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明代的青楼文化


《金瓶梅》中明代的青楼文化

一、明代的青楼体制

明初,朝廷在京师开设妓院,并派专人管理。刘辰在《国初事迹》中记载:太祖立富乐院于乾道桥……专令礼房吏王迪管领。并沿袭两宋的酒楼制度,于富乐院之外,又建有十六楼:南市、北市、醉仙、鹤鸣、轻烟、翠柳、淡粉、梅妍、鼓腹、讴歌、来宾、集贤、重译、乐民、石城、清江,专以处侑酒歌妓者。

“官妓的迅速扩大很快就诱导出整个社会的狎妓冶游风气。实际上,明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妓院、鼓励冶游的政治态度。”虽然明朝有“禁止文武官吏及舍人,只容商贾出入院内”的规定,如《椒园杂记》亦载“前代文武官,皆得用官妓。今狎妓宿娼有禁,至罢职不敛。”但对官员招妓侑酒却没有禁止,官营妓院等级森严无法进入,“文武官吏”便出入等级较低的富乐院,由此,狎妓宿娼的风气就愈发盛行了。沈德符在《敝帚斋余谈》中记载:

今上辛巳壬午间,聊城傅金沙光宅以文采风流,为政守洁廉,与吴士王百谷厚善,时过其斋中小饮。王因匿名娼于曲室,酒酣出以荐枕,遂以为恒。王因是居间请托,橐为充牣。

由此可见明代官吏的狎妓风气已蔚然成风。明朝政府有关娼妓业的设置,对整个社会狎妓的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的腐化败坏,影响到社会的其他阶层。上位者大多耽于声色的享乐,荒淫无度,其他官吏更是留恋妓家,导致明代政治的混乱,文人们逐渐丧失对现实政治的热忱,或是受淫逸风气的影响,或是面临政治的迫害而选择避祸纵情,最终,明朝的文人选择了声色欢愉作为自己纵欲的方式,他们既是狎妓风气的浸染者,也是狎妓风气的推波助澜者,明代中叶以后,娼妓业更为兴盛了。

政府禁止官吏狎妓的规定虽未落到实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营妓院的发展,而民间的青楼妓馆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方兴未艾。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便利处出现了许多商业都市,上到富商巨贾,下到小生产者以及贩夫走卒各色人等,他们财力有余,成为了嫖妓狎娼的主力。同时,原来等级森严只承应达官显贵的教坊也向社会全面开放,朝廷从中抽取税费,于此出现了官营妓馆与民间妓馆合流的趋势。

此外,明朝为了加强对教坊乐籍的管理,对娼妓的服饰有明文规定:教坊司乐艺,青字顶巾,系红绿褡愬。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教坊司妇人,不许戴冠,穿褙子。乐人衣服,止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色。俳色长乐工,俱皂头巾,杂色绦。

由此可知,明代法律明文限制娼妓的服饰不能与一般妇女的相同,刘辰在其《国初事迹》中也有类似记载:太祖立富乐院于乾道桥,男子令戴绿头巾,腰系红搭膊,足穿带毛猪皮靴,不许街道中走,止于道边左右行。或令作匠穿甲,妓妇戴皂冠,身穿皂楷子,出入不许穿华丽衣服。

从政府对于娼妓服饰的限制便可看出,娼妓群体身份的卑微,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连服饰都不能随意自由的搭配。但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奢靡之风蔓延,逾越礼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嫖客对娼妓审美要求的提升,娼妓愈发重视梳妆打扮,其所用服饰也开始僭用,并影响到市井民众。

此后,娼妓在服饰方面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奢华,不再以朴素、淡雅为主,反而追求鲜华绮丽,巧样新裁,这种转变也影响到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她们以微贱的身份,赢得了世俗的艳羡与模仿,领导着都市其他女性服装的潮流,朝野上下,竞相追逐奇装异服。

