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把电脑上的系统软件封存在芯片里,省去安装的麻烦?

建设大街8号7188


最早出现的计算机和你思想差不多,中国第一台计算机内存只有1kb。而且以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概念不是太清晰,一个指尖操作系统软盘的1.44mb可能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的操作系统占用空间越来越大,硬盘存储安装这样用户权限更多。想一下智能手机使用太被动反感的系统自带软件不能卸载删除,但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可以删除,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 麻烦 更享受的事吗?因为我安装操作系统上瘾,对于其他人认为的受罪我认为是享受。玩手机太被动如果应用程序不设置好,刚刚安装完成太多骚扰就想摔手机了,电脑上微软捣鼓的窗口系统,我使用的大部分是绿色软件不需要安装就可以使用。而且不需要的东西可以删除,比方喜欢什么皮肤添加上还有更多自定义功能。操作系统安装到硬盘,曾经一个40GB硬盘我安装了两个XP,又从这个分区复制到另一个分区一个这样就是三个winxp操作系统了。


理解明白


电脑上的系统软件不可以直接封存在芯片中,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系统软件太庞大,会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

现在日常电脑用的linux系统软件至少也在几个GB以上,而微软Windows系统达到十几个GB以上。芯片级的存储空间成本比硬盘等外部储存设备要贵的多,存在芯片上很不划算。

二、系统软件庞大、太复杂,必定存在很多bug、漏洞,需要经常升级

一旦系统写死在芯片中,无法解决发现的bug和漏洞了。微软Windows的每一个版本都有无数的bug和漏洞出现。根据安全公司Secunia的统计,在2015年微软IE浏览器有197个,Win7系统有144个漏洞被发现,要知道IE是绑定在WIndows系统的,IE有bug也就是需要修复系统了。

而Windows10比Win7的bug更多。有专业人士曾经做过统计,windows10的代码行数已经超过了千万。这些代码都是程序员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既然是人写的,就一定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样一个系统成千上万的bug和漏洞不断被发现,也不断在修补,而且永远也不会修补完的。

这种情况下,系统软件一年下来就要打补丁几十次以上,怎么可能直接直接存到芯片中固化起来呢?

三、硬件可能会变化,需要添加、升级系统软件

电脑硬件系统自身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添加新的硬件甚至更换硬盘等,系统软件需要随时添加、更换驱动程序及更新配置文件等。

四、软件可能会频繁变化,也需要添加、升级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本身只是支撑用户日常工作的基础平台,用户还需要在系统软件基础上安装大量的各种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也可能需要在系统软件上再安装很多支持库等。

应用软件场景太复杂,无法预测到底可能需要安装哪些支持库,而一旦系统软件封存在不可修改的芯片中,这台电脑将失去灵活性,只能专用了。

五、安装过程有用处,安装这个小“麻烦”还是必要的

系统软件是通用的,比如微软Windows等可以安装到全球大部分的电脑上去。但是实际上全世界那么多电脑及硬件设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Windows系统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硬件驱动都安装到一台电脑上去,而这主要靠的就是在安装过程中识别这台电脑的设备,而选择性安装驱动和支持的底层系统文件。系统软件的安装过程,实际上就是搭建一个适合这台电脑硬件系统的定制化软件环境,还是有必要的。就算是Windows 10版本一样,安装到不同配置的电脑上系统配置文件其实也是不一样的,除非是一个型号的完全相同的两台电脑。

所以安装过程本身也是有意义的,电脑上的系统软件不能封存在芯片里,有时候这个“麻烦”还是必要的。


科技动力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样不好。

比如:电脑的BIOS就是封存在芯片里的系统软件,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比如:CPU其实内置了很多的指令集,这也是预封装的程序。CPU指令集是对CPU运算进行指导和优化的硬程序,拥有这些指令集,CPU就可以更高效的工作。

在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程序也讲究模块化的分工合作。程序有面向机器硬件的,有面向用户的。

面向机器硬件的程序要求集成程度高,响应速度快,不能更改,这就要求这些程序指令固化在每个模块的硬件上,这些程序指令还需要简单不复杂。

面向用户的程序要求能用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这就要求程序及文件是可移动可更改的。这就意味着面向用户的程序是比面向机器硬件的程序复杂的多得多。程序开发者可以随时的修复使用过程中的各种Bug,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及时程序的更新。


汇聚魔杖


一套win10操作系统也是需要占据几十G容量的,尽管现在的闪存颗粒价格已经便宜了很多,但是CPU芯片面积还是非常紧张的,比如英特尔的酷睿CPU,里面要有最多8个CPU核心,需要大容量缓存,还要有核芯显卡,还要有内存控制器等配套设备,这些都需要占据很大的芯片面积的,如果这时候再集成一颗128G的闪存用来装系统,那这颗芯片的面积和成本就太高了。

