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502379185851
韩信,他傲视天下的军事才能,和无法善终的结局,常常令人唏嘘。谈到韩信刘邦之时,总会有人说,韩信为什么不反,韩信死的冤枉或韩信早干嘛去了。其实,这其中无非透漏着对韩信才华的可惜,和英雄陌路的怜悯。
这也正说明了,问题就在韩信身上。所以,能嘛?
能,不管韩信的部将是谁?刘邦夺韩信兵权这事不会变。结果,也不会变。因为那时候的韩信,没有变。
一夺。荥阳调兵。
当时是韩信加入刘邦军团后,第一次自己单独指挥作战(还定三秦不是单独作战啊),取得了汉朝的一次大捷。那时候韩信得意啊,韩信一出手,诸王全败走。这正是向刘邦证明自己能力的好事啊。你看,选我没错吧。所以,当时的韩信不仅愿意交出兵权,相信,他还十分高兴。
根据《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记载:“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被夺走兵权后,韩信还自告奋勇的要去北伐。可以看出他状态心态都很好。所以说,韩信是自愿的。
纵看韩信一生,他也急需被人认可。同过他取得的战争,还能给刘邦加把劲,这说明他有用啊。
其实准确的说,刘邦当时只是要走了韩信的兵,没有撤职之类的。这里要说明。
二夺。修武夺兵。
汉三年,刘邦和夏侯婴逃到了韩信大营,趁着韩信张耳睡觉还没起来的时候,进了大营,自称是刘邦的使者,夺了兵符,调走了韩信的兵。而韩信和张耳还不知道。
从行为上看,刘邦应该是夺了,或者称为抢。不过,在刘邦的角度上看,当时他是个战败出逃,手下也被打散了,兵也跑了。他心里没底啊。只能悄悄的跑到韩信营里,夺了韩信的兵。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六月,汉王出城赴,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
考虑当时刘邦的条件,这么做也不过分。兵败逃难,跟韩信又不是那么知根知底。防备着点正常。
可是,刘邦自称是自己的使者,就能偷盗兵符调走部队,说明韩信不曾交代过什么其他的事。一个使者就能在韩营中有此作为。还不足以说明韩信其实是忠心的吗?再者说,张耳是什么人?
那是刘邦从沛县的老熟人,当时让他跟着韩信,也存在这监督韩信之意。所以,这二夺,合情合理。不管韩信部下是谁,都能成功。
因为还是韩信自己的问题,他都没想过防着刘邦。同样,和上次一样,刘邦只是调走了兵。
三夺,撤齐王封楚王。
这一次,是真正的夺权夺兵,夺地位。可是,正是这一次,韩信也避无可避。
首先,当时项羽已死,天下以定。韩信释兵权那是必须要做的事。因为暂时不需要打仗了。再者说,韩信因为求封假齐王和拥兵邀赏之事,已经让刘邦有所猜忌。所以,下他兵权,那是没跑了。
《汉书,高帝纪》中记载: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夺了兵,权,架空了韩信,又被迁离了齐地。只能说,韩信之才,韩信之人,以备受刘邦猜疑。
同时,还让韩信说不出别的什么来,因为当初约定好的,打下天下,分封诸侯。你看,给你韩信封楚王,还是你老家,衣锦还乡。
同时,当时的韩信就算心有不舒服,也没有反叛之心。所以,还是那句话,无论部将是谁?有没有韩信心腹,这兵权,也是刘邦说的算。
总结
由此可见,即使韩信手下有自己的心腹部将,刘邦这三次夺权,也应能顺利完成,原因在于韩信自己并没有谋反之心。就算当时在齐,有人劝韩信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韩信都以”刘邦与我有知遇之恩“的说辞拒绝了。再说当时刘邦猜疑韩信收留钟离昧,韩信宁背负背叛朋友之恶名,也杀了他,向刘邦示忠。足以说明他的本意了。
而后来韩信之谋反,也是事出有因。
姑苏表哥不慕容
画地为牢,能禁住无心之人,但对有心的肯定是不好使,有心的再智商那么高,什么样高墙铁栅都挡不住。刘邦三夺兵权,足见韩信并无大志,要不然以韩信在军中的威名,周、灌、樊怎么能阻止得了。世上往往有很多人,如韩信、岳飞这样的,本无反心,但却被疑。一方面君主昏庸,另一方面韩、岳可怜,可怜其无反意,明明知道君主疑心,却引颈受戮。
也无风雨也无晴9014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似乎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铁律,这与韩信手下的那些部将无关。韩信并无反心,只是想谋求些个人利禄而已。
他的个人命运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所谓功高不可震主,刘邦及吕后迟早是要拿其开刀的。几番建伟业,头断长乐宫,这就是韩信的命运!
自由无限江山
这是一个强大的组合,配合默契的集体,韩信是这个集体的指挥者。老板再精明,没有机智的董事们,完成不了鸿图大业;董事们再机智,没有精明的老板指挥,同样不能顺利地斩关夺隘。所以,韩信手下无精兵强将,等于旱地之鱼;周勃等没有睿智的指挥者,等于群龙无首。这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古镜5
如果韩信的部将不是刘邦这些乡党,刘邦就不好控制韩信了,毕竟这些人都是因为效忠刘邦才愿意听韩信指挥,韩信就算对刘邦有异心,也没用,底下的将领不会跟从他,刘邦会很轻易的夺回兵马,除非韩信有一批自己的心腹,组建自己的班底,那么刘邦就很难夺韩信兵了。
老余侃大山
韩信的问题是格局问题,只想成为藤,不想成为大树,所以,才会被屡次夺兵而不反思。所以,和谁是他的手下没关系,只和谁是他的主公有关系。
郭灿金读史
刘邦能不能夺取韩信兵权,也不完全取决于周勃、曹参、灌婴。重点在于韩信有没有反心。
根据当时历史,韩信没有这种心思。所以韩信部下是不是刘邦的人不是重点。重点是韩信是刘邦的大元帅。
变化的史不变的历
如果韩信部下不是周勃、曹参、灌婴等,刘邦依然能使计三夺韩信兵权,韩信骁勇善战军事才能优秀战功卓著,可惜有勇少谋、又无反心、不会收扰将心为其尽忠,刘邦虽无军事才能却政治谋略十足,而且会收拢军心
小龙女5505
能。因为韩信始终没有反刘之心,倒是帮一开就防着韩信。要是韩信没被吕后使人弄死,他也许没有这样出名,因为人们的悲悯之心会大大减弱。
口O8口
能,刘邦就是克韩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