明代中期以后,全国的娼妓事业以南京为盛,除此之外,各地的莺花亦为繁盛,如扬州“瘦马”、大同的“婆娘”,均为举世艳称。

《金瓶梅》中明代的青楼文化


二、明代娼妓的美色才艺

明代娼妓业的风气,颇有恢复唐朝北里的趋势。自嘉靖之后,能诗者接踵,如景翩翩,赵燕如,赵彩姬,马湘兰,郑如英,朱无暇,马如玉,马文玉,柳如是等,大多能够吟风弄月,对客挥毫,在所作的诗作中,要么是即席赋诗,要么是驱客赠诗,或是以谢旧知,或是寄诗与狎客,而作诗风气的盛行与文坛上的复古之风不无关联。前七子李梦阳等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后七子李攀龙等人则主张继续前修,一切政事文章,都力图回复元代之前的状态。娼妓本就是极能迎合潮流的人,而其中的大部分来源于士大夫之家,本就素有文学修养,耳濡目染之后,或是为献媚嫖客,或是为自高身价,于是作诗成风。总之,娼妓与士子的结缘,使得娼妓也深受诗文的感染,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了原先卑微的地位。另外,在都市建设中,尚有妓院与贡院对门而居的情形,因妓院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在风化教育的影响下,妓院本身并非藏污纳垢之处,二者能够做到相生相惜。

此外,嫖客甘愿流连于青楼的主要原因便是这里能够提供其声色的享乐,满足生理的享乐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歌舞的欣赏或是能够与之谈文作诗便是更深层的心灵伴侣,身为娼妓,尤其是名妓,在琴棋书画,甚至茶道、厨艺等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皆被要求无所不通。夏庭芝的《青楼集》与崔令钦的《教坊记》中所记的娼妓多为名角,《教坊记》载“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习”她们甚至能“以串戏为韵事,性命以之。杨元、杨能、顾眉生、李十、董白以戏名”。元代的娼妓大多精于戏曲,而明代娼妓继承了前朝的遗风,诸如顺时秀、国玉第等人则更为擅长杂剧曲艺,尹春、李香等金陵名妓更是以诗词戏曲见长。

为达到此番境地,妓馆在娼妓幼时会给予她们严格的训练,这种情形在张岱的《扬州瘦马》和谢肇浏的《五杂姐》中均有提到,贫苦人家的女儿在年幼时被人贩子买去,经过严格的训练及挑选,选出一批资质良好的女子并给予她们良好的教育,之后流入烟花妓馆为妓。因此,许多娼妓在其才智、艺术趣味均超过一般的妇女,她们能歌善舞,还能诗会文,嫖客与之交往,不仅得到了肉体方面的结合,还有在艺术层面的相知与相投。明代随着娼妓业的兴盛,又涌现出大量的私妓,她们并没有受到官府提供的免费艺术教育,而妓院虽会为了提高她们的艺术才能,但由于这种培训耗时长,成本高,所以妓馆总是挑选那些容貌姣好,且有艺术天赋的娼妓进行培训,在这种情形下,导致了娼妓业整个艺术水平的下滑。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壮大,他们成为支撑妓馆的主流消费者,而市民更注重生理的满足与感官的刺激,对娼妓在艺术素养方面的要求比文人士子低,客观上也降低了娼妓的文艺素养。

三、明代青楼的礼仪规矩

《金瓶梅》中明代的青楼文化


明代青楼中的礼仪规矩也值得人们玩味,这种规矩自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然而无论朝代更替,规矩演变,大致都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此举不仅是为了烘托气氛,或是多赚取嫖资,在这其中,亦有一份对于人性的尊重,希望以此掩去铜臭味,彰显艺术的美感。在《板桥杂记》中,便有一段相关的论述:

妓家鳞次,比屋而居,屋宇精洁,花木萧疏,迥非尘境。到门则铜环半启,珠箔低垂;升阶则猧儿吠客,鹦哥唤茶;登堂则假母肃迎,分宾抗礼;进轩则丫鬟毕妆,捧艳而出;坐久则水陆备至,丝肉竞陈;定情则目眺心挑,绸缪宛转,纨绔少年,绣肠才子,无不魂迷色阵,气尽雌风矣。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便可对青楼的规矩略知一二,首先要“到门”,然后是“升阶”,进而“登堂”、“进轩”,之后便是“坐久”,最后才能“定情”,不管身份如何,都需遵从上述步骤,而在这个过程中,是嫖客与妓馆双方的探究。在进门之前,面对这栋精洁的屋宇,嫖客便会事先对这家妓馆的消费层次有所把握,在见到娼妓之前,首先还需“点花茶”,价钱千数,而老鸨会通过此举可对嫖客的身份地位有一个初步的判断,通过老鸨这一关,才能“进轩”,即开始正式接触娼妓,相处过程中所消费的山珍海味及各式打赏的钱财,自是如流水一般。

