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有一天,王女士回到家,發現兒子軒軒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沒有看電視,也沒有玩玩具。她走過去對軒軒說:“軒軒,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軒軒聽到媽媽的話,沒回答,只是輕輕搖頭,這時,王女士走過去摸了摸軒軒的額頭,沒有發燒,又按了按軒軒的肚子,問了句:“疼不疼?”軒軒還是搖搖頭。


王女士又檢查了軒軒的手和腳:“是不是哪裡受傷了?”“沒有!”軒軒不耐煩地撥開媽媽的手。


“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看到孩子沒異常,王女士放心了,突然他看到軒軒手上沾滿了水溶筆的顏料,馬上說:“你回家怎麼又不洗手?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回家後第一時間要洗手,不然會生病的。趕緊去洗手。”


軒軒給媽媽翻了一記白眼,沒有去。王女士看到軒軒沒有聽從自己的話,一把將軒軒拽到衛生間,打開水龍頭,對軒軒說:“趕緊地,洗乾淨。”


軒軒嘟囔著嘴,把手來回搓兩下,就跑出了衛生間,而王女士看到一路上滴下來的水滴,又說:“怎麼不把手擦乾?怎麼老是沒記性?”


“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聽到媽媽的嘮叨,軒軒突然蹦出了一句:“哎呀,真是煩死了,媽,你好煩啊。”一邊說,軒軒一邊哭了起來,還把玩具拿起來使勁扔到沙發上,電視遙控器也用力摔在地上,電池蓋都掉了出來。


軒軒突然發火,王女士十分震驚,在廚房做飯的奶奶聽聞聲響跑了出來說:“今天軒軒心情不好,老師之前要他表演節目裡的小王子,今天突然換了其他同學了,你就別去煩他了。”


王女士聽到婆婆這麼說,十分懊惱,隨口說了句:“他什麼都不說,我怎麼知道,哭還有理了。”


“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很多孩子就像軒軒一樣,遇到不同的事情,就會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情緒。如果發生意外時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可能會讓他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平復,甚至像烙印一般殘留在內心深處。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比如憤怒、緊張、焦慮、恐懼、悲傷等,如果不及時排解,對身心健康會造成不良影響。當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父母應當幫孩子進行疏導情緒,而不是對他們進行控制。


許多父母在孩子哭鬧時,會對孩子說:“停,不許哭!”“有什麼好怕的!”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法幫孩子化解負面情緒,還會讓孩子憋出內傷。


“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當孩子遇到傷心事、有負面情緒時,父母用柔和的力量去化解,不僅能在最短的時間化解孩子的負面情緒,還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日常生活中,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應當如何引導呢?


1、教會孩子認識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媽媽很生氣,因為……”“媽媽很難過,因為……”“媽媽很高興,因為……”父母平時表達喜怒哀樂時,可以使用這些句式告訴孩子情緒的來源。


也可以多問問孩子“你覺得怎樣?”“你很生氣,發生什麼事了?”等話語,以此來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比如文中軒軒,王女士看到他情緒不佳時,可以上前詢問:“軒軒,媽媽看到你不是很高興,告訴媽媽發生什麼事了嗎?”以此引導軒軒將自己不開心的事說出來,再進一步化解。


“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2、讓孩子通過活動體驗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並且感受他人的情緒,這樣能讓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緒和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他人的情緒中,孩子能夠逐漸領悟到積極的情緒能讓他人高興、快樂,消極的情緒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當孩子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找到平衡,就可以用良好的心態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3、父母要接受且要正確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父母平時應當多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把心中的煩惱說出來,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也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為孩子提議,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問題。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爆發時,說了過激的言語,比如文中的軒軒,對著媽媽大喊:“你煩死了。”這時候,父母應當給他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弄清原因之後,幫孩子找到引發不良情緒的因素,進而解決問題。


同時要注意自身的語氣,千萬不能大聲呵斥孩子的過激行為。應當以柔克剛,用耐心平和的語氣委婉地與孩子平等交流溝通。


“媽媽,你煩死了!”會發脾氣的孩子,才能向上成長

4、引導孩子宣洩負面情緒


如果孩子處於負面情緒之中,父母想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應該引導他採用正確的方式將負面情緒宣洩出來。比如打一場球,玩一場遊戲,參加一些活動等。


心理學家帕蒂·惠芙樂認為,孩子的“不正常”的表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如果處理得好,會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孩子的“不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洩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洩,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


當孩子悲傷、憤怒時,就是父母面臨全面挑戰之時,當好孩子的人生導師,在他的成長道路上, 用正確的方法,將孩子引導到陽光之下。

END


作者簡介:池沐,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教育,用溫暖的筆觸,寫深情的文字,做精益父母,關注我,一起攜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