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劳务派遣工?

承德露露


在分工如此细致和专业化的今天,没有人有权利说派遣工的能力一定弱于正式工。坐办公室的不一定是正式工,在外面跑业务的也不一定就是派遣工。

分工不同,能力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如此而已。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分工这么细,这么杂,是不是就不能实现同工同酬了?毕竟同一个单位里面,不同工种的人太多了。

其实,无法实现同工同酬的理由,还真不能拿工种多样化来敷衍过去。只是用人单位不想实行罢了。我不相信一个单位区分工种的难度,能大于现在小学数学题的难度。

多少年了,派遣工的工资,少得可怜,少得让他们一直跪着。老板只需要面对怎么花钱的压力,正式工只需要面对老板的压力,派遣工需要同时面对老板、同事、顾客、家人带来压力,内心是苦闷的,身体是煎熬的。

如果一个企业遇到麻烦了,有正式工站出来跟你共存亡,好,你可以不要派遣工。可是一个企业遇到麻烦了,连正式工都不愿意站出来跟你共存亡,说明在正式工的眼里,用人单位也就那样了。

忠诚固然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可是,不管员工付出了什么,用人单位都视而不见,甚至不把员工当自己员工来看,这也说明用人单位不得不重视一下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梦里澜涛


作为一个曾经的劳务派遣员工,说说我的劳务派遣经历吧。

那时大学刚毕业,碰到了金融危机,一天天努力地找工作。一天,看到当地一家有名的国企在网上发出的招聘通知,当时不懂什么是劳务派遣,就投了简历。经过笔试、面试,从大几百号人里杀出重围,成功地被录取了,当时心里还是一阵得意。

入职后几个月,又来了一批员工,打听了一下,原来是省招的,才明白原来单位里面的员工还分不同类别的。之后的几个月,慢慢发现,原来不同类别的员工待遇可以差这么多:

劳务派遣员工只要三个月就转正了,可转正后的收入还不如省招员工的试用期收入。

工作需要笔记本电脑,省招员工发七八千的,劳务派遣发三四千的。

平时,省招员工会有各种莫名的补贴发入工资卡内,劳务派遣只有工资。

年终,省招员工绩效一般的发个两三万,劳务派遣绩效优秀发个一万左右。

提拔,你是劳务派遣,有省招的还轮得到你吗?

于是乎,因为总是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对于单位完全没有归属感,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想着各种方法离开,但上天总与我开玩笑,招一个考第二,招三个,考第四。终于,全省开始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择优转正,虽然才几个名额,但凭借良好的笔试成绩,我成为了那几个幸运儿之一,变成了正式员工。

我的劳务派遣经历就到此结束了,虽然几年后我还是辞职离开,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对于劳务派遣员工,有了这一段经历,也更能体会其中的不容易。

单位里,劳务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工作内容工作强度都差不多,但拿到工资的时候总会有落差。其实他们中很多不比正式员工差,说学校的话985、211的也有,说能力的话不少其实都是公司骨干。但即便工作证明了他们的价值,还是无法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同工同酬”虽然提了很多年,但落实起来太难了,总结起来,劳务派遣员工在企业里还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因此每次看到有人提问:“劳务派遣要不要去?”。我都会回答,能不去还是不要去!


流雷电


关于劳务派遣工的问题,我也回答了多次。既然有这个问题,那就再来谈谈吧。


在这个时代,让我用总想不通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什么当个工人就这么难。过去搞国企改革,工人下岗。现在又弄出个同工不同酬的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制其实不难理解,企业或事业单位把部份工作承包给劳务公司,劳务公司负责招人去干活。劳务派遣人员干的是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却属于劳务公司。

在和企业或事业单位正式工同时工作的情况下,工资待遇,保险很低,就是所谓的同工不同酬。

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也就是基于企业或事业单位想降低用工成本和风险,劳务公司想赚取利润才出现的。劳务派遣工就像物品一样被出租,是最典型的廉价劳动力。


