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方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兄弟相逢 三碗酒,兄弟論道 兩杯茶,兄弟投緣 四海情,兄弟交心 五車話,……”《新版水滸傳》讓人們重新對水滸傳燃氣熱情,更對孝義當先的梁山好漢充滿欽佩羨慕之情,但電視劇終究不是正史。正史裡的方臘是被裨將韓世忠收買叛徒方京,最終尋到方臘隱藏的石洞抓獲的,不是叱吒風雲的梁山好漢!

歷史上真實的方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一直以來,很多歷史人物都有民間形象和正史形象。比如,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他在真正的歷史上,是沒有那麼高深莫測。後人為了表達出對仁義忠信的推崇,將諸葛亮人為的塑造歷史形象,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歷史傳說。

可是,歷史終究是歷史,傳說終究還是傳說。

在水滸中,因為種種原因,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團結一致,情義深重,讓人感慨萬千。似乎這群農民起義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他們有勇有謀,讓人們為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所喝彩!

故事的最後,梁山好漢歸順朝廷,這還是反映了古人忠君愛國的傳統思想。縱觀中國五千年文化,每一個朝代都有興盛和衰退,農民又是中國主力軍,難免會有一些利益衝突,有壓迫的地方就有起義。農民起義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中國農民由於眼界狹小以及身上種種弊端,最後大都會葬送了自己。

若問起誰幹掉了方臘,很多人都會振臂一呼,說是英勇無畏的梁山好漢。在施耐庵的水滸裡面,也確實是這麼寫的,人們都很痛心自己的英雄在衝鋒的路上犧牲。書中所述,為了征伐方臘,武松失去了胳膊,張順居然被去餵魚……梁山大軍在這次戰鬥中損失慘重。

歷史上真實的方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可小說歸小說,正史上的方臘和梁山並無瓜葛。正史上的記載是說方臘被當時的太監童貫所滅,而且這還是一個不會帶兵打仗的宦官。不得不承認的是,方臘是真的才華橫溢,他用自己的口舌之才徵集了數萬軍隊,他不僅僅會演講,他還會打仗。統領起義大軍,將來犯的官兵都拒於千里之外。這樣的軍事才能在很多農民起義統治者裡面,是罕見的。

當時的朝政腐敗不堪,皇帝沉迷酒色,無暇顧及朝廷之事。這次聲勢浩蕩的農民起義讓所有文武百官為之一震。皇帝在急忙之中,派太監童貫去鎮壓,而且統帥十五萬軍隊。昏庸無道的皇帝,這次是真的選對了人,童貫首先對症下藥,將農民的心病先去掉。他一到蘇州,就以皇帝的名義,對花石綱的事情致以歉意,並且撤銷查辦了相關人員。因為他知道很多農民就是因為此事而衝動起義。

農民的憤怒悄然消去,這讓筆者想到明末清初的王陽明先生,他正是運用同樣的思想。奸詐老滑的童貫抓緊佈置兵力,這個時候很多農民對平反朝廷,沒什麼動力了,存在很多懈怠。

歷史上真實的方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童貫趁機抓了起義軍中一個叛徒,知道了軍隊的動向,伺機發動戰爭,很快就消滅了方臘的起義軍。中國農民為了神化農民起義軍隊,於是將這件事移花接木到了梁山好漢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