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克服的6个人生挑战之二:失败


你需要克服的6个人生挑战之二:失败

我们经常能从各种媒体或影视作品中听到,看到各种关于成功的故事。这些成功的故事以及主角们春风得意的状态常常激起我们对成功的渴望。

目前虽然没有权威的中国个人创业成功率的统计数据,但按照一些专家对不同途径创业企业的调查发现,目前中国个人创业的成功率大约在1-5%,创业失败的概率在95-99%。

换句话说,成功是极少数,而失败是大多数。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让我们引以为傲的里程碑事件也屈指可数。大多数也许都是我们失败的事情。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需要与大大小小的失败为伍。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狗关在一个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一开始狗会奋力挣扎着想逃离笼子。但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却失败后,当实验人员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时,狗却不再挣扎着逃离笼子了,而是趴在那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声,等着电击的来临。

塞利格曼由此提出了一个“习得性无助 ”的概念。它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或心理状态。

重复的失败容易让人获得这种“习得性无助”。 一次失败通常不会击垮我们,但接二连三的失败就可能让我们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如果经历更多次的失败,我们很可能就此放弃努力,开始“认命”。而也许恰恰在我们放弃的那一刻,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出现了。但这时我们已经看不到,也抓不住它了。

如何以更好地方式面对失败,避免因失败而形成“习得性无助”,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重要的人生挑战。

重新定义失败

对失败的不同的定义引发不同的情绪,而情绪又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对此,爱迪生给了我们启示。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在爱迪生看来,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到达成功彼岸的一个实践,都有其价值,没有失败之说。你可以把每一次不成功的实践定义为失败,但也可以把它定义成你为达成目标所做的尝试和探索。

“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条行不通的路。”记住爱迪生的这句话,当你觉得自己失败了的时候,用它来提醒自己该如何定义失败。

从失败中学习

重新回顾导致我们失败的决定和行为,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相比成功,失败能让我们学到更多。

理解自己是如何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导致了不想要的行为和结果,可以避免我们将来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发现之前忽略的细节,从而下次制定更好,更周全的计划。

失败的经历还可以培养同理心,让你可以更好的理解与你有相似经历的人。这份能力能让你更好地与他人交往,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失败应该是我们的老师,而不是我们的承担者。失败是暂时没有成功,而不是被打败。失败是暂时走的弯路,而不是死胡同。只有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成为的人才可能避免失败。-丹尼斯.魏特利。

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把失败视为成长的契机,让失败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这是我们面对失败最好的方式。


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之美,在心理学中探寻更好地生活之道。分享情感,成长和自我管理知识。欢迎关注。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