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人才≠論文

高校論文作假的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如何以論文來衡量一個學生在大學四年裡所取得的成績一直是一個難題。


一方面學術論文造假層出不窮,依託論文造假甚至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不只是學生為了畢業而造假,高校老師和其他機構人員為了評職稱,贏獎金,甚至是為了虛榮的面子問題,你有的我也得有,不管自己有無實際學術科研調查,不論自己的課題研究方向有無實際意義,一窩蜂的東拼西湊,只為發表。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多少論文無法給實際以啟發,無法轉化為實際的影響。


另一方面,社會各層面對論文現狀心知肚明,一些論文指導老師有意放水,而學生也心安理得,不再嚴格要求自己。經常聽到各種吐槽,面對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要求,老師委屈,很多學生不具備科研的基礎和條件指導起來費時費力不討好,而學生也委屈,我的目的是就業,論文寫作太難為人了。我覺得如果要學生真正去寫一篇論文,大學老師就該在課程的始終都要貫穿著論文的指導,不管是課題的佈置與選擇還是各種研究方法的實踐,很多學生還是需要老師的帶領的。也許會有人說,大學生已經是成人了應該會自己學習了,不能夠依賴老師。但是,教師指導啟發與學生自主學習是不相矛盾的。很多高校老師就是對學生太過放手,這某種程度上算疏懶了。說實話,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老師的眼下學習,到大學突然“解放”了,我對咱同學的自控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懷疑的。


也或許某些專業、某些人士只專於教學、只專於技藝,不擅長學術研究。那是否能開闢另一條道路來審核呢,凡事無絕對,事且長商量,每一領域或許都應該有自己的評判標準。


當然,沒有統一的渠道來審核就如同沒有統一的高考那樣,可能就喪失了相對公平的評價標準,容易滋生各種問題,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事情的發展已經證明了“為論文是舉”有其弊端,就應該考慮多個評價機制,主動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保障其公平。


不說咱國內論文學術不端被撤回早已成了國際笑談,國內的學術環境也留不住科研人才。咱們的專家們其實都是心裡有數卻尋覓無門,這混亂的學術問題早該得到解決,學術界還是缺乏“鍾南山”式敢為人先、當機立斷、除腐挖蛆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