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蒙尘的国宝:用7吨玉石打造,却被当成“腌菜缸”使用300年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近五千年的历史,从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无数次变迁,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时间总是向前走的,过去的都将变成历史,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在每个属于自己的时期都会留下属于自己时代的遗物和遗迹,它们有着非常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就比如说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董,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只是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而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这些都是国宝,其不能用价值来衡量,因为一件文物能求证历史,向我们反映当时人类的社会活动,因此国家对这些文物也非常的重视,一经发现都会将其保护好,陈列在各大城市的博物馆中,这样既是保护,又是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尊重历史。


其实我国很多的文物在没被真正发现之前,都有着十分悲惨的遭遇,比如有被当破烂丢弃的,有被当石头修进围墙的,也有被当成花瓶种树养花的,其实这样不奇怪,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考古学家有鉴赏文物的能力。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我国一个蒙尘的国宝,被道士当了300年的“咸菜缸”。


这件国宝就是如今陈列于北京北海团承光殿中的渎山大玉海。渎山大玉海,又称“玉瓮”,是我国十大镇国之宝玉器之一,制造于至元二年,由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阳独山玉雕刻而成,该玉器是一件巨型贮酒器,用7吨玉石打造而成,,到底有多大呢?“可盛美酒三百石,伟哉体重近万斤。”


渎山大玉海,从外观上看像是翡翠刚刚被切开的样子,在玉器的外表周围雕刻有许多的神话的动物,比如戏珠的海龙,全是长满鳞片的猪、马、犀、鹿等动物,这些动物的雕工极其精湛,雕刻玉石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如果一旦有所失误,可能整件玉器都报废,由此可见古人们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玉瓮”最早是忽必烈用于犒赏三军而制,用于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在后面的几经战乱中,遗落于北京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被当做咸菜缸腌了300年的咸菜,直到康熙年间被重新发现,但那时其仍留于庙中,最后是乾隆皇帝以千金赎回宫内,并御诗三首刻其腹内。渎山大玉海虽历经三百年蒙尘,但庆幸的是它最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希望我国其它处于蒙尘的文物,也能重回人们的视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