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真的吃亏吗?

文玉良/画季莹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道德沦丧的群体里,人们只有尔虞我诈,不讲仁义道德,人与人之间只是动物性质争夺与厮杀,那么生存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好人是难于做人做事、老实人吃亏是必然的。

老实人真的吃亏吗?

不管社会道德如何地败坏, 但善良人一定要保持洁身自好,绝不能与坏人同流合污。切记“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个道理。基督教义也说,当社会道德败坏到了不可就药的地步,人类必将受到上帝发动的“天灾”给予惩罚,而“好人”将会用上帝派来的诺亚方舟帮你躲过灾难。

同时,善良人也注意远离垃圾人,避免与小人发生直接冲突。因为小人善施阴谋诡计,所以君子是斗不过小人,因此在处理与小人的关系要讲究些策略。如果执意去与小人发生争斗,那受伤的必定是你自己。

故此,善良人不能过于幼稚与单纯,反之容易被小人所利用。因为小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会不择手段,他们从来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与利益。坏人善常花言巧语,会伪装自己,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所以老实人经常会受到小人的算计与欺骗,古代《东郭先生》的寓言大家都明白,道理讲得即通俗还易懂。

因而,善良人要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这句话,来时刻警示自己。学会识别好人与坏人,千万不去做“东郭先生 ”,以防止自己上当受害。

民间百姓常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果真如此吗?我并不完全赞同此种说法。表面看似乎是老实人吃亏了,但实际好人有好人缘,能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在人生道路上是越走越宽,即便是出现一些困难,也会有“贵人”相助。同时,老实人与人交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可减少与人的矛盾与冲突,因而可避免意外的灾祸。

老实人真的吃亏吗?

丰子恺先生有“人生三层楼”之说。第一层楼为物质生活 ;第二层为精神生活;第三层为灵魂生活。叔本华说:“很多有钱人感觉不快乐,因为这些人没有真正的思想修养,没有见识,也因此没有对事物的某些客观兴趣。”

大师级的人物所表达的思想,就是人的境界越高,对人生的领悟也就越深刻 ,因而人活得也就越快乐,生命也就越有意义。对于一个“德不配位,为富不仁”的人来说,他不但活的不会幸福,而所积累的财富未必就能守得住,“不干净”的钱财聚敛越多,招来祸害的可能性就越大。清朝大贪官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其才能深受皇帝的赏识,精通汉、满、蒙及藏多种语言,掌管着朝廷10个重要的部门,处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但和珅私心太重,贪污腐化,当政期间居然聚敛的财物,相当于同期朝廷财政收入的十五倍之多。在乾隆驾崩嘉庆帝登基后,就被新皇帝赐死并没收了全部家产。结果和珅落得个人才两空,遗臭万年的可悲下场。

可以说,品德才是人生最大的资本,修养才是人生前行的通行证。精神财富远胜于物质财富,精神上的富有才算真正的富有。蔡元培 一位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大师巨匠式人物。"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的寿衣棺木,都是朋友资助的,其清贫得叫人落泪。大师人物对钱财的漠视与物质生活的贫困更反衬出了其精神上的富有。

老实人真的吃亏吗?

“好人平安,平安是福” 方是善良之人生最好的福报,是用多少金钱也换取不来的。我们应当悟清做老实人并不吃亏这个道理。“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古人郑板桥早已一语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