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與性格分析之同飲一江水的湖北和江蘇(1)

“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同飲一江水”,表義是古時長江入海口的揚州地區(現在的南通和泰州在當時只是揚州入海口的灘塗)煙花女子對上游客商的思慕之情,廣義則是描述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起源於青藏高原的長江,貫穿整個湖北省,經過九江後向北流經安徽,在江蘇入海。長江作為黃金水道的物流樞紐功能和戰爭年代的軍人屏障,對兩地而言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從商貿往來的角度,航運的便捷和低廉的物流成本,充分繁榮了兩地的經濟,荊州揚州自古以來就是區域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從戰略地位角度,在湖北地區最容易渡過長江天險,強悍的北方少數民族得荊楚便可揮戈南下,繁華富庶的吳越傾刻間成為戰利品。這也是自古以來中國的軍事和政治中心只能放在長江以北地區的主要原因。反過來,無論哪個朝代的北伐主戰場和戰鬥最激烈膠著的區域都是在湖北。

自古以來,各種文化在湖北這塊地區域的交鋒和碰撞,使得湖北人的文化基因裡面存在天然的多元特徵,沒有自己獨特鮮明個性,恰恰成為了湖北人最主要的特徵。這裡融合了來自中原的厚重和淳樸,有秦巴的粗獷耿介和堅忍不拔,有古楚先民的敢為人先尚武擔當,有江南文化的靈敏通達和機智應變。

再看江蘇。近代以來,以徐州、揚州、南京、蘇州為代表的蘇北、江淮和江南區域從來沒有成為一個整體。地理、氣候、方言、飲食、面部五官和體型、消費習慣、風俗、價值取向等等都有巨大的差異。尤其是價值觀上的認同感差異太大,誰都以為自己是number one,結果誰都成不了Number o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