我们平常使用的固态硬盘里都是有数颗闪存颗粒组成的,如果用来装系统的话至少需要128G的容量,这些容量放到CPU芯片里就是天文数字,而且CPU缓存本来就属于易失性存储介质,而固态硬盘的闪存则不然,两者从技术上很难集成到一起,当然,工程师可以在CPU芯片旁边附带一颗闪存颗粒,从而允许把系统等文件存储在里面,但是这完全是多此一举的做法。

如果不是集成在CPU芯片内部,只是和CPU一同封装在一个基板的话,对性能提升就没有意义,还会增加额外的封装成本,增大封装面积,对CPU厂商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最重要的是,安装什么系统是用户说的算的,如果厂商强制集成操作系统的话也不符合用户的想法,甚至如果你想更换系统还得更换芯片,这样简直就是倒退,比起现在的硬盘装系统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嘟嘟聊数码


为什么不把电脑上的系统直接封存在芯片里,那么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花了几十万买了一台废物回来,基本上就是个专用机,气的什么干不了,想玩个游戏?那是不可能的,想装个软件?那是不可能的。你说你要这样的电脑干嘛?

为什么我会提出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成本来考虑,我们知道CPU内部的缓存是多么昂贵这个大家是知道的,即使不用高速缓存寄存器来设计,那么想办法用一般的存储芯片集成到CPU内部,或者是芯片内部,但是这样集成度也是非常高的。相比较而来其成本也是很高的。

还有就是一旦我们将系统写到芯片内部,那我我们以后安装的各种使用的软件需要安装该怎么办,因为很多软件的安装额时候都要在系统内部注入各种参数,你总不能不让我安装第三方软件使用吧。不能每次都集成到系统中去然后一次性写入吧。还有就是计算机设计的最初就是易用性,你将系统都写死到芯片里面,意思是我们以后升级个系统是不是直接得换个芯片?或者某一天系统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需要重新换一块芯片?这样在以后的维护成本上也实在太高了。

因此这种设计也不符合计算机设计原则,除了制造成本高之外,维护方便也是设计的最主要原则。


程序小崔


固态硬盘不是芯片吗



神笔码农


因为没有一个完美的系统。

芯片的数据是烧录固化进去的,一旦写成,再难改变,从安全角度上讲,这倒是最彻底的防范方法。

但是事物总是发展的,系统应用日新月异,需要频繁升级换代,而且因为系统的不完善,经常漏洞百出,需要经常打补丁,据历史来看,一年要打好几百个补丁,所以芯片固化系统无法实现。


心灵之匠


简单来说就是不实用。


首先第一点就是成本提高,储存芯片也是要钱的。存储空间弄小了,过几年装不下新系统怎么办;弄太大了,大部分用户用不上,价格太贵也买不起,到最后就是卖不出去。


第二就是闪存等存储芯片也是需要占位置的,CPU内部集成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集成电路,要是再装进去存储芯片,CPU的大小肯定会变得很大,结果就是现在的所有主板、机箱、散热器都需要重新改造。这几年好不容易做薄的笔记本也会重新变厚。


第三点就是出了问题难搞,原来硬盘上的系统坏了,直接花一二百买块新硬盘重装一下系统就行了。现在存储空间集成到芯片里了,要是坏了还得直接换芯片,得不偿失。


所以这一套操作下来,可能用户为了方便,还是得自己额外买一块硬盘,那这当初费了老大劲集成进去的存储空间有毛用。现在这种情况就是最优解。


其实现在的电脑硬件结构已经是非常艺术的了,各个部件各司其职,出了问题也容易更换。而且我想题主问出这个问题应该是不会装系统。现在很多硬件厂商也考虑到这一点,很多笔记本出厂就已经预装了系统和一些必要软件,开机直接用就行了。


而且其实安装系统这个过程也并不难,仔细学习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安装系统也是这么简单。


乐百川


1,软件种类多,不容易挑选

2,每个人需要的软件不一样

3,软件占用空间大,芯片空间有限

4,芯片里的程序一般不会经常被修改,而一般的软件是经常会修改的

5,部分软件是收费软件,需要单独购买

所以软件不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常用的应用软件,都是按个人需求自己选择安装


竞价砖员


第一,软件不断更新,第二,系统是根据输出硬件来匹配的,第三,硬件也在不断换代更新,就这三点你就没法提前做进去,不是一个Cpu固定用一个主板,也不是一样主板就用一样的外围附件,装系统,做boss就是根据硬件来匹配合适的软件过程。软件是根据硬件信息来匹配的,所以,你用一台电脑做好系统,那种硬盘放到另一台电脑未必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