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淮上物候記 | 邊塞詩欣賞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邊塞詩通過對古戰場的艱辛生活和自然風光的描寫,表達思鄉之情以及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

邊塞詩在盛唐進入鼎盛期,美學風格雄渾、磅礴、浪漫、悲壯。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

盛唐湧現了大量優秀的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白……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我們一起賞析十二首豪邁的邊塞詩吧,讀完讓人熱血沸騰,欲罷不能!

首先是最新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三首邊塞詩。


出塞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這首詩被後人稱為唐詩中的七絕壓卷之作,作者王昌齡是“七絕聖手”、“四大邊塞詩人之一”。前兩句將讀者的思緒帶入久遠而遼闊的時空,讓人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痛苦,表達了悲憤之情。後兩句借追思飛將軍李廣的功績,寄託了詩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將,早日平息戰爭的願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從軍行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賞析】王昌齡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出手一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就把戰爭氣氛渲染的十分酣暢;“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輕身許國的英雄氣概。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涼州詞

【作者】王翰 【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賞析】作者王瀚家資富饒,性格豪放不羈,仕途不得意,卻是名詩人。他的詩感情奔放,為人所愛。


本詩描寫邊塞將士在一場難得的酒宴上歡聚暢飲的場景。前兩句,詩人用畫面感極強的語言渲染出一幅五光十色、酒香四溢的熱鬧場景。三、四句借將士們在筵席上相互勸酒的口吻,表現將士們豪放爽朗的感情和視死如歸的勇氣。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以下為部編版教材之外的邊塞詩,拓展練習一下吧:


雁門太守行

【作者】李賀 【朝代】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賞析】《雁門太守行》是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邊塞詩。

此詩用濃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

首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為千古名句,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並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第二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鬥的殘酷;第三句寫部隊夜襲和浴血奮戰的場面;最後一句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從軍行

【作者】楊炯 【朝代】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賞析】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唐高宗年間,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從軍行》借用漢樂府舊題,寫一個書生從報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從軍、奔赴沙場奮戰的全過程。

無論題材和風格,都突破了六朝以降的綺靡柔媚之風,上承建安的蒼勁雄健詩風,對仗完善,頷聯、頸聯、尾聯都整齊對仗。語短意長,雄健激揚,不愧是邊塞詩中上乘之作。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漁家傲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賞析】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於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於延州,再敗於好水川,三敗於定川寨。

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衝,戰後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

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此詞慷慨悲涼,既寫出了邊地生活的艱辛,同樣表現了他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

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作者】岑參 【朝代】唐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

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賞析】盛唐邊塞詩人中,唯有岑參熟悉西部邊塞,並從自己真切的內心體驗出發來描繪西部邊塞。此詩為作者在輪臺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送行主帥封常清西征播仙時所作。

走馬川即今天的車爾臣河。全詩描寫了輪臺附近平沙莽莽,碎石亂飛的惡劣氣候,同時也歌頌了軍士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勇敢赴敵的精神。

全詩句句押韻,三句一換韻,節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別具一格。對全詩光怪陸離、雄偉奇麗的藝術境界的構成,起了輔助作用。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塞下曲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前出塞九首·其六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賞析】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大李杜”。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集為《杜工部集》。

《前出塞九首》是組詩作品。這九首詩通過一個征夫的訴說反映其從軍西北邊疆的艱難歷程和複雜感情。第六首,征夫訴說他對戰爭戰略的看法。組詩尖銳地諷刺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不義戰爭,真實地反映了戰爭給兵士和百姓帶來的苦難。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塞下曲

【作者】盧綸 【朝代】唐


(六首之二)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六首之三)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賞析】盧綸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塞下曲》為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是盧綸的組詩代表作。這六首詩通過寫將軍發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懾敵、慶功宴舞、狩獵等場面,描繪了將邊關將士的英勇善戰。我們節選的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之二》、《之三》。這組詩每一首都能獨立成章,寓意雋永,氣勢雄闊。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南園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賀 【朝代】唐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賞析】李賀有“詩鬼”之稱,他的詩大多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是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雖是李唐皇室遠親,又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懷抱,但因仕途困厄,疾病纏身,27歲英年早逝。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武器,收取關山五十州呢?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看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頓挫激越,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氣概多麼豪邁!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12首邊塞詩,讓人讀罷熱血沸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