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辨体质,食补积蓄生机

今年的公历11月22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小雪后,气温继续下降,但并不十分寒冷,可偶见少量降雪。此时阳气潜藏,阴气转盛,草木凋零,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护阳保暖、养精蓄锐,为来年生机勃发做准备。

防寒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小雪:辨体质,食补积蓄生机


中医学认为,寒主凝滞、收引。冬天气血内收,易致旧病复发,特别是冠心病、哮喘等阳气不足类疾病,都会因寒冷而加重,所以冬天要注意防寒。

防寒有四句要领:

寒从脚下起,热从头上散;

老人护胸背,弱人顾中段。

防寒首先从脚做起,可以睡前热水泡脚,能帮助睡眠,泡脚要用42摄氏度左右的热水。足部循环不好的人,早上也要泡脚。对女性来说,冬季要注意脚的保暖,不要因为爱美而穿丝袜、短裙。

其次,“热从头上散”,提示我们冬天要戴帽子。“头为诸阳之会”,头上的阳气最足,散发的热量很多,所以冬天必须戴帽子保暖,特别是体弱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再者,对老人而言,心血管问题多发,而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重要位置,所以

最好穿毛皮背心保护胸背,也可多晒太阳,尽量晒背部。

最后,身体虚弱的人,要注意顾护腰部和腹部。弱人之弱,常在脾肾,所以体弱者应护好腹部和腰部。晚上可以用暖水袋放在腰下,加强腹部和背部的保暖。平时也可以按摩腹部保健穴,如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中脘穴等,可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圈到大圈按摩;腰部也可以经常用手去搓。

小雪:辨体质,食补积蓄生机

饮食“两清一补”,不同体质有区别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转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此时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辨证对待。

饮食上应以“两清一补”为大法:“两清”即清内火、清抑郁,“一补”为补肝肾。根据不同地域、体质的人群,应有针对性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等,不可盲目“进补”。

如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温和,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地处高原山区,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从人群来说,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阴虚体质的人要尤其注意,不宜大量进食麻辣火锅、干锅、烧烤,以及煎炸类食品,否则容易以热助热,使人口鼻干燥,并诱发口腔溃疡、痤疮等。

除此之外,饮食上还应怎么吃?

滋阴少辛。冬季天寒,应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可适当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清“内火”。小雪节气,北方已开始供暖,南方也开起了空调。天寒地冻,外面寒冷,屋内燥热,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容易生“内火”,比如经常有朋友出现口腔溃疡,脸上的疙瘩也此起彼伏。

此时建议多喝些应季蔬菜炖煮的清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等,既暖身又能滋补津液。还可以采用胖大海炖雪梨的食疗法来应对:胖大海一粒,雪梨一枚(不去皮),小火炖至梨烂,可以稍加冰糖调味,食梨饮汤即可。

多食令人心情愉悦的食物。这个节气里,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加上雾霾,人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而抑郁,不妨吃些能让情绪愉悦起来的食物。比如富含色氨酸的香蕉,能振奋精神、增加信心;富含微量元素硒、锌、铜的坚果,如核桃、花生或者杏仁,也可改善情绪。

小雪:辨体质,食补积蓄生机

免疫力易降低,运动微汗以为度

小雪时节应确保充足的睡眠,夜晚休息时间不应超过22点。睡眠缺乏,或者太晚入睡,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作息应逐渐调整为“早卧晚起”,待到太阳升起时起床最宜,可躲避寒邪、求取温暖,亦避免人体的阳气受到扰动。

此时气温偏凉,运动养生当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拳、原地踏步,并可以适当伸展、扩胸等。有氧运动不仅能有效地刺激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身体内的能量消耗。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可以选择早晨或午后,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即可。同时,冬季主闭藏而勿妄泄,运动切不可大汗淋漓,恐其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应以微汗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