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播種有什麼技術和竅門嗎?

快嘴李婆


一,選對品種,要選擇適合當地的氣候特徵,品質優良,市場前景好,抗病蟲能力好的品種,最好是脫毒小種薯整薯。

二,土地整理,施肥耕地,選著較為沙壤土質土壤,每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17--17--17的三元複合肥或者是高鉀得40公斤,散在土壤表面,深耕土壤25CM,

三,播種,最好是機器播種,覆蓋薄膜,第二是犁開溝,點種,畝用種量200公斤左右,畝留苗密度2500—3000株左右,

四,田間管理,開花時,進行追肥澆水,第一次氮磷鉀15:6:25的高鉀肥水溶肥,最好是實行水肥一體化,結合葉面噴肥,再過10---15天再追一次肥,共三次,

五,病蟲防治,馬鈴薯最怕的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最容易得的蟲害是蜞螬,病害要嘧菌酯,氨基寡糖素,蟲害有殺蟲🐛劑綠氰菊酯等等


老張說農耕


因為我老家是甘肅農村的,我們那裡種土豆一般都在油菜收割了之後就種土豆,我們那裡都是山地,機械化不了,只能人工種植,首先選好種植的土豆種子,一般都選擇60天成熟的,然後在地裡用牛犁田,犁一個10釐米深的溝,然後相隔60釐米當一個土豆種子,格一行播種一次,因為是山地,只能靠雨水了,等到種子發芽,長到15釐米高,散葉了,在給每一個土豆苗旁邊隔5釐米防止一小勺子化肥,然後在用鋤頭把旁邊的土鉤到土豆苗下方,起到了土豆苗長大了可以在裡面生長出土豆,到了30天左右因為有蝗蟲,我們那裡一般都是人工背噴霧器去打農藥,一般雨水好的情況下,一個土豆苗裡可以有3個8到10釐米大的土豆,所以我們那裡叫這種土豆為“60黃”,意思就是60天就成熟了!辨別這個土豆為60黃的方法很簡單,在土豆的的一端有一個人字型的紋路!謝謝



西北小哥


馬鈴薯,我們這裡都叫它土豆,都是春季栽培馬鈴薯,而秋季栽培一般都是做為種薯使用,現在就結合我們中原一帶和大家交流一下,既然是純旱地,那一定不是大塊耕地,也就是農村人說的田間地頭,或者是荒地,以及雞叨地,這樣的土地相對來說比較瘠薄,既然是自己自給自足,那就要生產原生態無有汙染的土豆,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情況下就不要考慮它的產量了,我只要給出以下的建議。

第一、要對土壤進行一次深翻,也就是咱老百姓說的到犁的底層,大概在20公分左右,然後可以上足底肥,主要是農家肥,但是必須是經過腐熟的農家肥,也可以上一些含有腐殖酸的有機肥,可以摻入一些過磷酸鈣或者草木灰,就不要使用所謂的複合肥了。

第二、選種一定要選擇一些沒有病害,無有病毒的沒有退化的脫毒土豆,切塊的時候要進行消毒,避免病毒病的傳播,在播種前可以將種薯放在草木灰離滾一下,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然後對種薯進行催芽,也就是在播種前的30-50天將薯塊放在20-25度的條件下,使用沙土堆起催芽,也可以使用赤黴素沁種催芽,

針對你的旱地可以採用開溝播種,以滿足水分的供應,如果生長期雨水過多,可以採用起壟種植。播種深度8-10釐米,覆土厚10-12釐米即可,一般每畝地可以栽植8000-10000株為宜。

以上是【鄉里鄉韻】結合您提出的問題做出的簡要回答,如有疑問可以關注交流


鄉里鄉韻


馬鈴薯種植需要土地鬆軟,這樣才利於薯塊生長膨大,要種植馬鈴薯的地最好在年前就施好糞肥,如果是機械翻土就儘量深一點,馬鈴薯生長期短,種植好了產量也大,一定要保證肥力夠,一畝地用三元複合肥50公斤,硫酸甲肥30公斤,出苗後在用尿素30公斤!

要確保不缺水,但是澆水不要漫過苗,等到收成之後一週以上停止澆水,使其署皮老熟,這樣的馬鈴薯的品質會更高!

種植馬鈴薯一般單行的行距在50到70公分左右,每株苗距離20公分,如果土質不鬆軟的話就要減小距離了!

當然還要防治病蟲害,在播種前每畝地用幸硫磷三到四瓶除去地下害蟲,防治蚜蟲每畝地可用30克的吡蟲啉,連陰天噴甲霜靈殺菌防治晚疫病發生

以上是規模較大的方法,如果只是栽點自己吃就不用這麼麻煩了,找一些不用的桶,裝大半桶的沙質土壤就可以了!





