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萌娃”王屹恆,是怎樣養成的

《中國詩詞大會》年僅五歲的選手王恆屹,才思敏銳,技驚四座,令在場嘉賓康震和蒙曼讚不絕口。蒙曼老師更是作出了高度評價:

“小天才,表現力非常強,而且很淡定。所以我覺得方方面面超越了我們對一個五歲多孩子的認識,前途未可限量。”

對主持任即興主持的“姓氏飛花令”也是對答如流:

蒙曼老師的姓氏蒙: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詩詞萌娃”王屹恆,是怎樣養成的


外國友人的姓氏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小屹恆贏了一個滿堂彩。

採訪中小屹恆的奶奶說:我們家長從來都沒有逼迫小屹幹什麼事,一切都是他順其自然地學會的,他有興趣的事就會學的很快。他很小的時候我給他講故事,雖然他剛開始不認識多少字,但是他不是像別的小孩,只是坐在那裡聽,他必須要著著書本,跟著我念的故事捧著書一個一個字的去辨識。然後慢慢的這些字他就認識了,日後遇到不認識的字他還會主動來問。路上碰見了就會告訴我們,這是什麼字。他差不多兩歲開始就不用我們大人陪著,自己養成了看書的習慣。”

“啟蒙”叫作“enlighten”,拆解這個單詞的意思就是“讓東西亮起來”。孩子從生下來起就是“準備好的”,只不過他們的大腦和心房都是暗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啟蒙投射一束光進去,讓孩子發現自己的無窮寶藏。

孩子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記得前不久,帶一歲半的兒子和五歲外甥女去萬達廣場轉悠。兒子看見有一個釣魚的小攤就挪不動腳了,嘴裡唸叨著“魚、魚…”小手就伸進了魚池裡。

“詩詞萌娃”王屹恆,是怎樣養成的


大姐熱情的迎面走過來:“帶孩子玩一會,20元還可以帶走8條小魚。”兩個孩子躍躍欲試,拿著釣竿,小盆,小魚網,擺好小板凳,開始嘻嘻哈哈的玩耍。

兩個穿著精緻,打扮的非常精神的老人家,帶著一個小姑娘走過來。孩子一動不動的站在邊上目不轉睛的盯著兩個孩子玩耍。

老人家蹲下來問:“你也想玩呀?”

小姑娘:“點點頭,拉著奶奶的手。”

老人家說:“我們家的孩子一會還要上課,課間10分鐘,這會玩一會,能不能一會在來玩呀。”

大姐:“可以呀,孩子多大了,一看這孩子就前途無量。”

老人家:“2歲了,在對面學英語呢。我們都是根據教學指南,

舞蹈最好從3歲開始學,鋼琴之類的樂器最好從5歲開始學。”

“詩詞萌娃”王屹恆,是怎樣養成的


小姑娘拿著大姐準備的全套裝備,呆呆的站著,爺爺奶奶著急的手把手教孩子玩。

轉頭看著自己的兒子,一歲半了才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才能把路走穩了,對面的小朋友都開始學英語了,孩子真的輸在起跑線上嗎

“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的了,我的煩惱,又有誰會知道”。

時常感嘆,我在這個年紀的時候就知道吃、玩。哪裡有這麼多的煩惱,看著現在的小孩子繪畫、舞蹈、音樂、籃球、乒乓球…只要是市面上能找得到的培訓班,家長們一股腦的全給報上了。

深究其原因,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你不能比別人差。

目前,傳統教育最大的一個弊端就是默認孩子是個空杯子,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往裡面倒水,卻從未想過孩子的杯子是否是空的?他們是需要水,還是需要別的東西?

家長們卯足勁灌滿那桶水,如果是那樣,孩子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我們來驅使。而等到桶裡水滿的時候,我們的格局也會限制孩子的潛力。而且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累了、倦了,不想再灌水了。

當你想給孩子灌輸知識,想替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不妨先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對孩子的印象是什麼?“空杯子”還是“聚寶盆”,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