不一样的思考


劳务派遣工说白了就是临时工,主要是工资和各方面福利与正式工差距较大,稳定性差且转正晋升可能性低等特点。

自从倡议同工同酬后,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待遇差距有一定缩小,但是不是很明显。在此之前,很多单位为了省人工成本开支、减少风险或因人员编制限制等因素,招聘的劳务派遣工连保险这最基本的福利都不给上。这个鄙人深有体会,刚大学毕业那年,去一家国有企业面试,人家直说就是一个死工资,没有其它保险,还要求我自己办个社保。因为个人因素,还是干了。好在正准备办保险时,上级通知公司统一给上保险,但是公积金还是没有的。这至少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务派遣工的待遇,缩小与正式工的差距。


虽然福利待遇有所提高,但离同工同酬还是很远。比如:同个岗位,正式工享有的基本工资、绩效考核系数(月奖)、五险一金和过节费等其他一些补贴上,远远高于劳务派遣工。在鄙人所在单位就可以看得出来,每月到手工资正式工一般有劳务派遣工的2倍,公积金和其他补贴等福利均不包括在内。最重要的是,干的活还多,晋升空间基本为0。

因此,个人认为不管是从福利待遇上,还是将来发展上均没有正式工有前(钱)途。鄙人建议,在哪里上班也是上班,还不如找个以正式工聘用的单位上班,工资待遇好是一方面,对自己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才是重点。


小小R


社会上有很多人在从事劳务派遣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劳务派遣工或者临时工。但是对其具体的相关概念、劳动派遣工的相关权益和法律规定都不是太清楚。

我将做一个基本的概念解释和相关解读。

一、首先要明白劳务派遣工的概念。

劳务派遣工是由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派遣机构将劳动者配送到需要劳务派遣工的单位企业和其他社团组织。同时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派遣机构获得一笔中介和服务费用,也就是说劳务派遣是“劳动力租赁或者雇佣”的劳务职业行为。

这就好比是房产中介,都是一样的道理。

本质上来说,劳务派遣工是由劳动者和劳务派遣机构或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他们按着之间是相互的劳动关系。而对于用工单位和企业来说,劳务派遣工只是他们租用的临时工和编外人员,于单位和企业的正式员工。

因此也就出现了劳务派遣工在用人单位和企业的“被差别化对待”和“无法获得编制或者转正”以及“劳务派遣工地位低下,被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剥削”等等乱象出现!

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资质缺失、违规违法和变相操作的劳务派遣公司和中介机构,严重扰乱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务派遣的正常流通。

甚至大部分劳动者都对劳务公司深恶痛绝,希望能坚决取缔劳务公司这样的现象!

二、劳务派遣工虽然是编外人员,但也是确确实实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益和各种报酬。

关于劳务派遣工的劳动权益和各种福利保障,主要有两点需要特别提出和规范。

第一个方面:劳务派遣工的薪酬发放的隶属单位和机构。

很多劳务派遣工,其实真正不清楚劳务派遣工的“劳资关系”,完全是不懂法的状态。只当一旦出现劳务纠纷的时候,他们的权益及容易被侵犯和损害,自己却又完全不懂,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本质上来说,劳务派遣工需要签订两份合同。

一份合同是劳务派遣工同劳务派遣公司和派遣机构之间的合同,来确保你是该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以确保正常的用工关系。

另一份合同是派遣工同用工单位之间签订的劳动派遣合同,这份合同主要表明你是受劳务派遣公司指派到该用人单位进行工作,且具体工作职位由用人单位规定,且要规定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

同时,你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谈要规定“有用人单位来支付你的劳动报酬以及薪资涨幅,和其他福利待遇。”因此本质上来说,是用工单位在支付你劳动报酬和各种薪酬福利,而不是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和机构只负责你的正常用工关系和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

第二个方面:你的社保和公积金由劳务派遣公司和机构还是用工单位来交纳?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应当由派遣单位缴纳。同时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工与劳务派遣公司是劳动关系,也是用人单位。因此,劳务公司必须承担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为劳动者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以及公积金。

