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好讀書:《50後的青春》

這段日子

有些朋友復工了

有些朋友還在家中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慨:

終於有時間

把以前想看的書看完了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

分享一本好書——

《50後的青春》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本書作者是中國政法大學

人文學院教授陸昕

書中有散文

也有敘事詩

都是回憶20世紀

60至80年代

老北京的生活

當時人們最時髦的裝扮是什麼?

那個時代的北京人

是怎樣一種精神面貌?

我們不妨在書中回味這段

與通常意義上的“老北京”

不同的北京記憶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城 市

文化範

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改開”初露面,事事皆新鮮。

大政共小事,一日幾多變。

質頭卷尾裡,件件都驚豔。

蹬車扛鞋女,夜黑墨鏡男。

聽歌有錄音,冰箱來保鮮。

洗衣能甩幹,娛樂有彩電。

《追捕》配《望鄉》,《血疑》生死戀。

百惠攜三浦,中野高倉健。

甜蜜聲聲至,武打滾滾來。

K歌打分機,牛吼即得百。

忽而黃裙子,忽而紅搭黑。

無論紅黃黑,樣式同剪裁。

物質既豐富,精神隨之來。

潘曉突發聲,人生路太窄。

由此論雷鋒,主客觀細掰。

啟智有薩特,跟進荒謬派。

繼以卡夫卡,接踵港澳臺。

金庸梁羽生,客廳說太太。

全民齊經商,眾口評好壞。

金錢與道德,論爭從不衰。

身被裹挾中,思被其所亂。

新潮朝朝至,舊浪時時現。

誰也不明白,到哪算一站。

抱著紫花貓,摸著大石頭。

領頭下河者,都是英雄漢。

四十年已過,得失樁樁見。

有成也有敗,細細來察驗。

祝福我家鄉,處處聞鶯燕。

願我中華土,光輝永燦爛。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在作者陸昕看來

改革開放初期

是從物質到精神的鉅變

比如詩中寫到的“蹬車扛鞋女”

就是夏季一個雨天

他在街上看到一個女孩子

光腳騎自行車

打一把傘騎得飛快

鞋呢?

原來她把皮涼鞋倆帶一系

扛在肩膀上

是捨不得皮鞋沾水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夜黑墨鏡男”

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一天, 陸昕在衚衕裡

已是黃昏時分

卻見朋友帶著墨鏡

他開玩笑說:

你弄從哪弄倆醬油瓶子底?

朋友說,什麼醬油瓶子

我這叫墨鏡

這鏡子上的商標也不能撕

這叫標誌!

城 市

文化範

衚衕

縱橫三千六,逶迤江河長。

帝京看衚衕,四面連八方。

大者多車並,小者一人藏。

路面皆平整,院落排兩旁。

門前植綠柳,門後種槐桑。

樹茂遮風雨,葉盛擋陽光。

鳥雀築巢穴,終日翔其上。

院門分大小,石獅蹲兩旁。

常被孩子坐,鳥黑又閃光。

牆根擺花卉,時時飄異香。

鴿子七八隻,電線杆子上。

咕咕叫不停,讓人心發慌。

電線杆子下,爺們來乘涼。

毛巾搭背脊,喝茶搪瓷缸。

大侃山海經,神說烏有鄉。

哥們來招呼,媳婦坐身旁。

孩子滿街跑,到處亂吵嚷。

晚霞耀碧樹,暮靄遮天光。

巷空人寂後,夜色如水涼。

念茲此衚衕,生養我家鄉。

如今起大廈,處處皆變樣。

憶之作小詩,午夜獻心香。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陸昕說

衚衕給他一種非常深刻的感覺

街邊院門口坐著老頭老太太

他們旁邊是各家的媳婦姑娘

她們一邊聊天

一邊拿眼睛瞄著

四下裡瘋跑的孩子們

旁邊北京大老爺們往那一站

脖子上搭塊毛巾

手裡拿一個搪瓷缸子

院門口放著一些草花

喇叭花、牽牛花、串紅

不值錢但是開得很好

人們過著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

天是長長的

地是慢慢的

所以北京人安土重遷

就是安於這個家鄉

不會輕易遷徙

因此我們的文化是

得在家裡孝敬老人

看著下一代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建設中的北京展覽館(宗其香繪)

那麼反過來說

北京人是不是不求上進呢?

這又反過來了

北京人對政治特別敏感

非常喜歡參與到

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去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生在一個政治文化中心

不論愛聽還是不愛聽

每天各種各樣的政治消息新聞

都會往耳朵去灌

所以北京人特別關心天下大事

這兩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統一

城 市

文化範

北京男女圖鑑

京華多美女,地氣使之然。

所以號大妞,是其沒心眼。

千叮萬囑咐,一怒全玩完。

也有小算計,卻少壞滑奸。

外表能咋呼,內心常柔軟。

能鬧不陰損,能嚷不果斷。

北方人牌氣,先祖花木蘭。

老公與其配,能吃一鍋飯。

動輒愛瞪眼,哥們卻成片。

熱情兼豪爽,說話沒遮攔。

晚睡好神侃,電線杆下站。

牛皮加時事,入地再上天。

全家吃喝唾,承擔無怨言。

家裡頂樑柱,宛然一門閂。

飯前兩杯酒,飄飄醉醺然。

飯後一顆煙,忘了在人間。

大業肉食者,大爺活神仙。

閭巷衚衕裡,遺風即這般。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北京東單(宗其香繪)

說起北京大妞

陸昕說在他年輕時

最有意思的是公交車女售票員

一水都是20歲左右

說話特別利落

上車賣票,下車抓賊

看上去什麼都不吝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這一方面是因為

車上整天什麼人都有

摔爬滾打,見多識廣

另一方面

過去北京沒多少車

也沒幾條公交車線路

常坐一條線路的人

慢慢就跟她們熟了

就愛互相開逗

就會發現她們什麼都說

什麼跟男朋友打架了

跟家裡生氣了

她稀裡糊塗的都給說了

這份可愛的“傻”

見多識廣

因為覺得什麼都見過

做事就很少思前想後

個性顯得比較直爽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50後的青春》

對於20世紀

60至80年代的北京

還有很多生動的描寫

有時間我們也不不妨在書中

回味一下北京的往昔歲月

本期嘉賓

宅家好读书:《50后的青春》

中國政法大學

人文學院 教授 陸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