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投顾业务带来的证券ETF投资机遇

买方投顾业务带来的证券ETF投资机遇


内容来源: 2020-03-03 ( 周二) 16:30-17:30 Wind 3C路演“买方投顾业务带来的证券ETF(512880)投资机遇”。


主讲人:


艾小军:[证券ETF(512880)经理]

陈 福:[广发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


会议前言:


艾小军:

证券ETF(512880)可能我们很多投资者都非常熟悉,也比较了解了。因为这个ETF我们在2016年推出,到现在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从规模非常小的,一直逐步涨到目前180多亿的规模,中间其实也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整个资本市场,从政策层面我们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是新《证券法》开始实施,二是3月1日,买方投顾业务在证券公司,包括银行,我们说的投顾是买方的基金投顾业务,在证券公司还有一些银行开始试点。总体上政策面来说,对我们整个证券行业应该都是非常利好的。


一.政策优势催化证券行业发展


陈福:


买方投顾业务在证券公司,包括银行开始试点。去年的10月20号左右,证监会已经把试点的资格开始落地,当时有五家公募基金,过了一两个月有三家第三方销售公司。最近传言要给七家券商,还有两三家银行发放基金投顾试点的资格。


国内的金融机构里面,比如说证券公司,已经有很多投资顾问的角色。我们行业里面最大的像中信证券,它有将近3000个投资顾问,华泰也有将近两三千个。比如说大的龙头券商,都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投顾角色,跟以前所谓的代理人、经纪人,已经有很明显的升级。但是由于没有法律法规明确性下来,买方的投顾,或者卖方投顾,基本上做的事情,还是做产品的推荐,做参谋的角色。收取费用是佣金,这个模式本质上跟以前比还是一样的,收取佣金的模式。只不过我们服务的这种能力在提升,这次公募基金引入投顾业务,可以让投顾收费模式从佣金制转向服务费的方式,不是买卖这个过程里面收一道钱,而是客户跟投顾签订委托协议,让投顾主动的管理客户买卖公募基金的行为,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有很多,按照海外的经验来看,可以多样的。比如说按照规模,按照时间等等的方式来收取服务费。这个结果从证监会的立场来看,他主要想引导两个方面,一是让过度销售这种行为得到遏制,因为如果大家靠佣金来收费,很可能引导大家频繁的申购赎回。如果按照服务费来,双方的利益其实是一致,避免了所谓的利益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二是想让市场更加专业化,因为我们广大的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面对市场上那么多的产品,选择上很难做出专业的判断,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这也是监管部门所引导的一个方向。


短期来讲它的收入,利润的贡献不一定很大。因为公募基金的产品销售,以前通过佣金的模式,现在通过服务费的模式,可能切换之后收入的变化应当不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短期我觉得影响不大。


但是它的长期影响会比较大。因为这个至少是证券公司投资顾问,第一次有了接受客户全权委托的资格。现在公募基金产品是试点,未来有没有可能放宽到其他的产品上。比如说我们的客户去买卖股票的时候也接受这种服务,这个服务在海外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行为。


新的《证券法》3月1号已经实施,《证券法》我觉得核心内容大家关注两点,一是注册制。因为科创板的注册制去年试点之后,今年是要逐渐推广到其他地方。我们看到3月1号那一天,已经有五只债券通过注册制的方式准备发行,今年两会之后不排除深交所的创业板也搞注册制。


二是引入代表诉讼制度。以前大家觉得上市公司通过不合规的操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没办法进行追溯,或者是惩罚相关的人员,新的《证券法》就不一样了,引入了叫做代表诉讼制度。由证监会下面的一个中小投资者保护局作为代表去参与诉讼,而中小股东只要不明确的提出来,我反对,我退出,我不参与,那就默认为中小股东也是参与诉讼的,这就会使得相关的造假,或者是违规的行为得到比较大的压制抑制,这对于净化市场投资环境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融资政策。2016年底2017年初的时候出了相应的再融资新的规定以及减持新规,我们看到2016年以后,2017、2018、2019年再融资的规模是逐渐下滑的,上市公司为了融资不得不走可转债这种路径。现在重新打开,大家也经常能看相关的新闻报道,现在再融资的方案提了很多出来。因为再融资确实是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门槛,以及提升了参与者的积极性热情。

这一块业务应当来讲上半年可能就能看得到,陆陆续续的在做了,下半年可能密集的会有井喷的状态。这个对于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当然也是有直接贡献的。


再融资属于增量博弈,会带来市场的活跃。它对整个资本市场影响可能更多是来自于增量资金博弈的结果,因为定增它跟IPO是不一样的。IPO很多是存量博弈,就是发股股票供给增加,但是池子里的水是不变的。再融资它是场外的产业资本,并购基金,甚至一些大宗交易基金,通过二级市场打折的方式,锁六个月的方式进入市场,这个是属于增量博弈,会带来市场的活跃。


二.交易量活跃催化证券行业发展


交易量活跃给券商股带去超额收益。交易量活跃背后反映的是货币政策流动性,交易量一旦起来之后,能够快速的反映到证券公司的利润报表上,比如说我们二月份观察到交易量非常大,三月份大概第五个工作日左右就会披露二月份的月报,马上就能看得到。它会形成比较直接的刺激,历史上我也做过复盘,历史上券商股的表现有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的时候,一般是交易特别活跃的时候,什么时候叫交易特别活跃,有一个指标供大家参考,两次的交易量除以两次的总市值,有没有在1%以上,如果有,市场是比较活跃的。从2009年到目前为止,持续在1%以上的换手,一个月以上已经是第10次了,现在是第10次,前面9次,每一次券商都有超额收益,当然更有绝对收益,而且交易量活跃持续的时间越长,券商股的相对收益就越明显,超额收益会越明显。如果交易量可持续,我觉得大家对券商板块的这种热情度,或者关注度还要提升。


利率的下行和股市的财富效应对于交易的活跃有正面帮助。


利率下行。其实主要建立在今年疫情爆发之后,为了保增长,财政货币都要发力,货币这一块除了降准之外,降息可能力度也会比较大。现在央行也在做一些吹风,要把存款利率进行相应幅度的下降,也就是说配合贷款利率这块要下降。


股市的财富效应,现在逐渐也出来了,拉长一点周期看。从2019年甚至2018年四季度开始往现在看,上证有30%的涨幅,如果是成长,科技或者创业板幅度更大。历史上2006年、2007年,2014、2015年也是股市涨的比较多的情况下,财富就开始搬家了,搬到股市里来。2006、2007年是大盘涨了60%到70,2014、2015年是涨了40%到50%,现在其实已经到了30到40这样的一个幅度了,成长股可能更多,因此也临近了状态。


三.会议总结:


艾小军:


感谢福总跟我们从政策层面,还有交易量,行业的基本面两个方面做了非常详细的交流。


从政策层面来看,应该说整体上行业都是持续政策比较友好,跟目前整个资本市场承担直接融资的政策,或者说使命相适应。整个行业应该说我觉得可能结合它的基本面趋势,来看这个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


从基本面的情况来看,目前整个行业主要的业务收入应该是来自三块。一是我们的经济业务,二是投行,三是自营、资产管理,目前的这些收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交易量持续放大,毫无疑问弹性是非常大的。3月3日是A股连续十天成交量突破万亿的关口,市场虽然最近波动比较大,整个市场交易的氛围还是非常活跃的。对整个券商行业的业绩,应该会很快就反映出来。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分级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