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業的“救”與“自救”

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襲擊了幾乎所有的行業,伴隨春節期間消費需求驟降及節後復工日期的大幅延遲,人工、場地等固定成本照常支出等因素組合在一起,讓眾多信息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外部環境遭遇黑天鵝,企業如何度過難關?政府與相關主管機構如何精準施策,助力企業走出困境?

不久前,工信部面向信息技術企業疫情期間生產經營問題與疫情防控建議開展調查研究,截至2020年2月9日,共計950家企業反饋調研信息。勾勒了當下信息技術企業的生存狀態,並定製了相關的幫扶措施,以解企業的燃眉之急,與此同時,一批企業主動快速應變自救,對下一步信息技術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

減負穩崗為核心訴求

眼下,企業面臨怎樣挑戰?

統計顯示,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困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因人員無法到崗工作業務受影響,提及率佔比62.0%(589家);二是工資、稅收、房租等企業負擔較重提及率為28.3%(269家);三是資金週轉和銀行融資貸款等提及率為22.0%(209家);四是防疫物資短缺、缺乏科學指導以及交通、就餐等問題的提及率為21.5%(204家)。


疫情下企業的“救”與“自救”

圖1:疫情期間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提及率(N=950)

統計顯示,疫情期間企業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協助解決的問題包括:一是在工資、社保、房租、稅收等方面進行適當減免,提及率佔據首位,為38.8%(369家);二是提供防疫物資支持,佔比28.1%(267家);三是提供優惠扶持政策,如項目支持/穩崗補貼/政策補助/中小企業扶持等,提及率為21.1%(200家);四是提供資金週轉、融資貸款等政策支持,提及率分別為20.2%(192家);五是幫助提供復工解決方案,提及率為13.3%(126家)。

綜觀調查結果,減負、穩崗是核心訴求。


疫情下企業的“救”與“自救”

圖2:企業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協助解決的主要問題(N=950)

政策密集出臺 精準施策

針對企業面臨的種種挑戰,目前,國家及地方等各級政府機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應對疫情帶來的工資、社保、房租、稅收、復工、資金週轉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幫助企業共渡難關,減輕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在稅收方面,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了《關於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 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要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助力疫情防控和企業復產擴能;深入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切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大力優化現場辦稅繳費服務,營造安全高效便捷的辦理環境;積極調整稅收管理措施,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紓困解難。

在社保方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社會保險經辦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髮放,強化經辦大廳防控措施,推行“不見面”服務,開闢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工傷保障綠色通道,允許參保企業和個人延期辦理業務等措施。

在復工方面,工信部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全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金融扶持、創新支持和公共服務,加強統籌協調。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全國工商聯也聯合發佈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對疫情期間勞動關係、工資待遇、採取措施減輕企業負擔提出了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於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暢工作 確保人員車輛正常通行的通知》,就進一步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暢工作,確保人員車輛正常通行,切實維護經濟社會正常秩序作出專門部署。

在資金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了要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保障人民群眾日常金融服務、保障金融基礎設施安全、提高外匯及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效率等。

此外,北京、上海、重慶、四川、廣東等全國各省市區也出臺政策,通過減免中小企業房租、稅費,延遲繳納社保,實施援企穩崗政策,提供信貸支撐、貸款免息、調整利率、加大金融支持等措施,充分為企業紓困,促進社會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疫情下企業的“救”與“自救”


疫情下企業的“救”與“自救”


疫情下企業的“救”與“自救”

據瞭解,除了目前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下一步國家還將在這些層面積極推動有關政策落地,助力信息技術企業度過難關。

一是加強部際溝通協調,制定切實有效的扶持政策。比如針對企業反映的社保、房租、貸款等壓力,各地出臺的一系列減免政策要進一步細化成落實方案,從切實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經營壓力方面發揮作用,增加企業信心。

二是發揮行業指導作用,為復產復工提供保障支持。比如加大在線辦公、在線採購、在線簽約等業務應用推廣。加強科學防疫宣傳指導,合理調配防疫物資。

三是鼓勵企業包容互助,形成產業鏈良性發展格局。對於在疫情面前,主動帶頭減租免息、按期回款、穩崗就業、帶動產業鏈良性發展等體現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納入信用體系,給予鼓勵和政策傾斜。

四是鼓勵企業本地招聘,建立人才共享服務平臺。建立全國信息科技企業人才庫,搭建臨時供需對接平臺,特別是針對需要出差的技術崗位,企業之間建立合作機制,優化人員配置,實現人才共享,減少出差風險的同時保證項目按期交付。同時,鼓勵企業向本地化招聘傾斜。

應對不確定性 企業加速變局

國家有關機構、全國各省市地方出臺相關政策紓解信息技術企業之困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思考戰役之後的新商業變局。

事實上,對於信息技術企業來,企業的商業機會一直就蘊含在解決問題之中,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本來就是企業發展的常態。

在很多人看來,抗擊疫情,人員減少外出、居家隔離,給電商企業等“雲上”的互聯網企業帶來了增長商機,對於餐飲業、娛樂業、旅遊、零售業則是致命打擊。但事實上,火爆的“雲買菜”生鮮電商平臺大量缺人,從分揀、打包到送菜等都大量缺人。所以兩者結合,通過共享員工既能夠補充生鮮電商的運力不足,又能夠給閒置的零售業員工找到閒時的工作機會,是一個共度難關的兩全其美辦法。最近酒類電商1919與盒馬鮮生達成全國性用工合作,西貝、雲海餚等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有大批員工到盒馬上班,截至2月10日,已有1800名“共享員工”加入盒馬上崗,他們分別來自餐飲、酒店、影院、百貨、商場、出租、汽車租賃等企業。除了盒馬鮮生,京東也與7FRESH七鮮、大洋世家、阿銘哥牛肉麵等便利店、餐飲企業合作共享員工。其後,包括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大批“雲買菜”公司都有餐飲企業進行“員工共享”。

因為抗擊疫情,電子信息製造企業也開啟了新的“跨界製造。最近一批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加入了製造口罩的行列,目前市場上仍然 “一罩難求” ,比亞迪、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等製造企業紛紛利用自身的智能製造能力,快速上馬口罩製造業務。而OPPO和Vivo等手機企業也調派了一批技術人員與工人,支援相關企業進行口罩生產,希望能利用自身的經驗與能力,為疫情防控提供多的產品、技術與服務。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經營範圍新增醫療器械的企業多達3647家。


疫情下企業的“救”與“自救”

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驅動力,快速構建企業的能力並不是口號,考驗的是企業應變力。事實上,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提出了大量的新問題,這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息信息技術企業的新商機。比如疫情防控,比如智能診治,比如遠程協作等等,都有大量的挑戰。

因為疫情的發生,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面對面”的接觸經濟都將改為“非接觸”的遠程協作,如何遠程報稅,如何舉行展會,如何簽署合同等等,在復工復產之後,都將面臨新的挑戰。用友集團的最近的公眾號是“雲”上工作系列,從雲上協作到雲上採購、雲上財稅等,主題是雲端戰“役”。而太極股份則緊急研發了“E和音”智慧會展平臺,依託其承建的“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快速開發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通過參會人員健康查詢與服務“密切接觸者測量儀”精準篩查報名參會人員,在會議現場部署多種智能體徵測量終端,在接駁、簽到、入住、入場、餐飲等環節進行全程監控,通過各種措施,保障參會期間各類人員健康和安全。

有人說,17年前的“非典”疫情加快了中國的電商業務進程,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樣會提速的中國經濟的數字化進程,加速中國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雲上”化,進一步倒逼中國信息技術企業的加速創新,練就更強大的應變力和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