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全網最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今天,我們來聊一目人。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一張老照片

故事從一張老照片說起。1965年,一位年輕的學者,跟著當地牧民來到了阿爾泰山南麓的一片草原上。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新疆考古大佬王明哲

一路上牧民們講述著草原上的一個古老傳說,他們說,我們將帶你去的地方有三個高大的金字塔。它們是用幾百萬塊石片堆成的。除了三座大金字塔以外,那片草原上還有幾十上百個小金字塔,這些金字塔的外圍,都有石片堆成的城牆,城墻和金字塔組成一個個環形的單元。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傳說,修建這些金字塔的人是4~5千年前的草原霸主,他們高大威武、驍勇善戰。同時他們也具有高超的文化和技術,他們信奉著一位天神。這位天神通過人間的薩滿向他們傳授知識,教會了他們冶鐵、製作乳酪、馴馬、放牧等等等等。他們在草原上稱霸了2~3千年,直到有一天,他們突然消失了,從草原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說出來你可能根本不會相信,他們的天神、武士、居民都只有一隻眼,這隻眼長在額頭的正中間。他們被叫做一目人,他們的國家被叫做一目國。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說話間,天色已晚,牧民和年輕人就地紮起了帳篷。在帳篷裡,牧民繼續跟年輕人說:“你從北京千里迢迢的跑來,我們不會騙你。我們現在腳下的這片草原,就是曾經的一目國,一目國的居民千真萬確只有一隻眼。明天我一定帶你找到他們的金字塔,找到他們的遺址……”

這個年輕人是剛剛從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的研究員——王明哲。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接著,年輕人說話了。他說他也相信一目國的存在,因為《山海經》中說,一目國在鐘山的東邊,國人只長一隻眼,在面頰的正中間。(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山海經海外北經》)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山海經·海外北經

年輕人又說,這個鐘山,有人說是山西呂梁山,也有人說在寧夏賀蘭山。但我認為,它是新疆阿爾泰山,因為《山海經》上還說,鐘山是流沙之源。我覺得,這個流沙指的正是阿爾泰山山下的準噶爾沙漠。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山海經·海內西經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中國山脈圖

另外,《淮南子》中也記載了這個一目國和一目人(凡海外只十六國,自東北至西北方,有一目民——《淮南子·海外三十六國》)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淮南子記載

如果僅僅是中國的孤立文獻也就算了。除了中國的記載以外,古希臘的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他就是記載埃及金字塔是胡夫修建的那位古希臘學者。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古希臘文學家希羅多德

他也記載過阿爾泰山的一目人,一目人被希臘人叫做阿里馬斯普(Arimaspi)。希臘人也說他們驍勇善戰,科技先進。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阿里馬斯普(Arimaspi)

而希羅多德的記載,來源於在他200年前的另一位古希臘人。這個人說,他曾經到過阿爾泰山的一目國,當時一目國正在和一支也很先進的格里芬人打仗,格里芬(griffin)人是黃金的守護者。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獨目人與格里芬人的戰爭

王明哲說:“你們看,無論是東西方歷史記載,還是你們一路上給我講的傳說,似乎都在說,這個一目人是曾經草原上的一個強大王國。但是,他們為什麼消失了呢?他們又為什麼只長一隻眼呢?”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東西方文獻中的一目人

說話間,帳篷外已經從霏霏細雨變成了鵝毛大雪又變成了石頭般的冰雹,帳篷內誰也沒有再說話。但願老天爺別為難他們,明天放晴後給他們在草原上留出一條穿行的道路……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第二天一早,王明哲第一個走出帳篷,他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眼前是一座石頭山,明顯是人工堆疊的,高約20米,直徑約有100米,像極了牧民口中的金字塔。這座金字塔,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格外明顯。就在不遠處,草原上還佇立著草原薩滿的聖物——“鹿石”,原來,自己在一座宏偉的草原神殿中睡了一整夜。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如此宏偉的規模,以3~5千年前的草原遊牧民生產力計算,這個神殿絕對是整個歐亞草原的中心。這個民族無疑是草原霸主,難道自己就這麼輕易的找到了傳說中一目國的遺址?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就在這個時候,牧民們也走出了帳篷。他們告訴王明哲,這裡就是傳說中的“獨目國山谷”。海拔2700米,也叫做三道海子,是三個大小不一的谷地組成。每個谷地都有湖泊和溼地,這些水都來自周圍的阿爾泰山上融化的冰雪。它們分別叫邊海子、中海子、花海子,昨晚看不清道路,原來他們已經不知不覺的走到了花海子當中。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三道海子

