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墜龍事件怎麼用科學解釋?

林梓源


中華民族一直把自己視為龍的傳人,有一首歌就是這樣唱的,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中華民族之所以稱為龍的傳人,據說要從三皇五帝的黃帝說起。

黃帝的時候,氏族部落之間,為了彼此區分,採用圖騰的方式,一個部落一種圖騰,就像現在的國旗一樣,黃帝部落的圖騰本來是熊,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以後,為了安定團結,不讓失敗方有被歧視的感覺,就換了一種圖騰,這個圖騰的形象就是龍,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才被稱為龍的傳人。

關於龍的傳說,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在堯舜時期,天下發了洪水,為了治水,黃帝的孫子鯀,從天上偷來一個寶物,那個寶物名叫息壤。上帝知道以後,派火神祝融收回息壤,並將鯀處死,鯀死以後,屍體三年不腐爛,祝融將其劈開後,他的兒子大禹誕生,鯀化作黃龍騰空而去。後來,大禹和他父親一樣,也成為一位治水英雄,還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


關於龍的成語,從古至今也有很多,比如畫龍點睛、龍飛鳳舞、龍馬精神,還有葉公好龍等等,這裡給葉公更一下名聲,葉公其實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他和屈原一樣也姓羋,因為他父親戰死,對楚國有功,所以楚王就把他分封到楚國的葉邑,因此他才被人稱為葉公。當時葉邑也有水患,為了治水,葉公把治水圖畫在自家的牆上,並在需要截水築堤的地方,畫了一個個龍頭,我們用的水龍頭就因此得名。

因為他只畫龍頭,沒畫龍身、也沒畫雲,被一個賓客看到後,認為他不是真的喜歡龍,於是就編出了葉公好龍的故事。

龍的形象具有九似的特點,關於龍的形象,據說在黃帝之前的10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它具有頭似牛、身似蛇、尾似鳳、眼似兔、角似鹿、鱗似魚、腿似鱷、爪似鷹、須似獅這些主要特徵,從古至今,雖然不乏很多關於龍的記述,但龍卻一直和孫悟空一樣,只是在神話故事中存在,並沒有人親眼見過它,也沒有人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存在這樣一種生物。


那營口墜龍事件又是怎麼回事呢,咱們一起來看一下。

1934年8月12日,當時東北的報紙《盛京時報》,刊登了這樣一個新聞,1934年8月8日,在營口市西郊的海灘上,發現了一具龍的屍體,屍體已經腐爛,但從骨架來看就是一條龍,並有現場配圖。

從圖上可以看出,頭部有兩支分岔的角,脊骨寬10多釐米,體長10米有餘,該報道稱,在此之前,1934年7月初,在營口的田莊臺,就發生過墜龍的事,那條龍被發現時還活著,人們給它搭棚遮陽,還往它身上潑水,還有僧人為它唸經,後來連降了幾天大雨後,這條龍消失。

為了證明此事的真偽,2004年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欄目,專門拍攝了一個紀錄片,片名為《破解七十年謎團》,記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走訪了那些曾見過龍的人、或者是他們的後人,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那副骨架應該是一頭擱淺的鯨魚。


對於這個結論,很多人提出質疑,並拿出當時有五筐龍鱗,和鯨魚沒有角等證據進行反駁,並堅持認為這個世界上龍是存在的。對於這個問題,因為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麼多年,而且當年發現的龍骨也不知去向,所以很難進行考證了。

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2007年的華南虎事件,周正龍用一張年畫上的老虎照片,把全國人民都忽悠了,陝西省林業廳還給他發了2萬元的獎勵,連專家都認定,他發現的是野生的華南虎。謊言被揭穿以後,周正龍因為詐騙被判刑,2012年出獄後,他堅稱自己是被冤枉的,跑到山上安裝了動感拍攝器,要再次拍虎,2015年還跑到北京,到最高法進行鳴冤,因此網絡上還衍生了,一個叫正龍拍虎的成語,比喻無中生有,被揭穿後還死不認賬。

在中國古代,也有三人成虎的故事,《戰國策·魏策二》上曾有記載: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意思是說,誰都知道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可如果有三個人,他們都說市上有虎,聽者就會信以為真。比喻訛傳一再重複,就可能以假充真。

關於營口墜龍,是無中生有,三人成虎,亦或是真有此事,已無從查證,只有當局者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