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古玉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爱玉者说


识别古玉要有哪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大杀器?

识别古玉是一个系统的事情,具体方法可以总结,但是无论那种方法都要逐步分析排除的,绝没有什么大杀器!为什么?但凡有一点疑问,这个物件就得保留看法了,千万不能用所谓杀器定生死!

如何鉴别古玉?可从 材料、造型、 纹饰、 雕工、沁色这五方面着手~

材料

历史上使用的所有玉器材料,都是有一定特征的,认知材料真假的前提是认识材料和历史时代关联,是了解用玉历史。

就比如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大多数使用的是岫岩玉;而和田玉多数在商代以后才出现;至于翡翠,据说翡翠是明末清初时才进入我国,但是有据可查的翡翠从乾隆后期才逐步盛行~

最后就是俄罗斯玉、青海玉等等只有近二、三十年的使用历史,据说俄料也有石器时代的玉斧玉刀等,但是中间再无使用实据。

造型

华夏接近八千年的漫长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的玉石都有其特有的造型。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鉴识古玉器就跨进了第一道门槛。

纹饰

纹饰可视为玉器的“文字”,每个朝代都有特定的文字。据统计,中国古玉器至少有上千种纹饰,每个朝代都有新纹饰产生变化甚至消亡。

工艺

玉雕工艺总结起来,不外乎阴雕、阳雕、浮雕、圆雕、镂雕几种刻法。由于古玉受当时的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影响,每一个时代对玉器的加工都有特定的办法,并出现各自的特征,比如汉代的“汉八刀”。

沁色

古玉之所以“能动人心”,古语“玉有五色沁,家财万贯都不换”沁就是古玉在地下睡眠几百年上千年之后,受地下各种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匪夷所思的色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沁色。是鉴别古玉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实说了这么多,都是纸上谈兵。

一句话总结吧,真正的想懂古玉,识古玉还是要多去博物馆,多接触真品,提高自己的眼力!




石专25760586


所谓大杀器我认为就是买买买,用真金白银去买教训,不断在错误中成长,错误中学习真精尖。只是看,说没有真枪实刀的压力成长不了。

成为一个好的古玉收藏家,最基本的眼力学是基础,包括:工,料,题材等。好料必好工,好工必好料。扎实的学习从什么是和田玉,什么不是和田玉开始。然后就是看工艺是否精,是否是手工和半手工作品。第三看玉器的品相和造型的话题属于哪个层面。

有机会就拿买来的东西去检测是否是和田玉,然后有机会就去博物馆看看自己买来的东西是否具有时代特征,最好就是去测试一下年代是否正确。不对的地方要反省,要纠正,直到对了为之。

反反复复,寒来暑往,最后练就火眼晶晶!




吴抒文


哪位大神帮帮鉴定下


天666888999


这个是古玉吗





黎明轩金丝楠木馆


首先要了解什麽样的古玉,高古、中古、明清玉,因为不同时代的古玉时代特征不同,仿品赝品制作方法也不同。

此外,古玉识别讲究综合考虑,如果有“大杀器”,务必导致大批人失业(制假售假),也不会有人吃药交学费了。

话虽这么说,但一些基本的方法,知识经验积累还是有必要的。关于古玉的型、纹、工、料、沁等方面的介绍,有专著、有短文,可根据个人的水平选择。新入门者,建议经常留意头条上的入门文章。几位作者,如战汉古玉、玩古赏今、老吴谈收藏、百集谈古玉、丁照宁婷等,时有佳作,可作参考。这里就不画蛇添足了。


卓然堂


问题是我提出的,所谓大杀器的提法不是为了吸晴而哗众取宠,也不是为即想不下功夫整天想着捡漏的人提供一条捷径。而是希望各位收藏家.评论家拿出自已看家的本事,把自已感悟最深,运用最熟的方法讲述给初入门和准备入门的朋友。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战汉古玉游丝毛雕的文章,许多人对附图的真伪提出质疑。对此我确有考虑不周之处,附图应尽可能选择大开门,最典型的入门级图片。游丝毛雕不仅存在于片雕上,真正大器是用这一技法制作的浮雕和圆雕。本不想哂出这么多藏品,为补救自己的失误几乎把这种工法的藏品都晒了出来。令人欣慰的是此文的阅读量已过1.6万。一些复杂.高深的图片适于研究和讨论。图片只是一种参考,以图片论真假我是做不到。学习古玉要静心,心浮气燥学不成古玉。

现如今古玉这一行里有这么几种存在。学院派。科班出身依托国藏,个人几无藏品,理论大于实践多有著述。博物馆派。进了博物馆全都认识,出了博物馆全不认识或按图索骥。殊不知做仿者多以馆藏为仿制标本。实战派。多为古玉爱好收藏者(不敢称“家”),也包括行内一些商家。眼光独到,经多见广,已悟出古玉真谛,看懂古玉神髓,实战高于理论,有种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感觉。这些人名气小在业界沒有发言权,但藏品惊人。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国宝帮,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怀着美好的愿望踏入这一行,倒霉的是遇人不椒,倒在了贪字上。如今承受不了失败结局和经济损失只愿长梦不愿醒了。

