三個技巧,把前面的工具組成一個更加牢靠的紐帶。

第一個技巧是刻意練習。

有個1萬小時定律你肯定聽說過,說的是任何技能,只要練習1萬個小時,就能成為專家,但這個定律實際上是不嚴謹的。最簡單的證據就是,那些天天看美劇的人,很多都做不到用英語來對話。

而刻意練習,就能彌補1萬小時定律的不足,它不但重視練習的時長,更重視練習的質量。舉個例子,如果想打好籃球,刻意練習就要求你分解步驟,然後投入大量的時間來針對性練習,比如拿出一個星期的時間只練定點投籃,再拿出一個星期只練三步上籃,而且要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改正錯誤、做出調整。不能只是簡單地增加玩籃球的時間。

讓自律不再艱難:成功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邏輯


第二個技巧是試錯的心態。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就像減肥的人會嘗試吃減肥藥、跑步、游泳、節食等不同的方法,最後會發現有些方法毫無用處,這其實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試錯的心態就是要你明白,做任何事,犯錯都是有好處的,因為在試錯的過程中,每次失敗帶給你的經驗和教訓,都會一步步地把你送到正確的路上。

第三個技巧是反省。

曾子曾經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一種學習能力,它能幫你找出不足、發現問題,確保你一直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避免南轅北轍的悲劇。

長久以來我們都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須依靠熱情和自律,卻很少去想是不是方法上出了什麼問題。而當你瞭解了小邏輯的原理後,就會發現:原來就算毅力普通、熱情一般,只要方法科學,我們照樣可以達成很多目標。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邏輯正是這樣一件目標管理的大殺器,希望我們都能在實現目標的路上,用它來披荊斬棘。


我是驢小祺, 分享成長乾貨,喜歡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