具体如何缴纳则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劳务派遣工。用人单位协商确定并写在劳务派遣协议当中。

但是必须缴纳,不能相互推诿,侵犯劳务派遣工的劳动权益和个人利益。

三、劳务派遣工是可以转正的,但难度很大。

其实就目前的中国劳务派遣状态来说,哦,派遣工用工较大的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部门的劳务派遣人员。由于我国政府单位和公务性质的编制有限,只能使用大量的劳务派遣人员来实现部门的业务发展和工作量。

另一类是公有制企业,大型国企和央企。由于这类性质的企业也是有编制限制的,而且大部分是国有的企业。因此也需要大量的外聘人员来进行工作。

虽然劳务派遣工是属于劳务派遣公司的,但实则你的劳动行为是发生在用人单位的。这一点无可置疑!多人认为,劳务派遣公司很难有转正的机会或者获得干单位的编制。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对于某些政府单位、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来说,虽然编制有限,但依然对劳务派遣工有一定的升职加薪和编制预设、加薪升职的名额倾斜,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但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点是,在公司和单位表现足够好,才干出众,在岗位工作上能做出较大的工作贡献,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二点是,必须要严格按照单位和企业的职业进阶制度,自己去表现、工龄和职级升职、积极申请的流程,一步一步去获得转正的机会或者内部编制。


个人职场经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更多职场和新媒体运营知识欢迎关注本人!


借你来往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目的是为企业的临时性用工提供方便,但是经过长年的应用可以发现,劳务派遣工干得多赚的少,主要是因为企业滥用劳务派遣制,从某种意义上侵害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性。

其实在劳动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劳务派遣制度只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是现实中,实际上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央大型国企在操作上,劳务派遣工的比例巨大,导致用工公平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国内内很多法律界人士实际上也已经注意到劳务派遣制的滥用情况,在多年来也有很多人大代表提出了相关的提案来规范劳务派遣工的使用方式。目前来说,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有明文说明,企业的劳务派遣工比例不可超过企业的总用工人数10%,在未来包括准入岗位、期限、比例、待遇等等,目前也有很多的人大代表提案进行完善,在不断完善后的劳务派遣制,才是真的劳务派遣制。



合易人力资源


劳务派遣工是新形势下的产物,是用人单位规避《劳动法》,节约用人成本,减少麻烦的一种用工形势,他特点是省事。

现在我先来说一下用工单位与所用之人的关系,我认为是皮与毛的关系,就是一件毛皮大衣,对皮不爱护,皮磨破,毛掉落一样,皮就是用工单位,而毛就是在单位工作的每个人,单位倒了,人失去工作,。

国家出台了《劳动法》,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给用人单位增加了用工成本,在民企,国企,事业单位共存的今天,由于农民工大量拥入城市,造成劳动力过剩,私企用人完全不用理会《劳动法》,用低成本就能招到人,而国企,事业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规,这就遭成了新的不公平竞争局面,就也是九十年代后期大量国企倒闭,工人大批量下岗的原因,。

经过这些年探索,现在国企事业单位终于找到了新的用工途经,即派工,临时工,合同工,而派遣工最省事,省钱,要人时招人,不用时立即辞退,不用付辞退费,工资低,还没有什么待遇。

我举一个例子,如银行开展业务,需招信用卞业务人员,但信用卡不要几年就保和,银行领导清楚的很,但必须开展业占领市场份额,如招工式工,以后这批人怎么安置,工资待遇低了又不行,而招派遣就不同了,基本工资很低,待遇没有,工资全靠业绩,不用时辞退不用付一分报酬,保护了银行不破产。

还有如某医院,把卫生,杂活等外包,这样解决了医院用工人员的身份问题,某些人看干一样活,待遇悬殊大的很。

我希望国能重视,缩少差距,使社会更和谐!