成都永久少年


土豆是我們農村老百姓種植的重要糧蔬作物之一。也是中國第四大農作物。它既可燒菜吃,也可煮飯吃,還可製作成各種風味可口的零食供人們休閒享用。土豆是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蔬菜了。

土豆在農村種植很普遍,大多數農民種植都很隨意,沒有什麼講究,隨便找一塊地,現在農村因為美麗鄉村建設,很多養殖戶也不搞養殖了,什麼農家肥都沒有了,只有一點兒人糞尿算作寶貝也懶的上了。大部分人只是上點化肥既省事又輕輕。真是種在地,收在天,長大長小,收多收少由它去吧。其實種植馬鈴薯還是要講究點技術的,必竟同樣的勞動,同樣的付出,帶來的確是不一樣的收穫。那麼馬鈴薯種植有那些技術竅門呢?結合我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選地整地。在農村大部分種植馬鈴薯是自種自食,解決自己吃的問題。一般選擇的地塊較小土地也不是那麼的肥沃深厚,我就以這種土地形式和大家談一下種植的技術竅門。土地雖然小而貧瘠不肥,但是我們也不能安於現狀,應該在計劃種植的前一年秋末冬初,把小塊地人工或其它形式深翻一下,活土層在30~40公分左右。有農家肥的在深翻耕前撒入,隨深翻把農家肥翻入土中,沒有的可以撒入一些複合肥翻入土中。

二、早施農家肥。在整好土地後,在馬鈴薯播種前一個月,把土地整平,按行距45~50釐米挖一深25釐米的溝把人糞尿施入,沒有腐熟的人糞尿也行,還有一個月的腐爛期。然後覆土蓋平,做一記號。讓其人糞尿在土中經過微生物發酵腐爛轉化成馬鈴薯需要的肥料。

如果是其它肥料比如羊糞、雞糞等肥料不能這樣做,而是在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裡堆起大堆,倒入人糞尿讓其發酵腐爛殺滅病蟲害和雜草籽粒。

三、馬鈴薯的種植。種植馬鈴薯的季節到了,馬鈴薯如果催芽播種時間稍晚點。如果沒有催芽播種早點,播種時間的掌握是馬鈴薯出苗後在春季斷霜期,不能受到凍害為原則。

播種時按施入農家肥時做的記號挖開溝,深度是播種深度。大約10~12釐米。把殺蟲劑辛硫磷毒土撒入溝中,然後把馬鈴薯種塊按株距40釐米放入溝中,兩種薯之間施入一些複合肥。如果是漚制的羊糞或雞糞撒入播種溝。最後把溝覆土蓋平。農家肥提前施入墒情應該不錯。如果墒情差,難以播種出苗,可以適當溝內灑水增墒播種。

四、鋪膜。旱地播種馬鈴薯鋪膜不需要起壟,起壟不像平栽鋪膜保墒好。鋪膜時要注意膜兩邊一定要用土壓實壓緊,中間每隔1米用土壓實,以防大風颳起,膜中間要低兩邊高。這樣下雨就能灌到馬鈴薯根部供旱地馬鈴薯利用。

五、放苗。等到馬鈴薯快出苗了要打孔放苗,以免燒苗。馬鈴薯苗出膜後,孔周圍用土封好。以免跑墒。

馬鈴薯經過這樣播種,相信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最後祝你馬鈴薯喜獲豐收。


三農孺子牛


說到馬鈴薯大家應該不陌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土豆,土豆在我國的種植面積非常廣泛,而且土豆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之一,含有的營養價值極高。主要是土豆體內含有的營養成分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做法也很多,大多數都比較簡單,所以才受到人們的喜愛。現在市場上土豆的價格基本都非常親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很強,所以種植起來也比較簡單。下面就來看看有什麼技巧。

一、種植時間

因為我國的南北氣候相差太大,所以在種植土豆的時間也有一定的差別,但一般都是每年的秋季和冬季,也就是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之間進行種植,但是隨著現在種植技術的發展,很多地區一年四季基本上都能種植了,不過根據土豆的生長習性來看,最好還是適當的進行早播,不然會影響到土豆的生長和發育。播種前要用稀釋過1萬倍的鋅硫酸對土溝進行沖水處理,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此後就可以像土溝中加入有機肥與農家肥。播種時,最好的方法是種芽朝下,這樣長出的土豆根長苗壯,土豆少但塊大,但苗會晚2~3天。

