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聲學定位被用於通過拾取發動機噪聲來被動檢測飛機。被動聲學定位涉及對被檢測對象產生的聲音或振動的檢測,然後對其進行分析以確定所討論對象的位置。喇叭既增加了聲學增益,又提高了方向性。與人耳相比,增大的角間間距提高了觀察者定位聲音方向的能力。聲學技術的優勢在於,由於聲音折射,它們可以在拐角處和山上“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由於雷達的引入,這項技術變得過時了,這種雷達更加有效。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德國聲學定位器沃特博斯特爾

使用德國聲學定位器。該設備基於埃裡希·馮·霍恩博斯特爾的研究。1915年,他與馬克斯·韋特海默一起開發了一種定向監聽設備,他們將其稱為沃特博斯特爾。直到1934年,他們仍在與製造商討論許可費用時,該設備似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德國的聲音定位

1917年在德國的聲音定位。這張照片顯示了來自身份不明的費爾德炮兵團的一名低級軍官和一名士兵,身著組合式聲光定位裝置。顯然是設置了小口徑的護目鏡,這樣當轉動頭確定聲音時,飛機就可以看見了。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捷克聲音定位器

捷克定位器,1920年代。勺形反射器將聲音引導到大直徑管中。由戈爾茲製造。在瓦爾斯多普的荷蘭軍事研究站進行測試時,發現它“存在基本缺陷”。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美國Bolling Field的雙喇叭系統

飛機發動機發出前所未有的聲音,因此為了遠距離聽到它們,戰爭努力開發了監聽裝置。1921年在美國Bolling Field的雙喇叭系統。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荷蘭的個人聲音定位器

荷蘭的個人聲音定位器,1930年代。此為個人聲音定位器由兩個擴音器部分組成,大概是用鋁製成的,以減輕重量。它們的安裝距離是固定的,但是人頭的大小有所不同,為了適應這種情況,該儀器似乎裝有可充氣的耳墊。根據1935年的一份報告,該設備至少投入了有限的生產。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荷蘭人的個人號角:1930年代。無疑,由於其更大的面積,該設計獲得了更多收益。它在操作員後面的柱子上旋轉。在右側,在左側是設計的更高版本。請注意,在喇叭的頂部添加了額外的交叉支撐。後部伸出兩個配重。橡膠圈使操作員的耳朵感到舒適。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1930年代英國聲音定位器處於操作位置。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1930年代英國聲音定位器處於操作位置。

1930年代英國聲音定位器處於操作位置。(暫未查到詳細介紹)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英國四角聲定位器

1930年代英國再次推出了四角聲定位器。共有三名操作員,其中兩個帶有聽診器,兩個聽診器與成對的喇叭相連,用於立體聲收聽。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法國,佩林聲學定位器

佩林聲學定位器正在法國試用。1930年代。該機器是由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讓·巴蒂斯特·佩林設計的。四個組件中的每個組件都帶有36個六邊形小號角,分為六組,每組六個。大概是為了增加儀器的增益或方向性。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日本,“戰地大號”聲學定位器

裕仁天皇對三輛日本聲學定位器(俗稱“戰地大號”)安裝在四輪車上。正在接受日本天皇昭和的檢查。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日本“戰風大號”聲學定位器

1932年日本士兵展示了“戰風大號”的使用。在更遠的距離處檢測到發動機噪音會佔用更多時間來準備響應。大型且精巧的檢測器是實驗性的,其效率差異很大。許多設計都非常引人注目,例如綽號為“戰風大號”的日本聲學定位儀。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德國的聲音定位設備,它由四個聲學喇叭組成

1939年在德國的聲音定位設備。它由四個聲學喇叭組成,一個水平對和一個垂直對,通過橡膠管連接到左右兩個技術人員佩戴的聽診器式耳機。立體聲耳機使一名技術人員能夠確定飛機的方向,而另一架則可以確定飛機的仰角。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聲學定位器

聲學定位器可以根據天氣條件,操作員的技能以及目標編隊的大小,在5至12 km的距離處檢測目標。它提供了大約2度的方向精度。


照片背後的故事!在沒有雷達之前如何偵測飛機!

瑞典,聲學定位器

1940年,瑞典士兵操作了聲學定位器。(暫無資料)

以上就是各國在雷達出現之前研發的聲音定位器!直到真正意義上的雷達出現,這些聲音定位器才逐步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感謝大家觀看,喜歡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