54弓


在正常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劳务派遣人员,大部分人对于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不满意,我也和他们沟通过为什么不选择离开,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来说留下的都是能够在一定程度满足当前生活的,如果这份工作又受累、薪酬又低,明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不选择,还依旧干下去的我暂时没看到过。

关于劳务派遣的现状。

劳务派遣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同工不同酬、工作量和薪酬不匹配、管理和发展通道不畅通,个别派遣公司存在福利待遇发放不及时的现象,这是现实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正在慢慢的向规范过渡,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多长时间我无法估量,但相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重点说一下劳务派遣人员的心态和状态。

我是一个二线城市国有企业的人力工作人员,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劳务派遣人员,说实话我们单位的一些岗位也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但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正在逐渐改变混岗现象。过程中和一些劳务派遣人员谈过、唠过,也问过大部分人不离开的原因,我总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竞争力不足。

很多劳务派遣人员都有过下岗经历,从以前的企业下岗后,自谋职业、自寻生路,但很多人走了弯路,比如做生意不顺,在其他单位不景气等等,文化水平存在硬伤,不太能够胜任当前的电子化办公,文案写作能力也偏弱。因此,也只能从事一些相对普遍一些的工作,他们普遍认为再找工作不会比现在更好,倒不如不去浪费时间。

  • 第二,有舒适思维。

在和他们的沟通中,一提到让他们考虑再找找其他工作,他们很容易误解成自己干得不好,单位要开除他。这是一个很拧巴的思维,一方面嘴上嚷着派遣工作如何苦,用人单位如何不公平,劳务公司如何肮脏,但很多现实问题摆在这,企业没办法拉齐,只能选择维持或者减员,相对于派遣人员来说要么继续这么干,要么就选择其他出路。另一方面给出一些相对薪酬待遇高的工作,他们认为是排挤他们或是在否认他们的能力,曾经在对话中我问过他们,是否考虑过其他的出路,比如外卖员、快递员,甚至网约车司机等等,这些职业虽然累一些,但是薪酬待遇很高,好好干月入过万很轻松。但这些人的回答往往是“太累、太苦、太不自由、太容易受委屈,混一天算一天吧!”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在日常交流过程中突出苦的一面,但真正在选择上却还有着不跳出舒适环境的思维。

  • 第三,在乎沉没成本,不愿承认现实。


很多人是看着身边有临时工转正现象的案例,才选择干劳务派遣工作的,在自己岗位上可以算是一把好手,但现在的环境和形势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审核、审批、制度执行,以及后续的监督都更加严格,不规范的个案现象逐渐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这些已经努力很久的人往往不愿放弃,也不想承认事实。只能继续在当前的生活状态下维持和迷茫着。

  • 第四,为了个人诉求。

其实,我见过很多人都不是为了劳务派遣的薪酬而从事劳务派遣工作的,有很多家里有小买卖的人,自己的派遣收入也仅仅够每个月的油钱。重要的是在一些单位干劳务派遣能够接触到更广的人脉和关系,为自己的小买卖铺路发展。


不同地方的劳务派遣人员都是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庆幸,这种用工方式的确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改是一定会改,但多久谁也不知道。希望大家在能够看清本质的情况下,尽快做出正确的选择,别被一个漏洞或者制度,影响了自己的一辈子。

丁Bar不是银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对高管层的毎一位员工了如指掌,什么人适合做什么,掌控他们,运用自如。如: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专业不对口,专业对囗的又没有实践经验。怎么派遣都没有经济效益。所以只有打招聘广告,重金招聘适合自己的高层管理人员,一二个,自己把关。他们既然是重金聘来的也一定有重金价值,其它高管由他们去找合适的搭挡。整个团队齐全了,派遣的问题也应用自如了,董事长下达任务给高管,高管又下达下去并执行。这时自然经济效益出奇的高。


元宝中医


劳务派遣是一种什么用工制度?干着与正式职工一样的工作,工资极低,且没五险一金和福利,这太不公平公正了。这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是等级制度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