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金枝玉葉,領略大明王室風華,解讀歷史故事

在2020年的春節期間,福建博物院原本要與江西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金枝玉葉——明代江西藩王金玉器精品展”,由於疫情的關係,這個展覽未能如期與觀眾見面。

於是福建博物院在線上發佈了展覽,下面各位喜歡此類展覽的朋友可以一起空中漫步福建博物院,一睹大明王室的風采

鑑賞金枝玉葉,領略大明王室風華,解讀歷史故事

(江西省博物館藏)


這對累絲金鳳簪金鳳的部分外表用細如髮絲的金線製成長長的羽毛整對金簪玲瓏剔透 製作纖細秀麗它出土於江西省南城縣益端王墓彭妃棺中。

益端王朱祐檳是明憲宗朱見深第六子他生性儉約 每日都吃素食六十一歲去世 諡號端王與他兩年前去世的妻子彭妃合葬。

益端王朱祐檳沒有其他妃子他與彭妃攜手度過一生。

鑑賞金枝玉葉,領略大明王室風華,解讀歷史故事

(江西省博物館藏)


這顆鑲寶石王母駕鸞金挑心出土於益宣王的繼妃孫妃棺中䯼(dí)髻是明代已婚女性的主要首服多用銀絲、金絲或馬尾、篾絲、頭髮等編成外面通常覆以黑紗 形似圓錐 用來罩住頭頂的髮髻。

䯼(dí)髻上插戴有各式首飾 稱為“頭面”一套標準的䯼(dí)髻頭面由分心、鈿兒、挑心、滿冠等多件首飾組成。

鑑賞金枝玉葉,領略大明王室風華,解讀歷史故事

(江西省博物館藏)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道“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在唐代有黃金寶石玉器鑲嵌的髮簪叫“鈿”它有著堅貞之意所以白居易將它作為愛情的象徵。

這件鑲寶嵌玉八仙金鈿也是出土於益宣王的繼妃孫妃棺中戴在孫妃䯼(dí)髻的底部益宣王朱翊鈏的元妃李氏早逝繼妃孫氏陪伴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時光孫妃為他生了九個孩子直至四十歲時去世。

本文相關內容轉自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