学习古玉需要一个出发点,或者说是立足点。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首先要识玉。古玉没有泛和田概念,能区分出和田玉与俄料.青海料主要的差异,能识好玉。说着容易做到难,正常说沒个三五年学不出来。这里我总结出几个小窍门大家参考。强光手电的使用,把手电直接按到玉石上,和田玉聚拢光源,照哪哪亮,即使是上好的白玉也是在手电周围几毫米内最亮,其它地方虽然也亮但为余光。岫玉.石英岩.玛瑙则透光性强,头上打光脚底下都亮。凡和田玉都无磁性,有磁性皆不是和田玉。打光也有手法,正常为距玉器二三十公分,侧上方45度夹角,只有这样才便于看到玉石品质和工痕。这一点很重要,有经验的商家一看你打光的姿势就知你的深浅,不管你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想要买到质优价廉的玉石基本不可能了。再有就是和田玉的密度和硬度,和田玉是仅次于翡翠硬度,很打手,有自然析出的油质光泽。俄料多用于仿高古玉,明清玉是青海料泛滥的重灾区。俄料多粘糖色用以仿草本浸,有一定的欺骗性。俄料在强光手电下显现如碎米粥样的结构,而和田玉则细腻清澈几无结构。青海料泛水闪灰,这种感觉需长时间观察方能理解。和田玉之所以让人着迷,因为它可以与人互动。随便一块籽料常加盘玩和佩戴,它会变得越来越油,越来越润。搞收藏脚根一定要立正,而不象有些人说的反正是和田玉,仿不仿的无所谓。要知道玩老的人买了仿品,就如吃了苍蝇一样让人恶心。别以泛和田来原谅自已,仿品都是用最差的玉石,毫无艺术价值与垃圾无异。以上几点是我用血汗钱换来的,望大家慎思之。

收藏是一条不归路。要么成为寥若晨星收藏大家,要么国宝帮又多一名成员。结果是东西在钱沒了,沒有回头路。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是否确定要走这条路,你是否具备大智慧,大财力,大毅力。若无则及时收手。别相信媒体鼓吹的一夜暴富的神话。除此之外,性格也很重要,过于自负的人,输不起的人,好高骛远的人皆不宜搞收藏。搞收藏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搞清楚玉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立足点,我们可以出发了。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玉,我建议初学者先不要碰史前文化,如红山.良渚.齐家文化,那是学古玉集大成者的选则。据我的了解市场上这类玉器真品无限接近于零。也不建议学明清古玉,明清距今时间较近,也是仿品泛滥的重灾区。学习明清古玉并不容易,而学高古玉也不一定有多难。由于高古玉特征明显而更易学习。那么高古玉又从何下手,我建议从商周古玉的片雕开始。商周古玉片雕纹饰极具古典美,铊痕明显易于学习。总之把目标定的越小越具体越好,以点代面,由简入繁利于专精,容易出成绩。其实学习古玉就这么几个字质.型.工.浸和熟。但真正把每个字搞懂却十分的不容易。重新回到提问中说的识别古玉的大杀器,这种大杀器不存在但又无处不在。你学会了看玉质,那么玉质的判断就是你的大杀器,你能保证所买是和田玉,工料具佳即使不老它依然有较高的价值,不会陷你于万劫不复之地,你说是不是大杀器。下一步你搞懂了铊工铊痕,不论是机仿铊还是人仿铊一眼可定,那你说识工痕是不是大杀器。然后是神型.浸色都是识别古玉的大杀器,你把这一点一滴的积累熟记于心,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俗称悟性)溶汇贯通这已不是杀器而是神通了。我在头条里先后写了五篇识别古玉的小文,有兴趣的朋友可收翻一翻,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学习古玉是一件寂寞的事,甚至是枯燥乏味的。沒有一夜成名的光鲜,没有捡漏发财的传奇。没有人能解決你所有的困惑,绝大多数的问题要靠你自已摸索如喑夜中行船,舵轮始终在你手中,怎么走向哪里走你说了算。收藏真正的乐趣是把不懂的变成懂的,把末知变成已知。痛并快乐着。发几张图以飨读者。











爱玉者说


古玉的结晶不可仿,结晶是玉器在土中几千年失水质变,结晶没有规律,所以不可仿,即使仿也不象,但是也要见过真品,好好学习就能掌握,比较可靠。





用户3155173832136


古玉的惊裂纹,土咬痕,变形,熟旧感等都是不可仿。欢迎大家对图中两件点评










问问老爸


鉴别古玉是综合性的眼学学科,料工型沁缺一不可,多上手真品自然真假立辨,惟眼熟手熟耳。以下为个人收藏。











Lost-良月


古玉变形 沁色 工艺 现在没法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