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遺忘的平板電腦:一款發佈就註定失敗,更有一款僅活了49天

網絡上有這麼一種說法:全世界的平板電腦只有兩種,蘋果iPad和其他!雖然這或許讓華為、三星等廠商的粉絲感到不開心,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喬幫主在10年前推出的iPad確實引領了平板電腦市場潮流,並一直是平板電腦市場的領頭羊。

那些被遺忘的平板電腦:一款發佈就註定失敗,更有一款僅活了49天

但與華為、三星和小米等品牌依然在市場打拼的Android平板相比,歷史長河中更是有一些產品(甚至品牌)已“銷聲匿跡”,更是令人唏噓不已!在本文,X菌就打算介紹幾款在科技行業留下自己身影的平板電腦們,雖然已經不再被用戶所提起,但確實代表著廠商們在平板電腦領域的不斷嘗試與探索,剛興趣的用戶不妨一起來關注下!

基於Windows XP的Tablet PC

雖然蘋果被視為平板電腦的引領者,但其實有不少公司比蘋果更早嘗試了平板電腦這一產品形態!2000年,微軟提出Tablet PC概念,並在一年後發佈了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2002年,微軟聯手東芝、NEC、惠普、富士通、宏碁和聯想等廠商推出平板電腦產品,支持手寫與鍵盤輸入,被比爾·蓋茨稱為“移動計算新紀元的開始”!微軟當時甚至宣稱,隨著技術與應用的完善,傳統筆記本電腦將從此“退休”。

那些被遺忘的平板電腦:一款發佈就註定失敗,更有一款僅活了49天

但結果大家也已經知道,這些基於Windows XP的Tablet PC並沒有獲得成功,包括高昂售價(當時Tablet PC售價在2000美金左右,相當於一臺中高檔筆記本電腦價位,很難說服消費者為其買單)、操作複雜和形態笨重等因素制約了Tablet PC市場前景。但正如時任惠普CEO所指出的,“這些產品(Tablet PC)是我們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不屈不撓地前進地結果,是我們對生活進行越來越深地探索地結果”,雖然這些產品的失敗在今日看來難以避免,卻也足夠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WebOS平板電腦TouchPad

蘋果iPad引爆平板電腦市場的最初幾年,市場上擁有非常多的iPad競爭對手,而且也不像現在這樣更多基於Android操作系統,比如惠普所發佈的TouchPad平板電腦就是基於WebOS操作系統,擁有9.7英寸屏幕,分辨率為1024x768,提供Skype視頻通話、無線打印和大量應用支持,並擁有外套、支架、鍵盤和Touchstone底座等配件。

那些被遺忘的平板電腦:一款發佈就註定失敗,更有一款僅活了49天

不幸的是,由於webOS日薄西山,惠普在TouchPad平板電腦推出僅49天后就宣佈將其停產並以超低價清空庫存,當時業界普遍認為,惠普TouchPad敗因有過慢推出速度、應用匱乏及宣傳不力等因素。值得一提的是,WebOS系統本身可謂一個相當“超前”的系統,諸如卡片式任務管理、諸如手勢操作,諸如滑動清除通知等,回來都在Android和iOS等系統出現,更是令人對WebOS及相關產品的隕落感到遺憾。

黑莓PlayBook

對黑莓愛好者而言,無論黑莓手機還是黑莓PlayBook,都已成為時代的眼淚。據X菌所知,黑莓PlayBook同樣沒少拿來與iPad做對比,RIM公司曾宣稱PlayBook瀏覽器速度比iPad快3到4倍,可謂信心十足!那黑莓PlayBook為何最終走向了失敗呢?

那些被遺忘的平板電腦:一款發佈就註定失敗,更有一款僅活了49天

雖然具備QNX系統+多手勢操作等亮點特性,但黑莓PlayBook上市之路非常坎坷:發佈一年之後才迎來正式銷售(這時候市面上已有眾多Android平板面世,黑莓PlayBook不再是受大家關注的iPad殺手),再加上缺乏核心功能,上市後並未受到消費者追捧;此後,PlayBook無法升級黑莓BB10系統更是令粉絲感到傷心,加速了PlayBook“消失”。

諾基亞lumia 2520

說起蘋果iPad的競爭對手,自然少不了微軟:在蘋果推出iPad之際,微軟不僅推出Windows 8試圖一統“手機+平板+PC”體驗,還推出了Surface系列設備,試圖與蘋果抗爭;這其中Surface Pro所引領的二合一設備已成為當下不少用戶的購機選擇,但Surface RT這個嘗試卻依然難逃失敗命運,讓人再次感嘆,微軟真沒有做移動系統的基因。

那些被遺忘的平板電腦:一款發佈就註定失敗,更有一款僅活了49天

本來X菌挺糾結,是否選擇Surface RT作為本次失敗的主角,但最終決定敲定了諾基亞所推出的Lumia 2520:不僅僅因為這款平板運行Windows RT系統,也是因為Lumia 2520在推出時就已註定失敗,雖然這款平板擁有Lumia系列的引人特色(聚酯碳酸材質機身,多種可選配色),但受限於Windows RT糟糕口碑,其市場表現早已註定。

寫在最後

馬後炮的來講,X菌所盤點的這些平板電腦之所以會失敗,無外乎價格昂貴、產品發佈節奏不對和缺乏應用支持等原因,但我們也應看到,這些產品在推出的那個年代,確實擁有各自特色來吸引消費者(哪怕是註定失敗的Lumia 2520,也在設計上展示了不同於iPad的美觀,同樣得到了不少用戶的青睞),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市場競爭的殘酷(雖然不創新無法在市場長久生存,但創新並不代表廠商能堅持下去)。

X菌在最後想問一句,各位如何看待這些失敗了的產品與嘗試?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