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韓信部將不是周勃、曹參、灌嬰等,劉邦能順利三奪韓信兵嗎?

用戶6502379185851


韓信,他傲視天下的軍事才能,和無法善終的結局,常常令人唏噓。談到韓信劉邦之時,總會有人說,韓信為什麼不反,韓信死的冤枉或韓信早幹嘛去了。其實,這其中無非透漏著對韓信才華的可惜,和英雄陌路的憐憫。

這也正說明了,問題就在韓信身上。所以,能嘛?

能,不管韓信的部將是誰?劉邦奪韓信兵權這事不會變。結果,也不會變。因為那時候的韓信,沒有變。

一奪。滎陽調兵。

當時是韓信加入劉邦軍團後,第一次自己單獨指揮作戰(還定三秦不是單獨作戰啊),取得了漢朝的一次大捷。那時候韓信得意啊,韓信一出手,諸王全敗走。這正是向劉邦證明自己能力的好事啊。你看,選我沒錯吧。所以,當時的韓信不僅願意交出兵權,相信,他還十分高興。

根據《漢書。韓彭英盧吳傳》記載:“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

被奪走兵權後,韓信還自告奮勇的要去北伐。可以看出他狀態心態都很好。所以說,韓信是自願的。

縱看韓信一生,他也急需被人認可。同過他取得的戰爭,還能給劉邦加把勁,這說明他有用啊。

其實準確的說,劉邦當時只是要走了韓信的兵,沒有撤職之類的。這裡要說明。

二奪。修武奪兵。

漢三年,劉邦和夏侯嬰逃到了韓信大營,趁著韓信張耳睡覺還沒起來的時候,進了大營,自稱是劉邦的使者,奪了兵符,調走了韓信的兵。而韓信和張耳還不知道。

從行為上看,劉邦應該是奪了,或者稱為搶。不過,在劉邦的角度上看,當時他是個戰敗出逃,手下也被打散了,兵也跑了。他心裡沒底啊。只能悄悄的跑到韓信營裡,奪了韓信的兵。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六月,漢王出城赴,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


考慮當時劉邦的條件,這麼做也不過分。兵敗逃難,跟韓信又不是那麼知根知底。防備著點正常。

可是,劉邦自稱是自己的使者,就能偷盜兵符調走部隊,說明韓信不曾交代過什麼其他的事。一個使者就能在韓營中有此作為。還不足以說明韓信其實是忠心的嗎?再者說,張耳是什麼人?

那是劉邦從沛縣的老熟人,當時讓他跟著韓信,也存在這監督韓信之意。所以,這二奪,合情合理。不管韓信部下是誰,都能成功。

因為還是韓信自己的問題,他都沒想過防著劉邦。同樣,和上次一樣,劉邦只是調走了兵。

三奪,撤齊王封楚王。

這一次,是真正的奪權奪兵,奪地位。可是,正是這一次,韓信也避無可避。

首先,當時項羽已死,天下以定。韓信釋兵權那是必須要做的事。因為暫時不需要打仗了。再者說,韓信因為求封假齊王和擁兵邀賞之事,已經讓劉邦有所猜忌。所以,下他兵權,那是沒跑了。

《漢書,高帝紀》中記載:楚地已定,義帝亡後,欲存恤楚眾,以定其主。齊王信習楚風俗,更立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奪了兵,權,架空了韓信,又被遷離了齊地。只能說,韓信之才,韓信之人,以備受劉邦猜疑。

同時,還讓韓信說不出別的什麼來,因為當初約定好的,打下天下,分封諸侯。你看,給你韓信封楚王,還是你老家,衣錦還鄉。

同時,當時的韓信就算心有不舒服,也沒有反叛之心。所以,還是那句話,無論部將是誰?有沒有韓信心腹,這兵權,也是劉邦說的算。

總結

由此可見,即使韓信手下有自己的心腹部將,劉邦這三次奪權,也應能順利完成,原因在於韓信自己並沒有謀反之心。就算當時在齊,有人勸韓信自立為王,三分天下,韓信都以”劉邦與我有知遇之恩“的說辭拒絕了。再說當時劉邦猜疑韓信收留鍾離昧,韓信寧揹負背叛朋友之惡名,也殺了他,向劉邦示忠。足以說明他的本意了。

而後來韓信之謀反,也是事出有因。


姑蘇表哥不慕容


畫地為牢,能禁住無心之人,但對有心的肯定是不好使,有心的再智商那麼高,什麼樣高牆鐵柵都擋不住。劉邦三奪兵權,足見韓信並無大志,要不然以韓信在軍中的威名,周、灌、樊怎麼能阻止得了。世上往往有很多人,如韓信、岳飛這樣的,本無反心,但卻被疑。一方面君主昏庸,另一方面韓、嶽可憐,可憐其無反意,明明知道君主疑心,卻引頸受戮。



也無風雨也無晴9014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似乎是封建社會的一個鐵律,這與韓信手下的那些部將無關。韓信並無反心,只是想謀求些個人利祿而已。

他的個人命運在一開始就註定了,所謂功高不可震主,劉邦及呂后遲早是要拿其開刀的。幾番建偉業,頭斷長樂宮,這就是韓信的命運!


自由無限江山


這是一個強大的組合,配合默契的集體,韓信是這個集體的指揮者。老闆再精明,沒有機智的董事們,完成不了鴻圖大業;董事們再機智,沒有精明的老闆指揮,同樣不能順利地斬關奪隘。所以,韓信手下無精兵強將,等於旱地之魚;周勃等沒有睿智的指揮者,等於群龍無首。這就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古鏡5


如果韓信的部將不是劉邦這些鄉黨,劉邦就不好控制韓信了,畢竟這些人都是因為效忠劉邦才願意聽韓信指揮,韓信就算對劉邦有異心,也沒用,底下的將領不會跟從他,劉邦會很輕易的奪回兵馬,除非韓信有一批自己的心腹,組建自己的班底,那麼劉邦就很難奪韓信兵了。


老餘侃大山


韓信的問題是格局問題,只想成為藤,不想成為大樹,所以,才會被屢次奪兵而不反思。所以,和誰是他的手下沒關係,只和誰是他的主公有關係。


郭燦金讀史


劉邦能不能奪取韓信兵權,也不完全取決於周勃、曹參、灌嬰。重點在於韓信有沒有反心。

根據當時歷史,韓信沒有這種心思。所以韓信部下是不是劉邦的人不是重點。重點是韓信是劉邦的大元帥。


變化的史不變的歷


如果韓信部下不是周勃、曹參、灌嬰等,劉邦依然能使計三奪韓信兵權,韓信驍勇善戰軍事才能優秀戰功卓著,可惜有勇少謀、又無反心、不會收擾將心為其盡忠,劉邦雖無軍事才能卻政治謀略十足,而且會收攏軍心


小龍女5505


能。因為韓信始終沒有反劉之心,倒是幫一開就防著韓信。要是韓信沒被呂后使人弄死,他也許沒有這樣出名,因為人們的悲憫之心會大大減弱。


口O8口


能,劉邦就是克韓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