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强制执行期到,被告人也不拿钱怎么办?

坎坷路415


强制执行不到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能力,一种是被执行人故意规避执行导致不能执行到位。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能是终结本次执行,待被执行人有了执行能力再恢复执行,因为法院精力有限,法院除了网络查控被执行人财产、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及限制高消费外可能没有其他好办法。对于第二种情况,法院如果查不到被执行人财产,也可能会终结执行,但是毕这种情况毕竟被执行人具有执行能力,只是暂时不能执行到位,需要长期作战,如果法院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你的案子,申请人自己或者委托律师,可以积极寻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寻找被执行人下落、被执行人消费记录、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等线索,逼迫被执行人就范。律师在执行案件中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这第二种情况,但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取证摸排蹲守线索。


北京毕律师


生效的法律文书,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从强制执行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如果在强制执行期限以内,被执行人没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也通过查控、查找以及当事人报告等穷尽执行措施,仍没有强制执行到位的,法院会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的裁定,并送达给申请执行人。

申请执行人对于法院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复议或者是复议被驳回的,裁定生效,案件执行告一段落,进入历史库。

但终结本次执行并不代表这个案件的执行终结,案件仍然存在,法院仍然要对该执行案进行监控,监控的方式就是每6个月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查到财产的法院可以立即的进行冻结、扣划,恢复案件执行。

另外,案件被法院终结本次执行后,申请人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执行财产的,可以申请法院恢复执行。

法律做出上述规定,一方面是要节约司法成本,提高执行效率,目前的现状是执行案件太多,执行的司法力量有限,对于穷尽执行手段没法执行的案件,不能把所有的司法资源都浪费在上面。另一方面也强化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的责任,执行不仅仅是法院的事,特别是执行案件较多,执行压力较重的当下,更需要当事人的配合并积极的提供财产线索才能更好的完成执行。




律师老朱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看是被执行人真的没财产可执行还是被执行将财产转移、隐匿或是采用其它手段躲避、阻挠执行。

如果是被执行人真的没财产可执行那就没什么办法,只能是终结本次执行等待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后在申请恢复执行。

如果是被执行人将财产转移、隐匿或是采用其它手段躲避、阻挠执行,那么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寻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如果被执行人是个人可以采取悬赏的方式寻找财产;如果是公司,可以采取司法审计的方式寻找财产。

提示:

被执行人只有唯一住房的,如果这套房子已经超过了居住需要仍可执行(例如:被执行人的房子是别墅,完全超过居住所需,可以执行后为被执行人购买居住所需住房);或者申请执行人如果愿意提供给被执行人住房(需按照当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或是同意参照当地房屋租赁市场平均租金标准从该房屋的变价款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也可执行唯一住房。


东友律师团


创业失败,被骗,现在已到法院起诉阶段。找对方协商,对方要求我一次性偿还欠款。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法院判决生效后,我也会积极配合法院工作,如实上报财产,随叫随到。我现在找了一份工作,一年下来六万。每个月的工资全部打到法院的对公账号上。但对方还是不愿意,他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还会受理吗?有专业人士知道吗?我不是不还钱,我也是受害者,不管对方还不还我钱,我在外边借的钱,我肯定要还。


七毛4243187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十条第四项:终结执行程序后,经人民法院查询两次被执行人财产以上,确无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新的有效财产信息,人民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

具体请参考视频讲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c0000064a4e4d21ed1\

阿泡讲信贷


执行立案之后,法院会采取下列执行措施:(1)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2)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搜索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4)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如果从执行立案之日起超过三个月仍然无法执行到位,法院可以终结本次执行。等到以后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线索,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中山初高中数理化辅导


法院判决胜诉,被告没有履行生效判决文书确定的义务,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会通过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是否具有可执行财产,例如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等财产信息。若被执行人名下存在财产,法院将依法进行查封,冻结,或扣押,并通过司法拍卖变现财物用于清偿债权。同时,法院还会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对其限制高消费等执行措施。

所以,被执行人不拿钱,不配合 这些都不影响法院的强制执行,只要其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则会予以执行。

但是,若经法院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这属于客观执行不能情况,法院将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若日后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叶律师


当今老赖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毒瘤重灾区,虽然造成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今社会,人的信用价值正在普遍流失。今后除了唤醒善良的人们千万不要借贷以外,国家也应该拿出相应对策。除现有国家出台的综合政策措施外,是否探讨上升至法律条文,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细化明确立案条件,比如比照恶意侵吞他人财产罪执行,非法侵占1万元刑罚一年,对老赖形成高压态势,老赖会无处藏身。另外在现代高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凡是老赖必须手脚戴上身份识别器,定期到指定社区或派出所报到,这样既可以定位,老赖又不致于失联。还可否探讨各种交换模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争议犹为


老赖个人名下没有财产,财产转入家属名下看法律咋执行?老赖是一个幸福赖全家!看看在广东假借做医疗器械生意行骗的骗子安亚楠和李顺聪就知道现在法律的漏洞了!


167069570


只听人说有律师吃完原告吃被告,有人说法官判决不公,却没有人替被执行人说一句公道话。被执行人履行法院判决是被执行人的义务,但法律也会保障被执行人基本的生存权利。老赖,这是一个非常难听的贬义词,我觉得不是所有不履行判决义务的人都应该叫做老赖。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判决义务的时候,他的基本生存权利应该得到保障。被执行人没有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收入仅能维持最低保障水平,法院自然依法中止执行。

中止执行后,执行申请人当发现被申请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和转移财产的行为,也有权利向法院要求继续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