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都城在晉南侯馬,晉祠在太原,為什麼離得這麼遠?

晉國在晉侯燮前為唐國,晉侯燮即位前後改國號為晉。此國號一直沿用六百餘年,直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周威烈王承認趙烈侯趙籍、韓景侯韓虔、魏文侯魏斯為諸侯,晉國才被取而代之。


晉國都城在晉南侯馬,晉祠在太原,為什麼離得這麼遠?

桐葉封弟——晉之由來

《呂氏春秋·覽部》卷十八《審應覽·重言》記載,叔虞為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與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葉剪成一個似玉圭的玩具,對叔虞說:我將拿著玉圭封賜你。攝政王周公旦聽說這件事,提醒周成王應當言出必行,君子無戲言;於是周成王把唐作為封地封賜給叔虞。唐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里;後人稱呼封地主人為唐叔虞。“天子無戲言”也因此流傳開來。


晉國都城在晉南侯馬,晉祠在太原,為什麼離得這麼遠?

後來,姬誦只得選擇吉日,把叔虞正式封為唐國的諸侯。不過,叔虞長大後,勵精圖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帶領百姓興修水利,改良農田,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逐漸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成為唐人愛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繼位。因為境內有晉水,便改國號為“晉”。山西簡稱晉,也由此而來。同時為了祭奠唐叔虞,還在晉水源頭、懸甕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來祀奉他,這就是“晉祠”。

晉水——晉國——晉水源頭——晉祠,真是這樣嗎?

西周的都城在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臨汾一帶離西安近,唐地當在平陽。堯為帝嚳之子,母為堯母慶都。十三歲封於陶,輔佐摯。十五歲,改封於平陽唐地,號為陶唐氏,所以史稱唐堯。叔虞封唐,這個唐就是現在的臨汾的翼城、曲沃、侯馬一帶。


晉國都城在晉南侯馬,晉祠在太原,為什麼離得這麼遠?


從地圖上看,當時的太原一帶還被北戎佔領。

晉國都城在晉南侯馬,晉祠在太原,為什麼離得這麼遠?

唐叔虞堅持“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建國方略,秉承先祖“啟播百穀”的精神,在汾、澮之間,大力發展農耕,有效地調動了夏民與戎族的積極性,取得了“異畝同穎”的“嘉禾”(鄭玄說“禾各生一壟而合為一穗”)。唐叔虞把“嘉禾”獻給周成王。周成王看到“嘉禾”,欣喜異常,便命他到東方去“兵所”(當時周公正在東方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三亂),把“嘉禾”饋贈給周公。史官記述了這件事,作了《歸禾》。

周公在東土收到了周成王賜於的“命禾”,恭而敬之地作了《嘉禾》,以示回敬周成王賜禾的誥命。對此,《尚書》的記載是:“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唐獻“嘉禾”,周成王命他送給東征的周公。《尚書》記述的:《嘉禾》和《歸禾》,是對唐獻嘉禾的肯定、彰顯和褒獎。據《晉國史綱要》,燮父改國號,當是以唐叔虞曾晉獻嘉禾給周成王的緣故,改稱晉侯以志之,隨後便將國號改為晉了。晉者,進也,燮父把國土一直向北開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個“禾”,應是稻穀而不是水稻。應該是,有了晉國才命名晉水。

晉祠

燮父沿著晉水而上,在太原懸甕山晉水源頭建唐叔虞祠,以示紀念。

話說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他是河南溫縣人。

這個地方原來是周王室的地盤,後由於晉文公曾經救過周襄王,把這個地方封給了晉國,所以司馬懿屬於晉國人(當時河南的一大片地方都是屬於晉國的)。

到司馬昭時,他被封晉王,司馬昭死了以後司馬炎繼位,襲父爵還是晉王。

所以司馬炎稱帝后,建立國家就叫晉朝。

晉國都城在晉南侯馬,晉祠在太原,為什麼離得這麼遠?

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寫的《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這是晉祠第一次出現在文字記錄中。

可見,從叔虞封唐到晉獻“嘉禾”,晉國便誕生了。隨後晉國一直擴展到太原,公元前497年,晉國公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在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地帶據險築城,因在晉水之陽,取名晉陽,為晉陽建城之始。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為防禦匈奴,選派韓王信坐鎮北方,改太原郡為韓國,設都城在晉陽,晉陽從此成為我國北方邊防重鎮之一。到司馬昭時,他被封晉王,司馬昭死了以後司馬炎繼位,襲父爵還是晉王,所以司馬炎稱帝后,建立國家就叫晉朝。在晉朝時,大規模修建了晉祠,這才有了酈道元所寫的《水經注》中關於晉祠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