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艾莎從墜入黑暗到走向光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冰雪奇緣:艾莎從墜入黑暗到走向光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冰雪奇緣》是一部2013年美國的迪士尼出品的動漫電影,一問世好評如潮各國爭相上映,創造了動漫影片不可超越的票房神話,成功登上了冠軍寶座。

人們震撼於它帶來的美輪美奐的視覺衝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氣勢磅礴的神筆之作,而我更願意細讀影片中艾莎的心路歷程,那是善與惡的轉變,惡與善的迴歸。可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跳躍。

故事發生在一個四面環海的美麗國度----阿倫戴爾王國,國王有兩個女兒,高貴優雅的大女兒艾莎,天真可愛的小女兒安娜。他們本該有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只因為艾莎有著與生俱來的變冰雪的魔法,便有了一系列迂迴曲折的後來。

從艾莎隱藏魔法到肆意放縱,冰凍了整個王國,再到最後擁有了掌控魔法的力量回歸初心,都是她的心路歷程。

冰雪奇緣:艾莎從墜入黑暗到走向光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 墜入黑暗,尚未墮落。

艾莎天生擁有變冰雪的魔法,童年在一次與妹妹玩耍時,使用魔法不小心傷到了妹妹。從此以後王宮大門緊閉,艾莎也被鎖進了宮殿的一隅,甚至還被要求戴上限制魔法的手套。她的內心是孤獨而又恐懼的,她無法選擇自己一生下來就自帶的魔法,她卻選擇了善良和隱忍。

在成年禮之前她遵從規定不曾踏出房門半步,哪怕是渴望自由,哪怕是最親密的妹妹一遍遍地在門口呼喚,因為善良的艾莎不願意給任何人帶去災難。所以她極力的壓制自己,在束縛和剋制中如履薄冰的過完了童年。

善與惡這兩種互相對應的極端情緒,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同時存在的。人們的外在表現是善還是惡,是這兩種情緒在內心深處中和之後的結果。

美國作家阿比蓋爾.馬什在《人性中的善與惡》一書中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討。如果人性本善,為什麼有人會犯下極端的暴行?如果天性為惡,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惜犧牲自己來幫助他人?究竟是什麼促使人們去幫助或傷害他人?研究給出了答案:這取決於人的大腦對他人的恐懼做何反應。對於多數人來說,大腦中杏仁核的初始設置即為從善如流,但若出現變異,它會將英雄變成作惡的魔鬼。

想必艾莎便是所說的大多數人,當她明白了自己擁有魔法會對他人造成恐懼和傷害時,她選擇了善良的隱藏,不讓任何人知道。就連最後不小心暴露了擁有魔法的艾莎也極力的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她躲進了深山裡為自己修建的城堡,自己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自此畫地為牢。

這時的艾莎是善良的。

冰雪奇緣:艾莎從墜入黑暗到走向光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二, 墜入黑暗,一念成魔。

在艾莎的加冕禮上,當她最在乎的妹妹說要與一見鍾情的王子訂婚時,艾莎和安娜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爭吵中安娜扯下了艾莎禁錮魔法的手套,情緒失控的艾莎魔法被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所有人都把她當做怪物想要趕盡殺絕。

此時的艾莎肆無忌憚的施展了她的魔法,再不需要戰戰兢兢地隱藏自己,她就想隨心所欲的放縱一次自己。

整個阿倫戴爾王國都在艾莎的魔法下冰雪覆蓋。花朵枯萎,噴泉停止湧動,海灣千里冰封,人民一片惶恐。

此時的艾莎響應內心惡的召喚,解放了自己。她摘掉了手套,散開了頭髮,丟掉了皇冠,脫了披風,一路高歌,在自己的城堡裡呼風喚雨,再沒有了顧慮。

甚至變出了荊棘叢般的冰刀,還在修建的冰雪城堡外設置了大雪怪,每一個試圖攻擊她的人都會被狠狠的撕碎扔下懸崖。

此時的 艾莎變得猙獰恐怖,她遵從了內心邪惡的召喚,忘記了善良的本能。

善與惡的距離該怎麼衡量?善與惡的距離該怎麼去界定呢?

那些內心潛藏著恐懼視艾莎為怪物的臣民,他們在看似合理合法中宣洩著自己的憤恨,這種行徑又何嘗不是一種惡?

當面對理解、寬容與愛護時,善的一面就會變大;當面對誤解、指責與排擠時,惡的一面就會變大。

暴戾無情的艾莎又怎麼不是他們逼迫出來的結果呢?

艾莎變惡的導火索是與妹妹爭吵情緒失控,而滋生艾莎變惡的條件則是所有人把她當做異類怪物的目光,要把她趕盡殺絕的舉措。

冰雪奇緣:艾莎從墜入黑暗到走向光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善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有呢?也許是幾米,也許是在內心的方寸之間,一念成魔。

根據斯坦福監獄實驗改編的《死亡實驗》,:找二十個普通良民,隨機分成兩組,八個獄卒十二個囚犯,來模擬一週的監獄生活。開始時大家都當遊戲,後來獄卒開始使用權力維持秩序,隨後發展到濫用權力、私刑、發洩個人情緒、最後組織實驗的幾個科學家都被“獄卒”們抓了起來,項目負責人被殺。

這個被控制的類似監獄的環境中,“犯人”被監禁而且必須遵守制度規定,“衛兵”則接到命令維護這裡的秩序。你將被進行兩個星期的“洗腦”,檢驗對角色分配的執行情況,權力和控制,而這個試驗在兩星期結束後,獄卒依舊沉浸在權利中不可自拔,甚至忘記了這只是一場實驗,造成了兩死三傷結局。

看吧,不要隨便去考研人性,只要有合適的土壤,即便是善良的良民也會變得邪惡。

艾莎變惡的導火索是與妹妹爭吵情緒失控,而滋生艾莎變惡的條件則是所有人把她當做異類怪物的目光,要把她趕盡殺絕的舉措。

善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有呢?也許是幾米,也許是在內心的方寸之間,一念成魔。

三、 走向光明,一念成佛。

妹妹安娜為了幫助艾莎,跋山涉水歷盡千難萬險,最後險些喪命。最後在妹妹的感化下,艾莎重新融合了善與惡之後掌控了魔法,成功迴歸。

故事自此就接近了尾聲,艾莎做到了與自己和解。

她解封了阿倫戴爾王國的千里冰封,花開了,樹綠了,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再次跳動起來,港灣裡等待出海的船隻蓄勢待發,所有人都為她的歸來歡呼雀躍。

唯獨剩下童年裡那隻歷經歲月的小雪人,艾莎為它單獨設置了冰凍,隨著雪寶來回移動,倒也暖心可愛。

這樣一個歷經善惡變化卻能成功迴歸的艾莎,更是我們所喜聞樂見的吧。

冰雪奇緣:艾莎從墜入黑暗到走向光明,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人生如一塊用善和惡交織成的布,我們的善行必須受我們過失單鞭撻,我們的罪惡卻又賴我們的善行把它掩蓋。

《人性中的善與惡》”一書作者也為我們支出了任性可以更美好的舉措,創造條件改善環境,讓我們的利他天性更好的釋放出來。

也許正是由於所有人的重新接納,有了這個條件艾莎才有了重新與善和解的勇氣。

願我們在人生善與惡的岔路口,堅持本心,不要迷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