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0202年了誰還說新物流裡不存在“小魚”的生存空間

在新零售的背景下,基於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鏈接功能,舊有的零售邊界和渠道被打破,新的邊界和渠道正在建設中,“新物流”的概念也應運而生。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表示,

新物流是新零售的基礎設施,“新型銷售的核心是物流,沒有物流保證,新型銷售就是空中樓閣”。

新物流是“數據備貨”

“新物流的重點在共配,核心區域是城市,關鍵點為服務。”王繼祥介紹道。他將新物流的作用歸納為五個方面:直供互聯的通道透明化;品牌產品終端的服務化;大數據優化分析的智慧系統為供求兩端提供支持;廠家——零售端——客戶全鏈條物流服務的互聯網化;“最後一公里”快遞化

都0202年了誰還說新物流裡不存在“小魚”的生存空間

王繼祥認為,新物流與舊物流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做好服務。他表示,新物流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四個維度,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為物流客戶創造價值;在既定服務水平基礎上儘量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系統成本;為物流企業(行業)創造利潤

“菜鳥社會化倉儲的骨幹節點覆蓋已經將1000公里的人貨距離縮短至200~500公里。”王繼祥舉例道,“未來,隨著線下供應鏈的融合,電商供應鏈將成為新供應鏈的一部分。數據不是顛覆原來的系統,而是為新供應鏈賦能,人貨之間的距離將大大縮短。”

局長點評:物流經歷了以“經驗備貨”為特徵的工業時代、以“快遞發貨”為特徵的電商時代,現在將要進入以“數據備貨”為特徵的新零售時代。新時代下物流的具體特徵,倉配社會化,線下實體店將成為物流支點,節點形態更加無形化;供應鏈數據化,數據在整個鏈路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前置布倉成為常態;B2C物流取代C2C物流成主流

智慧物流的一切元素都要智慧化

傳統物流由於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共享、系統不協同,物流體系不能互聯互通,帶來嚴重的資源浪費。智慧物流的發展和物流標準化的推進將帶來多種顛覆性創新。在智慧物流體系中,感知功能將基於物流實體要素的全程數據化,效率由數據驅動。

“多主體多環節協作,物擁有自己的‘意識’,何時走何時止,皆自知。”王繼祥通過極具畫面感的描述闡釋了智慧物流的目標狀態。在他看來,壓軸智慧物流的核心技術依然是人工智能,他說:“最後,能處理一定複雜問題的物流互動機器人開啟智慧物流的大門。”

王繼祥將物流作業流程簡化為“五字訣”,即分、合、搬、運、存,作業對象是物。從“物”的標準化開始,他概括了物流標準的發展路徑:“物”的包裝規格標準化;“流”過程的標準化;“鏈”的上下延伸標準化;“網”生態的標準化

都0202年了誰還說新物流裡不存在“小魚”的生存空間

倉儲是物流的重要環節。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需求及線上線下融合的物流需求同時釋放,深度整合倉儲資源、共享商品庫存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局長點評:倉儲業自身也將走向互聯網化。一方面,通過倉儲管理信息系統的普及、自動存儲與分揀設備的推廣、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提升,倉儲管理智能化將逐步實現;另一方面,以雲計算、大數據為基礎,構建倉儲互聯網平臺中央數據庫,倉儲資源逐步實現網上交易、網上調度、實時跟蹤與監控,倉儲網點實現“雲倉儲”管理

新物流裡沒有“小魚”的生存空間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15年,國內B2C市場交易規模佔51.6%,C2C市場交易規模佔48.4%,網購電商中的B2C規模首次超越C2C規模成為主流,這對電子商務的倉配模式影響巨大。

網購的市場變局要求新型智慧倉儲。王繼祥表示,雖然都是電子商務物流,B2C物流和C2C物流的體系卻有本質不同。“C2C物流需要有快遞前端的收件、集貨、分揀、分撥等上游物流網絡體系,然後經過幹線運輸和多級分揀配送,最後才到客戶手裡,倉儲系統並不重要;而B2C物流往往是品牌商提前直接將貨物發送到各地電商倉儲系統或品牌商自有倉儲系統中,客戶採購訂單下達後,直接在臨近客戶當地的物流中心分揀、打包,就近配送到客戶手裡,此時倉配一體化成為主流模式。”

新模式提升了物流體驗,降低了包裹運距,但對倉儲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王繼祥說,B2C倉配一體化物流體系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得到普遍應用,智慧物流系統已經成為電商企業網購和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各大電商巨頭都傾向於全面掌控B2C物流系統,與電商平臺融合與協同,實現統一運作與管理。

以菜鳥為例,為何菜鳥為何也開始選擇重模式運營了?就是因為僅靠大數據為核心進行輕資產模式運營並不足夠。毫無疑問,大數據是核心、是邏輯,但邏輯並不能保證消費者一定會有良好的購物體驗。新物流大趨勢是依靠大數據精準預測將商品儘可能地前置至消費者附近(越近越好),然後依靠良好的服務質量實現現代化的物流服務

都0202年了誰還說新物流裡不存在“小魚”的生存空間

因此從今年雙十一的動作也可以看出來,菜鳥已開始加註智能倉儲中心、前置倉、自動化設備等重資產。而且阿里增持菜鳥、5年要投千億的計劃也說明菜鳥的轉向(輕重結合)並不是開玩笑。

局長點評:傳統物流企業最應該做的,就是借阿里的大數據賦能和海量業務流量支持,快速完成技術優化和管理升級,至少在物流領域的服務細節和品質方面,形成可與順豐可媲美的競爭優勢,從而成為阿里大生態中最堅實,也可能是最有活力的業態“底層”和大物流聯合體。

在智慧物流的船上,互聯網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強者愈強。新物流的核心關鍵詞大概有四個:“預測”、“優化”、“運籌”、“集約”。簡單來說,就是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體驗,這就是將來物流行業的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