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諱,朱元璋把“豬肉”兩字改了一個,很高明

為了避諱,朱元璋把“豬肉”兩字改了一個,很高明

之前小編和大家說過,封建歷史上的那些開國皇帝都很厲害,而能從一個社會底層的人當上皇帝則更加的不容易了。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達成壯舉的人。小編接下來要和大家說的就是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明朝歷史上最會治理國家藹的皇帝,朱元璋。

為了避諱,朱元璋把“豬肉”兩字改了一個,很高明

封建帝制中,皇帝的地位絕對是第一無二的。皇帝不僅掌握著臣民的生殺大權,就連在說話或者是寫文章的時候皇帝的名諱也不能直接說出來或者寫出來,這是為了避免冒犯皇帝的權威,維護封建制度的威嚴。這就是所謂的避諱。

為了避諱,朱元璋把“豬肉”兩字改了一個,很高明

在一些朝代,避諱的確是一個會讓人感到頭疼的事情。朱元璋姓“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是會吃到豬肉的。所以老百姓在買豬肉或者殺豬的時候就不能說“豬”字了。但是要是不說的話,交流肯定非常的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想了一個辦法,很高明!

為了避諱,朱元璋把“豬肉”兩字改了一個,很高明

朱元璋下令,“豬肉”不叫豬肉,改了一個字,叫“彘肉”。“彘”這個字本來是野豬的意思,發展到後來,就泛指一般的豬了。所以用“彘”這個字來避諱的話既解決了問題,又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為了避諱,朱元璋把“豬肉”兩字改了一個,很高明

雖說朱元璋在登基稱帝之後,有一大批給他打天下的功臣慘遭不測,但是朱元璋畢竟是從一個社會底層人當上皇帝的,他知道老百姓的疾苦是什麼。所以朱元璋頒佈的很多政策都有利於輕徭薄賦。老百姓安居樂業了,也就不會想著造反了。毫不誇張的說,明朝後來的強大都是建立在朱元璋打下的根基之上的。不知道大家是如何認為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