二、選擇土地

在種植土豆的的時候我們要儘量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鬆肥沃、水源充足的砂瓤的土壤。要把地塊深耕細耙,深耕前要是條件允許可去養殖場拉些農家糞散揚土地中作為基肥,這樣有利於土豆的生根發芽,對後期的生長也是很好的。最後做畦隴,小編建議,畦隴最好是離地平面8釐米左右,土豆需要深種,也需要一定的間距,兩株間的距離在25–30公分就行,因為土豆在地下生長,需要足夠的空間,栽種的密度過於密集的話長出來的土豆個頭就會很小並且長的也不是很多。

三、怎樣做能高產

栽種土豆按步驟栽種完畢後,然後埋上土覆蓋地膜。播種後要在壟面上覆蓋上地膜,覆膜的兩側及壟頭上要用土壓實壓嚴,壟面上要間隔壓土,防風吹壞地膜。在播種10-15天后,當苗出土頂到地膜時,要及時在苗處破膜引出幼苗,並及時用土將苗孔處壓嚴壓實,並及時用土將苗孔處壓嚴壓實。並及時的對小苗進行一次速效提苗肥的工作,一畝地追施一次40斤的尿素就可以。小編建議,在以後的管理中,大家要加強肥水管理,適時控制植株生長,及時觀察和防治病蟲害,及時的清除空隙中的雜草,確保土豆優質高產。




大張姐的農村生活


馬鈴薯我們俗稱為“山藥、土豆”,在我以前老家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大面積規模化產業化種植,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都”,所以在種植技術方面有著顯著優勢,可以為種植農戶提供技術指導,下面我就從種植方面直接介紹關鍵步驟,為題主提供精練有效的參考。

▲圖為老家種植的馬鈴薯

一、整地施肥

1.選擇土地肥沃深厚、通透疏鬆的砂壤土環境,旱地職能就依靠自然降雨。上茬作物收後選適宜的墒情深耕三次,促使土壤接受雨雪,凍死越冬害蟲。春節土壤解凍後,要儘早耕耙,消除上次作物根茬,保住墒情,做好耕種準備。

2.馬鈴薯屬於高產喜肥作物,莖葉和塊莖需要大量肥料,在春耕前要施足底肥。底肥可用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農家肥,搭配磷、鉀肥。按照每畝施農家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草木灰150公斤標準掌握。底肥要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

二、種子處理播種

1.種薯催芽:選擇無病凍害、完整光滑,播種前20天從窖中取出,放到溫度14℃左右的避光處,每間隔2-3天翻動一次,解除休眠,否則造成發芽不完整、出苗時間長。觀察芽的長勢,當長至1釐米左右時,就可以切塊播種,一般每畝用種120-150公斤。

▲圖為種薯催芽的馬鈴薯

2.種薯切塊:我們為節省種子,就用大的種薯切成幾塊,遇到小的雖然沒有芽眼也要切一刀,主要目的是打破種塊休眠。切刀用70%的酒精或5*的來蘇兒水消毒,防止攜帶青枯等病菌,選用健康種薯豎切,每塊栽子確保1-2個健壯芽眼。人工播種,每塊稍小一些,重35-40克,一般每畝用種120-150公斤。

▲圖為種薯切塊的馬鈴薯

3.拌種:每100公斤種薯用百菌清0.1公斤和滑石粉1公斤及微量元素拌種後,放在通風處1-2天,待創傷癒合即可播種。

4.播種時間及密度:一般根據其生長期的溫度確定,即15~25℃左右就可以播種。適合題主的小塊地特點採用人工播種,人工開10釐米溝施肥、點種,薯塊稍下方並與肥分開,最後覆土即可。播種密度,壟距90釐米左右,株距20釐米左右,畝保苗4600株左右。

▲圖為馬鈴薯的播種

三、田間管理

馬鈴薯各個成長階段所需肥料不同,出苗期適量澆水,現蕾期要水量充足,成熟階段少澆水,所需肥料也不盡相同。

1.抓好澆水,保溼潤。馬鈴薯整個生長階段需水量較大,①下種後,先澆一次全溝水溼潤土壤。畝用乙草胺100克/畝,兌水60公斤/噴霧進行芽前除草。②出苗後,遇乾旱再澆半溝“跑馬水”溼潤土壤。③現蕾至開花階段,塊莖開始形成和膨大,需水量佔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2%,遇乾旱及時澆水。④成熟期,水分過多易使土壤通氣變劣、爛薯,要少澆水,進人成熟期遇雨季,開溝排積水。

2.結合中耕,施好肥。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量大。根據我家日常種植經驗,每生產500公斤,塊莖需從土壤中吸收氮2.5公斤左右,磷1.5公斤左右,鉀6.5公斤左右,也就是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①當幼苗出土時,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每畝用碳酸氫銨25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兌水1500公斤進行澆施;②出苗後15天,結合中耕培土,每畝用尿素10公斤,氯化鉀10公斤進行撒施;③在現蕾期結合第二次中耕,再施一次結薯肥,每畝用複合肥20公斤,尿素5公斤穴施。大家一定要注意一點,施化肥時,不能直接接觸作物莖部,以免造成“傷苗”。

