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中华几千年文化传统,如果没有诗词歌赋作为载体,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来,那么现在我们的文化应当会无趣得多。

这些古诗词到如今读来,依然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很多还被编入了教科书,继续熏陶着下一代。比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言文等等,依然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其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

可是不久前,我国著名诗人席慕蓉在一次演讲中,却提出了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移出课本的建议,这篇80-90年代人都读过的文章,为什么会让席慕蓉质疑到如此地步呢?

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一、列御寇,也就是列子,是和老庄、庄子一样的道家思想人物代表,著有《列子》八卷,里面有各种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大约134则,题材非常广泛,很有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其实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熟悉,而是有一次一位伟人在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慢慢的流传开来,后来人们觉得这个故事对于孩子而言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才走进教科书,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

《愚公移山》的内容大家肯定非常熟悉,讲的是一位叫愚公的农民,已经快90岁了,住在北山脚下,面对着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这两座大山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挡住了通往南部的路,每次要去到南部,都要翻越崎岖坎坷的两座山,山里的人们更是苦不堪言,轻易不敢走出来一次,因此山里的人们也更穷。

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愚公每天看着这两座大山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就想出了个主意,把家人叫来开了个家庭会议,宣布:我决定要带着你们把这两座山移走!

儿子们自然不敢有异议,愚公的妻子却不同意了:你这想一出是一出,这么高的山你怎么移得了?而且土放哪里呢?愚公却是下定了决心,他说:土推到渤海那倒掉不就可以了?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是,愚公就带着自己的儿子还有隔壁寡妇家的孩子,开始了工程巨大的移山项目。河曲的智叟还取笑他,真是不自量力,都90岁的人了,还能剩几年的时间来搬走这座大山?

愚公掷地有声:我生了儿子,儿子生了孙子,子子孙孙总能搬完的。看他这么有毅力,大山的土地公却着急起来了,这把山搬走了,土地公怎么办呢?

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于是土地公就去向自己的上司汇报了这件事,天帝听了之后备受感动,于是就让两位大力神背走了这两座大山,从此,从冀州南部到汉水南岸交通就便捷了起来。

小时候读这个寓言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被教育愚公的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想要随随便便就成就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这个道理让我们的父母,以及现在成为父母的80、90后都非常受用,但是席慕蓉却提出了让我们措手不及的一个观点。

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二、席慕蓉认为《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不适合再让孩子们学习的原因是:它违背了大自然法则!就因为大山挡住了人类的脚步,愚公就要联合自己的子孙后代将这两座大山移走,这更含有破坏大自然的寓意,不适合孩子学习。

“我们在大自然面前要学会退让”---席慕蓉讲话中说道,保护地球才是孩子们应该有的认知。而且明明无法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坚持呢?

就好比“铁杵磨成针”,我们大人都知道铁杵哪有那么容易就能磨成针呢?所以现在也不会在路上看到有人拿着跟杵天天在磨,期望它变成绣花针。

所以,《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已经违背了人类的自然规律,提供了错误的观点,实在不适合孩子们继续学习。

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图片:愚公联合自己的子孙后代移山剧照

三、可是许多学者却否定了席慕蓉的观点,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对于“环保”这一说显然是没有任何意识的。

而且这篇文章里面包含了许多更深的寓意,所以单从席慕蓉的“环保”这一说法,就将这篇课文移出教科书显然是不能够的,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读。

1、愚公是住在山脚下,其实两座山并没有包围他的去路,他想要去哪里都可以通过绕路的方式来解决,虽然花费一些时间,但是比移山好多了。

让愚公萌生移山念头的是,他看到了山里面人们生活的不便和不易,这就是本文给人们传达的第一点:愚公是善良的化身,他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种无私的思想世间能有几人呢?

而现代社会,人们最缺的还是善良,如果能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多考虑下,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幸的伤人事件发生了。

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2、最后两座山并不是愚公移走的,而是天帝帮忙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篇文章并没有教人们要愚昧的坚持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更多的想告诉人们,坚持初心终究是没错的,最后总会峰回路转,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世间没有天帝能够帮我们解决那么多难题,但是坚持初心才能让路途更好走。

3、愚公移山,每个不同年代的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读这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如果因为考虑到环保问题就将这篇文章移出教科书,可以说,我们后代的学习中会少掉一个很好的例子。

毕竟,现在的人们都比较浮躁,长期坚持一件事情却很少人能够做到。传递一种坚持初心、与人为善的精神十分重要。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诗词都极感兴趣,因此也有很多伟大的翻译家将古诗文翻译成各种语言传播到海外,可是许多人都表示,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中国诗词却没有了原来的灵性和精髓。

学者建议《愚公移山》移出教科书,给出的理由让网友强烈反驳

所以,我们不应当将古诗词、寓言故事移出教科书,应该让孩子们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文化精髓延续下去,中华美德之花处处开放。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