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辨體質,食補積蓄生機

今年的公曆11月22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小雪後,氣溫繼續下降,但並不十分寒冷,可偶見少量降雪。此時陽氣潛藏,陰氣轉盛,草木凋零,萬物活動趨向休止,護陽保暖、養精蓄銳,為來年生機勃發做準備。

防寒保暖,防止舊病復發

小雪:辨體質,食補積蓄生機


中醫學認為,寒主凝滯、收引。冬天氣血內收,易致舊病復發,特別是冠心病、哮喘等陽氣不足類疾病,都會因寒冷而加重,所以冬天要注意防寒。

防寒有四句要領:

寒從腳下起,熱從頭上散;

老人護胸背,弱人顧中段。

防寒首先從腳做起,可以睡前熱水泡腳,能幫助睡眠,泡腳要用42攝氏度左右的熱水。足部循環不好的人,早上也要泡腳。對女性來說,冬季要注意腳的保暖,不要因為愛美而穿絲襪、短裙。

其次,“熱從頭上散”,提示我們冬天要戴帽子。“頭為諸陽之會”,頭上的陽氣最足,散發的熱量很多,所以冬天必須戴帽子保暖,特別是體弱者、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

再者,對老人而言,心血管問題多發,而前胸和後背是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重要位置,所以

最好穿毛皮背心保護胸背,也可多曬太陽,儘量曬背部。

最後,身體虛弱的人,要注意顧護腰部和腹部。弱人之弱,常在脾腎,所以體弱者應護好腹部和腰部。晚上可以用暖水袋放在腰下,加強腹部和背部的保暖。平時也可以按摩腹部保健穴,如關元穴、氣海穴、天樞穴、中脘穴等,可以肚臍為中心,由小圈到大圈按摩;腰部也可以經常用手去搓。

小雪:辨體質,食補積蓄生機

飲食“兩清一補”,不同體質有區別

冬季陽氣潛藏,陰氣轉盛,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的狀態養精蓄銳,此時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辨證對待。

飲食上應以“兩清一補”為大法:“兩清”即清內火、清抑鬱,“一補”為補肝腎。根據不同地域、體質的人群,應有針對性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等,不可盲目“進補”。

如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溫和,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地處高原山區,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從人群來說,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陰虛體質的人要尤其注意,不宜大量進食麻辣火鍋、乾鍋、燒烤,以及煎炸類食品,否則容易以熱助熱,使人口鼻乾燥,並誘發口腔潰瘍、痤瘡等。

除此之外,飲食上還應怎麼吃?

滋陰少辛。冬季天寒,應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可適當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清“內火”。小雪節氣,北方已開始供暖,南方也開起了空調。天寒地凍,外面寒冷,屋內燥熱,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容易生“內火”,比如經常有朋友出現口腔潰瘍,臉上的疙瘩也此起彼伏。

此時建議多喝些應季蔬菜燉煮的清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等,既暖身又能滋補津液。還可以採用胖大海燉雪梨的食療法來應對:胖大海一粒,雪梨一枚(不去皮),小火燉至梨爛,可以稍加冰糖調味,食梨飲湯即可。

多食令人心情愉悅的食物。這個節氣裡,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加上霧霾,人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響而抑鬱,不妨吃些能讓情緒愉悅起來的食物。比如富含色氨酸的香蕉,能振奮精神、增加信心;富含微量元素硒、鋅、銅的堅果,如核桃、花生或者杏仁,也可改善情緒。

小雪:辨體質,食補積蓄生機

免疫力易降低,運動微汗以為度

小雪時節應確保充足的睡眠,夜晚休息時間不應超過22點。睡眠缺乏,或者太晚入睡,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此時可適當延長睡眠時間,作息應逐漸調整為“早臥晚起”,待到太陽昇起時起床最宜,可躲避寒邪、求取溫暖,亦避免人體的陽氣受到擾動。

此時氣溫偏涼,運動養生當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爬樓梯、打太極拳、原地踏步,並可以適當伸展、擴胸等。有氧運動不僅能有效地刺激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加身體內的能量消耗。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可以選擇早晨或午後,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即可。同時,冬季主閉藏而勿妄洩,運動切不可大汗淋漓,恐其風寒之邪乘虛而入,應以微汗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