▲圖為馬鈴薯苗期施肥

四、病蟲害防治

在栽培過程中不能忽視病蟲害防治,否則直接影響其產量。蟲害主要有地面上的蚜蟲,地面下的地老虎,因此在犁地前就要散3%辛硫磷劑,防治地下害蟲。在開花期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灑葉子部位,防治晚疫病、綿疫病、綿腐病等。

▲圖為地老虎啃食的馬鈴薯

【總結建議】:馬鈴薯的種植技術並不複雜,只要從耕種前期的種子選擇、整地施肥方面做足功課,後期田間管理按時施肥,有條件灌溉的地方根據不同時期需水量做好澆灌,旱地根據降雨及時進行追肥,加強病蟲害防範和整治,做好以上環節的管控,就能保證馬鈴薯的產量,收穫的果實質量也是上乘,不論自己吃還是銷售都錯不了。

小夥伴們有什麼意見,關注我一起討論,不論是批評還是建議,我們一起探討交流,總結好的經驗做法為我們種植農戶提供良方。


劉義正宗黃河魚


謝謝回答了。馬鈴薯又名山藥蛋,土豆。馬鈴薯是非穀類作物中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馬鈴薯生長期短,產量高,營養豐富。賴氨酸含量較高。脂肪含量低。含有豐富的多種營養成分。既是糧又是菜。

一,馬鈴薯科學種植技術。

1,輪著倒茬,馬鈴薯最忌連作,如連作病蟲害加重。產量和品質顯著下降。

2,整地及施肥。馬鈴薯由於是塊莖作物,根系極不發達。具有怕旱怕澇的特點。要選擇土層深厚,結構疏鬆,透氣性好,排灌方便的砂之壤土。種前施足底肥 ,畝施2至3000公斤的優質農家肥。由於馬鈴薯含磷較高,畝施50公斤的過磷酸鈣。深翻細耙,要求深翻在25cm以上為好。

二,種薯的處理。

1,精選種薯,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要選擇薯形規整,薯皮光滑,無病蟲害,無凍傷的好薯做種薯。

2,切塊兒與小種薯做種。切塊兒能促進塊薯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切塊時要剔除病薯。

3,催芽。播前催芽可破除薯體休眠,縮短出苗時間。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催芽的方法。將種薯於沙分層堆放。用塑料布包裹。保持溫度。催芽前用多菌靈進行浸種消毒。

三,播種。

1,播種期可根據當地的氣溫變化,和栽培制度而選定。播種的最佳時期一般在三月中旬至四月下旬播種。

2,播種的方法。可將種薯進行大小分類播種。以防大小參差不齊影響產量。

3,合理密植。行距一般50cm左右。播深10至15cm。株距20至25cm。播後履蓋薄膜。

四,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待苗出土後,要及時放苗。要查苗補苗。如有短苗移密補稀,補後澆水。以促生長。

2,中耕培土。促結薯層土壤疏鬆透氣。利於根的的生長。好塊莖的膨大。期間進行三次中耕培土。

3,追肥。在現蕾期追肥一次,畝施20公斤尿素。開花後用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防止早衰。

4,澆灌排水。馬鈴薯對水分敏感,要根據苗情而定。苗期要保持適當的溼潤。促進出苗整齊。天旱時要及時澆水。但不可大水漫灌。

5,防治病蟲害。馬鈴薯的病害主要有,環腐病。晚疫病,病毒病。黑莖病。青枯病等。青枯病和用連黴素粉劑五克兌水五十升噴治。

蚜蟲可用吡蟲啉防治。地老虎。每畝用6%四聚乙醛顆粒劑700克碾碎拌細土於溫暖天氣的傍晚。散在受害株附近。根部行間。成熟後及時收穫。


農業百曉生


種植土豆的方法和時間

1、種植時間

我們在種植土豆前,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一般來說,最適合的種植時間是在3月底,氣溫大約18攝氏度左右時進行種植最好,如果時間過晚,就會出現土豆因炎熱而無法發育的情況,使整個種植計劃受到阻礙。

2、翻整土壤

我們在準備開始種植之前,要將土壤進行一次徹底的翻整,打碎土壤中的板結土塊,把裡面的石塊、草根等剔除掉,並在土壤中摻入一些稀釋的腐熟餅肥,讓土壤變得疏鬆多孔、排水透氣,且具有一定的基肥肥力。