在《金瓶梅》中,便有相关记叙:“西门庆即出门上轿,左右跟随,径往郑爱月家来。比及进院门、架儿、门头都躲过一边,只该日俳长两边站立,不敢跪接。郑春与来定儿,先通报去了……西门庆下了轿,进入客位内,吩咐不消吹打,止住鼓乐。先是李三、黄四见毕礼数,然后郑家老鸨出来拜见了。才是爱月姐妹两个插烛也似磕了头……须臾,郑春拿上茶来……须臾,四人唱西厢……不一时,收拾果品案酒上来,正面放两张桌席,西门庆独自一席……”

这段文字中有吃酒侑唱,还有帮闲与娼妓斗嘴起哄的记叙,与《板桥杂记》略有不同,这是因为西门庆的身份既是暴发户,又兼具刑名官势,况且并非第一次来郑家,所以郑家在接待时非但不敢欺客,反而处处流露出巴结逢迎的姿态,整场宴席花了将近十五两银子。同时,在文中还出现了“架儿”、“圆社”等人员,他们并非属于郑家乐户,而是靠妓院生存的寄生虫,靠妓家维持生活。

四、明代青楼的建筑风格

《金瓶梅》中明代的青楼文化


陶慕宁认为:“娼妓既见弃于礼教伦常,且濡沐诗文乐艺,俯仰于骚人墨客之间,谈宴唱酬,择木而栖,其优游容与之状,宁较闺阁为近自然。然此未易为众人道也 。”因此,明代青楼的建筑格局呈现出雅洁化的特点,这种氛围自然是为了烘托娼妓,提高娼妓的身价,当然,这亦是为了迎合嫖客的需求。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

因导余辈从西角门入,则又一径。乔木蔽日,假山亦已古色。又得堂庑加大,前俯一池,宽三数亩。荷已盛花,中有败舟二。

由此可知,此时的青楼风格已与江南的园林风景相似,综合利用假山、荷池、林木、回廊、亭阁,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山水派园林,以此来阻隔城市的喧闹。同时,这种园林布局并不杂乱无章,反而显得雅洁有致,充满了诗情画意与人文气息,营造出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氛围,给人以安全、舒适之感。这样一种环境,自然与酒楼不同,虽然两者均可提供酒食与声色的享受,但是相对于人来人往、更为喧嚣的酒楼来说,青楼表现出的是其家居、私人性的空间形式,可以让嫖客更为从容地与娼妓进行娱乐、交际活动,甚至可以将其当做酬酢的场所,两者高下立见分晓。

值得人们玩味的是,青楼这种极为淡雅洁净的环境布置,似乎并不会刺激嫖客的欲望,相反还有抑制情欲的作用。其室内的陈设颇为讲究,大多都有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爱月的房间便是如此“旁设褆红小几,博山小篆,霭沉檀楼鼻;壁上文锦囊像窑瓶,插紫笋其中。床前设两张绣甸矮椅,旁边放对鲛绡锦帨。云母屏,模写淡浓之笔;鸳鸯榻,高阁古今之书。”当然,只有等级较高的娼妓方能享受到如此高雅的居住环境,而下等妓院,皆隐藏在“庵酒楼”之中,只要有娼妓在内,便可以在酒楼内暗藏的床铺上与之交欢。

总之,明代的青楼文化,更加崇尚文学艺术,娼妓大多能够涉猎文艺,通文史,能吟诗,知书工小楷,善画兰,能鼓琴,与元代专以戏曲为中心截然不同;此外,她们对于色相是非常重视的,看中天然美,要肌体玉色,肌肤玉雪,白女玉脂,还要纤妍俏洁,娇小玲珑;同时,她们有着严格的青楼礼仪与规矩,嫖娼皆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意在彰显艺术的美感,掩盖铜臭气息;其建筑风格随娼妓的等级而定,等级高者如园林般雅洁有致,等级低下的也就是寻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