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公益律師的“報恩”心路

一位公益律師的“報恩”心路

一位公益律師的“報恩”心路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陳順當律師的初衷是為了報恩。如今,他不僅回報當年幫助過他的人,更將愛心善意不斷傳遞擴散。為公益律師陳順點贊!

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

特約記者 徐千惠 張楊 記者 施為飛

在常州市茶山街道轄區內的社區,如果有法律問題需要解決,只要你問一句:“我該咋辦?”大家幾乎都只有一個答案“找陳順!”

陳順是誰?“好律師!”“哪裡有法律問題需要幫助,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鄰里街坊這樣形容他。一件藍色馬甲,一副黑框眼鏡,這就是江蘇劍南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陳順的“標配”。

10年前,陳順進入社區成為一名公益律師,他的公益法律服務之路也就此開始……

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

“我得報恩”

陳順常說:“當律師的初衷是為了報恩。”他的青少年時期是不幸的。據他回憶,母親在跟父親離異之後就杳無音信,父親病入膏肓臥床後,年少的他只能靠著民政局發放的低保生活。不久,隨著父親病逝,他的生活變得更加窘迫,但他卻從沒被這些苦難“打趴下”過。

2000年高考,陳順考上了南京審計學院法學專業,欣喜過後,學費讓他犯了愁。此時,一家企業的中層幹部陳華平聯繫到他,並一次性資助3000元助學金,這才讓陳順得以踏入大學校園。

兩年後,陳順順利通過專升本考試,學費和生活費再次成了他面前的“攔路虎”。後來經多方相助,他才開始了北上求學之旅。畢業後陳順經過努力,正式成為一名執業律師。

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

陳順說:“我成為執業律師後和曾經幫助過我的好心人陸續取得了聯繫,開始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提供自己的專業服務。”

2009年,已是一家小企業老闆的陳華平遇到經濟合同糾紛,如果敗訴將面臨不小的損失。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曾經資助過的“低保少年”陳順竟免費幫他打贏了那場官司。這令陳華平不禁感慨萬千:“想不到當年的捐資助學的無心之舉,卻帶來這麼大的幫助。”

當談及報恩後依然決定繼續做公益法律服務工作的原因時,陳順說:“以前我作為‘弱勢群體’中的一員,感受到了社會的善意,現在我必須把這份善意傳遞下去。”

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

“這是一種滿足的累”

再回首,這條報恩路,也是陳順漫長公益法律服務道路的開始。

成為執業律師後的陳順一直抱著感恩的心,秉持著傳遞善意的信念,帶頭成立了一個提供公益法律服務的組織——常州市天寧區合心公益法律服務促進會。

現在,陳順已經成為社區裡解決矛盾糾紛、幫助弱勢群體維權的“代言人”,他的公益組織已為逾萬人提供過法律服務。

其中,有旁人看不見的辛苦。

缺錢?他用自己做民商事律師掙的錢來補貼到公益組織裡,保障它的運轉;缺人?他到處尋找志同道合的律師同行,與他一起將公益法律服務在社區內幹成事業;缺經驗?他白天為社區居民開展法律服務,晚上回家還要繼續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

眼見著社區的公益法律服務工作一天比一天出色,陳順也變得一天比一天忙碌。

跑基層、跑社區,普法、提供法律諮詢,他的身體不堪重負發出“警告”。2015年,他因為腰椎疼痛,不得不在家臥床一個月。休息時,他還掛念著社區裡的公益法律服務工作,妻子擔心他的病情,想讓他多休息幾天,可病情剛有好轉,他便立刻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這麼拼,不累嗎?”面對這個問題。陳順每次都笑答:“累!”因為在他看來,“這種累,是一種滿足的累”。

“律師要承擔起社會責任”

“律師形象”,這是陳順非常在意的字眼。這兩年,為更好地開展公益法律服務,陳順放棄了一些正常的代理業務,對於一名律師來說,這就等於放棄了掙錢的機會。

朋友們都說,他是個“對錢沒野心”的律師。對此,陳順卻表示:“律師不能只想著創收,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幾年前,居民魏阿姨也曾接受過陳順的幫助。直到現在提起他,阿姨還是止不住地連連感謝:“他對我們中老年人都是上門進行免費的法律服務,真的應該點贊。”

小社區裡有大愛。陳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大家展示了一個有擔當的“律師形象”。他感言:“律師參與公益法律服務,儘自己所能,為弱勢群體發聲,為法治國家作出貢獻,這就是我最大的‘野心’!”

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

2019年7月,陳順入選“2019江蘇好青年”,獲評江蘇省社會教育先進個人(優秀志願者)。2019年11月,“陳順法律工作室”被授予江蘇省社會教育“名師工作室”稱號。

一位公益律师的“报恩”心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