3、催芽處理

我們要準備好健康的土豆,用鋒利的刀具將土豆切成大約3釐米長寬的塊狀,然後將其放置在陰涼處,覆蓋上一層溼潤的沙子或溼潤的草蓆,進行催芽的處理,一般來說10天左右就能長出薯芽,此時就可以用於栽種了。

4、養護工作

在挖掘和運輸催芽過的薯塊時,我們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麻袋等工具,以免碰斷了薯芽影響種植,最好使用紙箱進行運輸。給栽種的土豆澆水時,做到見幹見溼,不能過多的澆水,以此避免積水現象的產生。


愛在當下5886


土豆的種植方法

摘要:1.種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除了鹽鹼地之外,其他什麼地都行,但必須有水澆條件。來年春天要種土豆的地,頭年最好耕過來,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歡土層鬆軟的,而且也是最能疏鬆土壤的植物,比較板結的地塊,連種幾年土豆就會變得疏

  1.種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除了鹽鹼地之外,其他什麼地都行,但必須有水澆條件。來年春天要種土豆的地,頭年最好耕過來,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歡土層鬆軟的,而且也是最能疏鬆土壤的植物,比較板結的地塊,連種幾年土豆就會變得疏軟、鬆散。經過深耕或冬耕的地,經過一個冬天,凍化層可達15釐米,這一冬天的嚴寒和陽光的照射會有很好的殺菌作用。這15釐米的熟化層對來年土豆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頭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有幾層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軟土層。近幾年來田間的機旋耕,深度達不到要求,影響土豆產量,因此,要創高產必須深度達到20釐米以下,如能達到30釐米在同等種植條件下,增產會更多。 關   在種植秋馬鈴薯時應選擇優質、高產、早熟、休眠期較短(40-50天)、適宜二季作區種植的品種,如鄭薯五號、鄭薯六號、中薯三號、費烏瑞它、東農303、克新四號、早大白等。  催芽關   從春季收穫後至秋季播種期間,由於時間較短,有的種薯還未通過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馬鈴薯時一定要浸種催芽。對休眠期較短的品種如鄭薯五號、鄭薯六號、中薯三號,在播種前一週左右將種薯放入5ppm的赤黴素溶液中浸泡5分鐘,然後催芽;對休眠期較長的品種如費烏瑞它、東農303、克新四號、早大白等,浸種時要適當提高赤黴素溶液的濃度,並且還要延長催芽和浸種時間。浸種時先用少量酒精將赤黴素溶解,然後加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將種薯裝入簍或網袋中再放入藥液浸泡即可。浸泡後將種薯撈出放在沙床(床寬100釐米,沙土的厚度為5釐米)上,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釐米左右,然後在上面及四周覆蓋溼潤的沙土5釐米厚左右。當芽長至2釐米長時扒出並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2-3天后即可播種。   浸種催芽時要嚴格配製赤黴素溶液的濃度。濃度低時起不到浸種作用,濃度高時容易出現弱苗和簇苗,造成減產甚至絕收。赤黴素溶液要隨配隨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種薯堆積不要過厚,否則易造成爛薯。  播種關   由於秋季播種時間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容易爛種,所以要整薯播種,可選擇50克左右的小土豆作為種薯使用。秋馬鈴薯產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適宜馬鈴薯生長的時間較短,所以商品薯生產要適當提前播種,儘量延長其生長時間,播種時間可選在8月初。8月高溫多雨,田間積水時易引起爛薯,影響出苗及植株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並進行中耕,以利出苗  管理關   秋馬鈴薯生長前期溫度高,適宜莖葉生長,後期溫度低,晝夜溫差大,利於薯塊膨大,整個生長期間一般不會出現徒長現象。所以栽培秋馬鈴薯時要大水大肥一促到底,早追肥早管理。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生長期間要追兩次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70%-80%時進行,畝施碳銨5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釐米左右時進行,畝施尿素15-30公斤。平時視雨水情況及時澆水,保持地表溼潤。秋季培土應採取每次淺培、多次培土的辦法。第一次培土在苗高20釐米左右時進行,第二次培土在開花初期進行,第三次培土在10月下旬霜降前,此次培土要厚些,以利保護塊莖,防止霜凍。霜降前澆一次大水防霜,以適當延長莖葉生長時間,爭取後期產量。有條件的地方10月中下旬可在田間加設小拱棚等。   病蟲害防治關   秋季陰雨天較多,病蟲害較重,如疏於防治,往往會引起病蟲害的蔓延,造成嚴重減產。秋季最常發生的病害是晚疫病,蟲害是茶蟥蟎,為害時間多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對晚疫病可用瑞毒黴、可殺得、殺毒礬、乙磷鋁、波爾多液等藥劑防治,對茶蟥蟎可用三氯殺蟎醇、克蟎特、滅蟎猛、環丙殺蟎醇等藥劑防治。9月中下旬噴一次藥,以後每隔一週噴一次藥,噴三次藥即可控制晚疫病和茶蟥蟎的發生摘要:拱棚早熟馬鈴薯已進入現蕾至開花期。此期不僅是馬鈴薯需水最敏感的時期,同時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嚴格。若棚內溫度太高不利於結薯和塊莖的膨大。為了把拱棚溫度調控到馬鈴薯生長的最適溫度,此期放風降溫是拱棚馬鈴薯田間管理的重中之重,具體做法