由於當時已經是9月,天氣非常不好,王明哲一行不敢在谷地裡停留太久,考察兩日之後,一行人就匆匆下山,打算明年夏天再來考察。

這次考察中,王明哲從鹿石的繪畫風格上初步斷定,這可能是3000年前的草原墓葬。它和牧民們口中4~5千年前的一目國遺址還是有些差距。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但是,這些遺址也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疑點:

1,這些金字塔的石材原料從何而來?這裡有不少於15萬方石材,如果從阿爾泰山中搬運這些石材,恐怕1000個人7乘24小時工作也需要至少10年才能搬完。再加上後勤和採石,這個工程起碼是動員10萬人的超級工程。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我們都知道,到了清朝還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諺語。草原民族,組織一萬人就已經非常困難,3~5千年前組織10萬人工作,哪個草原霸主有這種實力?我們已知的歷史中,只有成吉思汗有過這個實力,也就是說,這個傳說中的一目國,3~5千年前就有和成吉思汗一樣的強勢帝國。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2,按照這個思路,緊接著問題又來了,耗費這麼大的成本,建造這些金字塔,它的作用是什麼呢?王室墓葬嗎?那為什麼如此招搖,還能保持幾千年不被盜掘?宗教神殿嗎?那為什麼密密麻麻的需要上百個同類建築?這種大圓套小圓的建築形式在草原上聞所未聞。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這個曾經的草原霸主到底信奉著什麼樣的宗教?這些佇立在周邊的“鹿石”似乎在說他們信仰著薩滿教。但是,後世其他地區的薩滿為什麼再也沒建造過這種形式的石堆金字塔呢?這些鹿石究竟是當時人修建金字塔時一同修建的,還是後來的草原人放置在這裡的呢?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3,最後一個問題,神奇的工程就在眼前,那麼,一目國、獨目人,究竟是傳說還是現實?難道一目人其實和我們不是同一種人,他們背後有天外來客,他們是在天外來客的指導下建成了這個奇蹟工程?這個工程有墓葬、祭祀之外的某些其他用途嗎?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這次考察匆匆結束後,王明哲把自己這次探險的經歷撰寫成論文,介紹到了整個考古學界,他期望著能有人來解開一目國背後的秘密。

但是,他這一等就等了40年,直到2005年,學界才為這個遺址正式命名——三海子古石堆,並且給出了一個統一的合理解釋: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古希臘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說的這個到過一目國的希臘人(Aristeas)確實存在,他有一篇遊記記錄了這趟旅行。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記載一目人的希臘詩人阿里斯提亞斯

遊記中記載,他從黑海出發向東,先到了伊塞頓(Issedones)人的領地,然後是獨目人,接著是格里芬人,最後是希波伯裡安(Hyperborean)人。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專家們分析,這裡的伊賽頓人是中國歷史上的烏孫或者大月氏的祖先,也就是張騫出使西域,準備和他們聯合夾擊匈奴的族民。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烏孫與月氏

這裡的格里芬人是斯基泰人的祖先,斯基泰人也就是西方人口中雅利安人的一支世代居住在阿爾泰山附近,他們被稱作“黃金的守護者”也是合理的。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斯基泰

因為,阿爾泰山自古盛產黃金,至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狗頭金就是在阿爾泰山草叢中撿到的,關於阿爾泰山、黃金、地球歷史的傳說,我們後面會專門分享,今天先把這些遠古線索捋清楚。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中國最大的狗頭金

遊記中最後記載的那個希波伯裡安人,其實是西伯利亞人的另外一個音譯,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鮮卑人。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遊記中的伊賽頓、格里芬、希波伯裡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對應,唯獨這個一目國,所謂的阿里馬斯普(Arimaspi)找不到對應,這是為什麼呢?

