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兩次用文章嚇退敵軍,有一次讓馬歇爾著了急,還退敵10萬

眾所周知,毛主席的文章絕冠天下。他的文章看似天馬行空,嬉笑怒罵不拘一格,實則邏輯嚴謹,深入淺出,入木三分。毛主席的文章不僅經得起時間考驗,至今讀來仍令人振聾發聵,而且有時候一篇文章,能退敵10萬大軍。

在平津戰役前,傅作義和蔣介石曾密謀趁晉察冀野戰軍分兵在外,冀中地區兵力空虛之機,派部隊偷襲西柏坡,實施“斬首行動”。此計劃被我軍偵知後,毛主席在組織冀中地方武裝緊急行動起來,並調部分野戰縱隊迅速回援的同時,寫了篇雄文,通過新華廣播電臺昭告天下,讓本就“五行不定”的傅作義心驚膽戰​,轟轟烈烈的“斬首行動”遂成了虎頭蛇尾,無疾而終。

毛主席曾兩次用文章嚇退敵軍,有一次讓馬歇爾著了急,還退敵10萬

這個故事,相信讀者早已耳熟能詳。但實際上在此之前的1943年,毛主席就已經成功地用文章嚇退10萬敵軍了。只不過那次的敵將不是傅作義,而是號稱“西北王”的胡宗南。

全面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胡宗南奉命率部長期駐紮關中。名為守潼關,實則主要任務是封鎖陝甘寧邊區,阻撓進步青年投奔延安,視國內國際形勢變化,隨時準備進攻陝甘寧邊區。

1943年5月,共產國際解散,蔣介石覺得和中共翻臉的機會來了。國民黨的宣傳機器開足馬力,叫囂著既然共產國際已經解散,那麼作為共產國際支部的中共也不該存在云云。6月13日,蔣介石電令胡宗南,要求他制定一舉攻佔陝甘寧邊區的作戰計劃。

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將駐防黃河邊上防禦日軍的2個集團軍調到陝甘寧邊區周邊,計劃於7月28日發起進攻,首先攻佔關中分區的淳化、栒邑、正寧、寧縣、鎮原五縣,然後再繼續北進。

毛主席曾兩次用文章嚇退敵軍,有一次讓馬歇爾著了急,還退敵10萬

不過,這項胡宗南自以為天衣無縫的絕密計劃,很快便被我軍秘密戰線上的英雄們偵知。我軍在進行必要的應變準備的同時,決定先發制人地發動一場輿論戰,爭取制止蔣介石、胡宗南的軍事冒險。

7月12日,延安《解放日報》公開發表毛主席親自撰寫的社論《質問國民黨》。該文首先向外界披露了國民黨將兩個集團軍調離黃河河防,準備進攻邊區的事實,然後向國民黨提出尖銳質問:

“這些國民黨人同日本人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

“難道盡撤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強抗戰麼?難道進攻邊區,倒叫做增強團結麼?”

“如果你們將大段的河防丟棄不管,而日本人卻仍然靜悄悄地在對岸望著不動,只是拿著望遠鏡興高采烈地注視著你們愈走愈遠的背影,這其中又是一種什麼緣故呢?

社論接著批判國民黨對中共的“破壞抗戰”、“破壞團結”,以及所謂“封建割據”等指責,文章說: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個故事,是有道理的。你們應該和我們一道去把日本佔領的地方統一起來,把鬼子趕出去才是正經,何必急急忙忙地要來‘統一’這塊巴掌大的邊區呢?大好河山,淪於敵手,你們不急,你們不忙,而卻急於進攻邊區,忙於內戰,可痛也夫!可恥也夫!”

毛主席曾兩次用文章嚇退敵軍,有一次讓馬歇爾著了急,還退敵10萬

文章寫到這裡,就將國民黨放到了“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位置上。接著,社論指責國民黨內“專門反共的人們”是日本的“第五縱隊”,所說所行,都和敵人漢奸一模一樣,毫無區別。社論要求蔣介石下令把胡宗南的軍隊撤回河防,也號召愛國的國民黨人行動起來,制止內戰危機。

毛主席這篇雄文發表後,引起了美國高度關注。當時,美國正在太平洋上和日本打得難解難分,印緬戰場上仍然是日軍佔據主動地位。美國迫切需要中國遲可能拖住侵華日軍,不使其增援其他戰場,因此,馬歇爾立即照會宋子文,稱:“現值我同盟國正應全力應付日本之時,如所報屬實,誠可焦慮,能否即設法避免此種事情?”

毛主席曾兩次用文章嚇退敵軍,有一次讓馬歇爾著了急,還退敵10萬

當時的國民政府,經濟上全靠美援支撐,軍事上眼巴巴指望美國援助。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要是美國一怒之下當真斷了對華經濟、軍事援助,國民政府是萬萬吃不消的。退一步說,如果讓美國決策圈內“換馬”意見上了佔風,這也是蔣介石萬萬抗不住的。

所以,蔣介石可以不在乎國內民眾輿論,可以不理會蘇聯立場,但美國佬的臉色卻是萬萬不敢怠慢的。加之軍事進攻計劃提前曝光,已喪失了進攻突然性,所以蔣介石不得不令胡宗南擱置進攻計劃。

雖說國民黨並未停止宣傳上攻擊,國共兩黨還在你來我往地打打筆墨官司,但一場嚴重的內戰危機總算是避免了。這其中,毛主席這篇雄文可謂功不可沒。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