  拱棚早熟馬鈴薯已進入現蕾至開花期。此期不僅是馬鈴薯需水最敏感的時期,同時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嚴格。若棚內溫度太高不利於結薯和塊莖的膨大。為了把拱棚溫度調控到馬鈴薯生長的最適溫度,此期放風降溫是拱棚馬鈴薯田間管理的重中之重,具體做法是:對有壓膜線的拱棚,在拱棚的兩側,將壓在地面處的棚膜捲起,形成一條通風帶,通風帶高度視氣溫變化而定。將棚內溫度調控在16-18℃,土溫調控在18-21℃,對塊莖的形成和膨大最為有利。如果氣溫超過21℃時,馬鈴薯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生長速度明顯下降。土溫超過25℃,塊莖基本停止生長。在做好通風管理的同時,還要做好水肥管理,可以用0.1-0.3%的硼砂或0.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葉面噴肥,並進行第三次灌水。由於秋茬露地馬鈴薯播種期正值高溫多雨的8月,將馬鈴薯切塊後播種,爛薯、死秧等情況發生嚴重。因此播種秋茬露地馬鈴薯宜採用整薯播種。  採用整薯播種要選取無傷、無病、無裂痕、皮色鮮豔、大小適中的馬鈴薯。由於馬鈴薯整薯播種較切塊播種出苗慢,加之用春季收穫的馬鈴薯作種,秋播時種薯還處在休眠狀態(一些休眠期極短的品種如豐收白、鄭薯3號等除外)。因此,在播種前要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方法有二:一是藥劑催芽。採用赤黴素等藥劑進行處理,可打破馬鈴薯休眠,確保苗齊苗壯。一般品種,在播種前5天,先用5×10-6的赤黴素溶液浸泡5分鐘,然後撈出埋入溼沙中催芽5天,芽長1~2釐米即可播種。而休眠期長的品種,先用10×10-6的赤黴素溶液浸泡20~30分鐘,然後埋入溼沙中催芽。二是沙床催芽。如果時間來得及,也可以在播種前25天左右用沙床催芽。辦法是先用乾淨井水浸泡種薯,然後在地面鋪厚5釐米的溼沙,在其上攤放浸泡過的種薯,種薯上面和四周覆蓋厚5~6釐米的溼沙,每2天噴水1次,芽長2釐米左右即可播種。要嚴防沙溼度過大爛種。 馬鈴薯催芽處理後,還要特別注意適期播種。播種太早,炎熱多雨,極易爛薯、缺苗;而太遲,則生育期不足,產量降低。此外,秋馬鈴薯播種宜在晴天上午10時以前、下午3時以後進行。 一、切塊催芽。播種前20天,時間約在3月初開始催芽。土豆種切塊時每種塊至少有一芽眼。10~15塊/斤為宜。切好後用小灰幹拌或多菌靈粉劑1:200倍對水浸種進行殺菌消毒。待種塊晾乾後即開始苗床催芽,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室溫15℃以上的屋角內用沙催芽,一層沙一層種塊;二是在室外的通風朝陽處東西方向挖坑催芽,坑深25釐米左右,一層沙一層種塊,3層為宜,然後加拱棚薄膜覆蓋,夜間加蓋草簾保溫。以上兩種方法在催芽期間要灑水1~2次,防止落幹。當芽長到長0.5~1.0釐米時,開始播種。 二、整地開溝。下種前看土地墒情,若墒情不好,可考慮灌溝造墒,造墒期間宜在下種前7~10天。土豆種植一般為雙溝定植,開溝時可採用大行50釐米,小行40釐米。 三、播種蓋膜。春分到清明為最佳期,在此應該特別提出的是:脫毒土豆可提前早播,春分前播完,株距可控制在20釐米。播種前先用辛硫酸1:10000倍水順溝噴灑,防止地下害蟲。有機肥可直接撒如溝內或整地時撒入;化學肥可劃入溝內或撒在種塊之間(注意不能與種塊直接接觸)。