專家們接著解釋,在斯基泰語中arima是一的意思,spi是眼睛的意思,古希臘人對一目人的瞭解是聽斯基泰人講的,於是,這個詞讓希臘人對一目人信以為真,其實這不過是一個以訛傳訛的神話而已。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顯然,寫遊記的那位古希臘人並沒有親身到過阿爾泰,也沒有親眼見過一目人。因為,arimaspi在當地語言中並不是一隻眼的意思。這其實是一個句子,翻譯過來,應該是“孤獨的守望者”。結果“孤獨的守望者”到了斯基泰人那裡就成了“一隻眼”,然後“一隻眼”到了希臘人那裡又成了“一目人”,這簡直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以訛傳訛的教科書案例。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但是,這個說法顯然無法說服所有人,因為,除了古希臘的記載,東邊還有中國文獻記載呢,為什麼《山海經》《淮南子》中也有一目國,一目人的記載?還和古希臘文獻一致的雷同,將他們定位到了阿爾泰山的草原上?

接著,專家們又說了,一目可能是他們打仗時用來嚇唬敵人的面具,而愛好者在這裡反問,那一目為什麼不能是遠古太空人的頭盔?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愛好者說,古希臘人在2700年前,確實沒有見過一目人,他們只是記載了一個比2700年前還要遠古很多的當地傳說,但是,這個傳說絕非空穴來風,因為中國這邊還有更豐富的線索。

接著愛好者拿出了兩個甲骨文,分別是“蜀”字和“白”字。這兩個甲骨文不正是對一目人的形象化描繪嗎?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蜀與白

這兩個甲骨文背後分別有一段流傳至今的遠古傳說。

第一,蜀地的彝族一直堅信,自己的祖先就是一目人,後來一目人和當地人結合,進化成縱目人,縱目人再進化就成了和現在人一樣的橫目人。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這個傳說是有考古發現的,比如三星堆的縱目青銅面具。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其次,古老的東夷傳說中也說,與黃帝並列的除了炎帝以外,還有一位白帝,這個白帝就是一目帝,而這個白帝后來被中原神話稱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主西方,西方和阿爾泰山的方位相呼應,金天氏和阿爾泰山的別名阿爾金山相呼應。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歷史上記載,白帝比黃帝先到中原,居住在今天的山東一帶,蚩尤就是白帝的部下。而少昊部族的祖先叫太昊,在東夷傳說中,太昊就是伏羲氏。伏羲和女媧是兄妹,他們是人首蛇身,科技發達的種族。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於是,結合著上面的傳說,愛好者們編織出這樣一個段史前故事:伏羲、女媧的種族科技非常發達,在遠古時代就可以太空飛行。他們戴的頭盔讓他們看上去是一目,他們可能是先進的天外來客,也可能是地球土著的史前文明。總之,他們在阿爾泰山創造了部族,這個部族就崇拜一目。至於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阿爾泰山這個地點,很明顯,這裡盛產黃金。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前面我們的故事中已經用很多例子說明了,黃銅、黃金的意義,獲取資源,是遠古太空人對地球、對人類感興趣的原因。

但是,後來阿爾泰地區發生了一場非常大的災難,災難迫使他們遷徙,他們分別向東、向東南方遷徙,離開了草原,於是,這就有了古蜀國的蠶叢和東夷的少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不斷的與當地部族結合,一目信仰慢慢消失,到了今天,一目信仰只隱約地保留在古老的甲骨文中。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自稱源自伏羲的少昊金天氏,他們的傳說中,為什麼很少提到女媧呢?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這可能是因為,女媧並沒有從災難中逃脫,面對大災難,女媧選擇犧牲自己,為她的子民爭取到了撤離的機會。那這場大災難究竟是什麼呢?神話中的“女媧補天”是不是就是在拯救這場災難?在阿爾泰山的考古發現中,我們似乎還能找到非常重要的線索,我們下期接著分享。

《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塵封四十年的考古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