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小孩小學一年級,做作業不聽話很調皮,這樣應該怎麼辦?

吃瓜群眾之一就是我


一年級的孩子,本身活潑、好動,專注時間較短,在寫作業的時候,可能寫一會兒、玩兒一會兒。家長督促的話,有時還會與家長拌嘴,引發矛盾。寶爸、寶媽輔導作業,有時也會焦頭爛額。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改用中性的標籤

您的提問中,“調皮”這個詞很好,比較中性,孩子聽起來一般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不聽話”這個詞,比較偏負面評價。其實,作為家長,想想自己在同樣年紀的時候,也不希望被自己的家長或鄰居評價為“不聽話”。再想想,如果一年級的孩子,失去了活潑的天性,家長說啥他幹啥,反而與他這個年齡的特點不符了。

2.探尋表象背後的原因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專注度不高,這只是表面現象。可以想想是什麼事情在吸引他。是好看的動畫片,還是想要出去玩兒,或者是有好吃的東西等等。找到背後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

3.引導孩子合理規劃時間

一年級正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階段,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規劃自己做作業的時間,比如瞭解孩子今天有幾個學科的作業,他認為哪一個學科的作業比較簡單,哪一個學科的作業用的時間較長;他是想一次做完所有學科的作業,還是想做完幾個學科的作業後休息一下;休息多長時間,用什麼形式休息,是看一集動畫片,還是吃一個自己喜歡吃的零食,等等。

4.允許孩子行為習慣的反覆

有的孩子可能一段時間做作業的情況有所好轉,沒堅持幾天,又被打回原形。這是,家長自己要放鬆心態,不要過分關注,只要孩子在總體的趨勢是向好的態勢發展就是勝利。畢竟,他還只有一年級,要相信孩子能夠有很好的發展,只不過這個過程會有曲折而已。



小老鼠咬人


你好,一年級的小朋友大多可能都是這樣吧。

他們從幼兒園的小朋友一下子變成小學生,這是需要一個過度的。本來孩子就是活潑好動的個性,讓他能坐的住還是需要在家時家長督促,在學校老師規範監督。當然這個不是立杆見影的,咱慢慢來,彆著急,別急躁。

慢慢引導孩子

孩子習慣了幼兒園活潑歡樂的這種學習環境,突然到了小學一年級,這種規範的課堂學習,他會略有不適應,一節課40多分鐘,需要老老實實的坐在座位上上課,對於剛上學的小孩子來說也的確是一個考驗。在學校有老師看著也許會好一些,但是回到家裡,孩子突然放鬆了,也許在做作業的時候就不那麼安定了。

所以在家裡需要家長多些耐心,幫孩子做好這個過度。

我們要跟孩子講清楚,你已經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而是一名小學生了,作為小學生,就有小學生的規範守則。在學校上課認真聽講,不能調皮搗蛋,這是必須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回到家裡要認真完成。作業是我們學習的一部分,而且認真快速的完成家庭作業,你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玩耍。如果總是調皮搗蛋,拖拖拉拉的不寫作業,到最後你浪費的是你自己玩耍的時間。因為不管怎樣,作業都是必須要完成的,如果你早一點完成作業,那麼接下來你就會有很多很多的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拖拖拉拉的寫作業,那就會用去了大部分的時間,到時你就會沒有時間去玩了。

總而言之,一年級的小朋友做作業還是需要有家長在旁邊輔助的,一方面可以幫孩子讀讀題,因為孩子識字量有限,需要家長幫一下忙,再者就是盯著孩子一些,讓他們速度快一點。

大家一定會說,這個話誰都會說,但是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孩子呢,也不會那麼配合。

但是有的時候是批評一下孩子,罵一頓,也許他會快一點,但是我覺得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因為這可以說是在我們的威脅之下,孩子去快點做作業,並不是發自他自己內心的。所以說還是儘量引導孩子,讓他自己明白做作業的重要性以及對他自己的好處。

也試可以讓孩子體會一下,按時做完作業的好處。比如哪一天孩子快速的把作業做完了,然後呢?帶孩子玩一些他感興趣的遊戲,或者是玩具。孩子玩高興了,我們可以問他:今天玩的快樂嗎?這是因為你今天作業做的又快又好,所以才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跟我們一起玩。讓他能感受到按時完成作業的好處。

另一個辦法就是暫時不要去管他,如果他當天的作業沒有完成,第二天就不能交作業給老師,讓老師去批評他。有時候覺得老師一句話勝過父母十句話,受到老師批評,他也許會認真一些,讓他感受到不做作業給他帶來的嚴重後果。



隨夢前行Nana


我家哥哥已經四年級了,我也是過來人。當孩子上一年級,是一個過渡期,一二年級養成好習慣,當然重要的是行為習慣,從我做起,孩子看見你都這樣做,他自然會因你改變。教育孩子,有時會很生氣,要適當調節自己的情緒,我減壓就是養多肉。至於說寫作業孩子不聽話,我孩子一年級時我是坐在他旁邊,他寫作業,我在練字,互不干擾。如果是家長在看手機,孩子在寫作業,那貪玩的孩子怎能靜下心呢?孩子一年級還小,很多東西還是家長慢慢摸索。至於一年級這個階段,我強調還是培養他良好的行為習慣,要不到三年級真的想教都有心無力!其次是培養他閱讀習慣,還有練字。 希望可以幫到你,


養多肉愛好者春天


建議首先制定一個規則,孩子如果能夠按時完成作業,那麼會享有相應的小特權,或小回報。比如今天有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那麼週末享有二十分鐘玩遊戲的時間,或者三十分鐘看動畫片的時間,或者自由支配時間半小時等。

其次,根據作業量,給孩子設定一個完成時間,讓孩子有時間概念。長期堅持會有一些效果。

再就是,和孩子多溝通。遇到孩子拖拉的情況時,告訴他自己的感受,比如為此很難受,想發火之類的,問問孩子如果他是家長面對這種情況會怎麼處理,說不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給孩子“洗腦”,多讀些自律,或讀書帶來的好處等小故事,讓孩子慢慢意識到這些問題,並自發的去做出改變。

有空的時候,特別是睡覺前,建議和孩子多聊聊天,瞭解孩子這一天開心的,不開心的事,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更願意配合支持你。

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大五常


言傳身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