播種時,種塊置入溝內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種芽朝下,此法長出的土豆根長苗壯,土豆少但塊大,但苗晚2~3天;另外方法是種芽朝上,此法長出的土豆根相對較短,土豆個小但多,且苗早2~3天。下種結束後從大行內兩邊取土將土豆溝及小行的空間蓋好耬平,加微膜蓋嚴壓實。 四、出苗放風及苗期管理。清明後,播種後20天左右,即有苗露土,此時可衝苗處將微膜摳破放風,以防蒸苗。待苗長到10釐米高時,將苗周圍的膜用土壓嚴,以保水壓草。土豆生長的前期不宜澆水,待見花後再澆。若天旱無雨,可每隔10天澆水一次,一般澆2~3次水即可成熟,收穫前10天停止澆水。苗期防蚜蟲或薊馬等蟲害。 五、合理施肥。土豆喜施用農家肥,每666.7平方米以4000~5000斤為宜,同時適當施用化肥時要氮、磷、鉀配合使用。土豆對鉀需要量大,科學合理的氮、磷、鉀投肥比例是1.85:1:2.1。土豆喜歡吸收銨態氮,對硫的吸收比較多。據實驗,每增施1公斤硫酸鉀肥,可增產土豆100~150公斤。 期應平原縣腰站鎮丘臣明之邀,特將春季土豆茬口安排及詳細的栽培管理詳細介紹一下,以便適宜種植土豆的地區參考。  每年於4月初將土豆種塊栽入棚內,5月初等土豆苗已長到2寸高時,再移栽到大田裡,早土豆6月底可提前半月收穫。其具體管理技術如下: 一、切塊催芽。播種前20天,時間約在3月初開始催芽。土豆種切塊時每種塊至少有一芽眼。10~15塊/斤為宜。切好後用小灰幹拌或多菌靈粉劑1:200倍對水浸種進行殺菌消毒。待種塊晾乾後即開始苗床催芽,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室溫15℃以上的屋角內用沙催芽,一層沙一層種塊;二是在室外的通風朝陽處東西方向挖坑催芽,坑深25釐米左右,一層沙一層種塊,3層為宜,然後加拱棚薄膜覆蓋,夜間加蓋草簾保溫。以上兩種方法在催芽期間要灑水1~2次,防止落幹。當芽長到長0.5~1.0釐米時,開始播種。  二、整地開溝。下種前看土地墒情,若墒情不好,可考慮灌溝造墒,造墒期間宜在下種前7~10天。土豆種植一般為雙溝定植,開溝時可採用大行50釐米,小行40釐米。   三、播種蓋膜。春分到清明為最佳期,在此應該特別提出的是:脫毒土豆可提前早播,春分前播完,株距可控制在20釐米。播種前先用辛硫酸1:10000倍水順溝噴灑,防止地下害蟲。有機肥可直接撒如溝內或整地時撒入;化學肥可劃入溝內或撒在種塊之間(注意不能與種塊直接接觸)。播種時,種塊置入溝內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種芽朝下,此法長出的土豆根長苗壯,土豆少但塊大,但苗晚2~3天;另外方法是種芽朝上,此法長出的土豆根相對較短,土豆個小但多,且苗早2~3天。下種結束後從大行內兩邊取土將土豆溝及小行的空間蓋好耬平,加微膜蓋嚴壓實。  四、出苗放風及苗期管理。清明後,播種後20天左右,即有苗露土,此時可衝苗處將微膜摳破放風,以防蒸苗。待苗長到10釐米高時,將苗周圍的膜用土壓嚴,以保水壓草。土豆生長的前期不宜澆水,待見花後再澆。若天旱無雨,可每隔10天澆水一次,一般澆2~3次水即可成熟,收穫前10天停止澆水。苗期防蚜蟲或薊馬等蟲害。   五、合理施肥。土豆喜施用農家肥,每666.7平方米以4000~5000斤為宜,同時適當施用化肥時要氮、磷、鉀配合使用。土豆對鉀需要量大,科學合理的氮、磷、鉀投肥比例是1.85:1:2.1。土豆喜歡吸收銨態氮,對硫的吸收比較多。據實驗,每增施1公斤硫酸鉀肥,可增產土豆100~150公斤。 從美國引進的大西洋土豆,產量高,品質佳,收益顯著。其種植技術是:

  1.播前準備 深翻土地24釐米~25釐米,再整平。若播前墒情不足,應提前10天灌水補墒。   2.肥料配製 提前20天左右按每畝300千克~500千克廄肥均勻加入25千克~50千克碳酸氫銨在向陽處密封堆好,充分腐熟後混勻,深翻土地時施入並翻入土壤。

  3.種薯播前處理 ①消毒。每畝用種120千克,原種用瑞毒黴400倍~500倍液噴溼。②切塊。將每個種薯切成8塊以上。因其頂端優勢,儘量在頂端有芽眼處多切塊,然後用10毫克/千克赤黴素1包加水10千克浸種5分鐘或加水75千克噴灑種塊。③催芽。將薯塊平放在適墒淨土上,使薯芽向上,上鋪2釐米土再平放一層種薯,反覆3層~4層後再上鋪5釐米厚土,堆放在背陽處,用農膜蓋嚴,15天后即可播種。  上述工作一般應在元月中旬前做好,因土豆在膨大期如外界溫度超過25℃,塊莖則停止生長,秧蔓則生長旺盛,所以必須有90天~100天的適宜生長期,播種不宜推遲。  4.播種要求 按行距70釐米、株距20釐米開溝向一邊翻土,溝深6釐米~8釐米,放種薯時使薯芽向上,然後覆土起壟高10釐米~15釐米。壓實後覆上地膜,在芽頂膜後,破膜覆土。  5.田間管理 當苗長3片~5片葉時注意防治蚜蟲。顯蕾初期和盛花期各追肥1次,一般施瑞毒黴500倍液加尿素或磷酸二氫鉀1%加膨大素。薯塊膨大期注意加強田間灌水,以提高產量。  6.及時收穫 6月中旬土豆品質最佳,應及時收穫。一、種薯選擇 土豆是否高產,主要取決於種子,種薯的好壞影響到種植戶的產量和收入,所以,識別種薯的好壞是個主要問題。從種薯外表看,不能只看土豆種個頭大小,還應看種薯的光澤,光澤好、新鮮、無腐爛,薯塊拿在手裡柔軟,用刀切感覺脆軟,從薯塊後頭半釐米切一刀看無環腐病(黑圈),這就可說是較好的土豆種。好的土豆種,抗病能力強,品質好,產量高,一般每畝可達3500-400公斤。   二、土豆種的儲存 應放在陰涼通風牡胤健5攪閬?-4℃的時候,土豆種上應蓋東西,如麻袋、舊衣物等。到零下6-7℃就應該把它放在封閉的屋內,如遇較強冷空氣還應該再加蓋一點蓬布、薄膜,天氣轉緩後,應把蓬布或薄膜去掉。存放土豆的屋內溫度也不宜太高,一定不能放置在火爐邊,土豆種怕熱,最暖和的地方也不能超過7℃(土豆種在7℃以上就發芽),溫度太高就會長出很多的芽子,消耗種薯的養分,以後種在地裡就易造成減產。總之,冬天存放土豆種,屋內在不蓋東西的情況下,溫度不低於0℃就行。   三、土豆的種植方法   1.種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除了鹽鹼地之外,其他什麼地都行,但必須有水澆條件。來年春天要種土豆的地,頭年最好耕過來,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歡土層鬆軟的,而且也是最能疏鬆土壤的植物,比較板結的地塊,連種幾年土豆就會變得疏軟、鬆散。經過深耕或冬耕的地,經過一個冬天,凍化層可達15釐米,這一冬天的嚴寒和陽光的照射會有很好的殺菌作用。這15釐米的熟化層對來年土豆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頭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有幾層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軟土層。近幾年來田間的機旋耕,深度達不到要求,影響土豆產量,因此,要創高產必須深度達到20釐米以下,如能達到30釐米在同等種植條件下,增產會更多。堆藏法。選擇通風良好、場地乾燥的倉庫,先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混合燻蒸消毒,之後,將土豆入倉,一般每平方米堆750公斤,高約1.5米,周圍用板條箱、籮筐或木板圍好,中間放若干竹製通氣簡。此法適於短期貯藏和秋土豆的貯藏。   通風庫貯藏法。將馬鈴薯裝筐堆碼於庫內,每筐約25公斤,垛高以5--6筐為宜。此外還可散堆在庫內,堆高1.3--1.7米,薯堆與庫頂之間至少要留60--80釐米的空間。薯堆中每隔2--3米放一個通氣筒,還可在薯堆底部設通風道與通氣筒連接,並用鼓風機吹入冷風。秋季和初冬,夜間打開通風系統,讓冷空氣進入,白天則關閉,阻止熱空氣進入,冬季注意保溫,必要時還要加溫。春季氣溫回升後,則採用夜間短時間放風、白天關閉的方法以緩和庫溫的上升。   藥物貯藏法。貯藏中採用青鮮素(MH)或萘乙酸甲酯等藥劑處理,可以抑制或減少發芽,還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並能防腐。   藥物處理的時間以收穫後2個月左右比較適宜(即在休眠期)。否則經過休眠期開始萌芽的馬鈴薯,即使用藥物處理,仍不能抑止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