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開鑿大運河的歷史原因及意義

詩曰:

蒼茫茫的汴河水,千古向東流,曾經走過的龍舟喲,浩浩慢悠悠。沖天的號子是千古絕唱,千迴百轉迴盪在虹鄉的古渡口……

楊廣開鑿大運河的歷史原因及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歷經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開鑿大運河

隋朝初年,從經濟方面來看,北方地區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連年戰亂,大量人口南遷,糧食生產已經滿足不了社會需要。開皇十四年(594年),“關中大旱,人飢。上幸洛陽,因令百姓就食。從官並淮見口賑給,不以官位為限”。與此同時,南方地區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隋唐以來,江南地區的經濟地位日益突出,有“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之稱。因此,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決南北糧運問題,就成了統治階級的當務之急。

從政治方面來看,隋王朝的建立並不等於國家統一的全面完成,江南門閥士族階級與以關隴集團為核心的隋朝中央政權之間矛盾尖銳,鬥爭日益激烈。為了維護國家統一、鞏固新生政權,加強對東南地區的政治統治和經濟、軍事控制,隋煬帝開鑿東南方向的大運河就顯得十分必要。

從軍事方面來看,隋煬帝開鑿永濟渠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軍事運輸的需要,即為了溝通攻打遼東的兩個水陸軍事基地——東萊(今山東掖縣)和涿郡(今北京)。

從隋煬帝個人來看,巡幸江南、遊歷各地,可能也是開鑿運河的原因之一。

楊廣開鑿大運河的歷史原因及意義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道路,開鑿大運河的意義可以簡單概括為以下五點:

1、促進了南北交通運輸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極大的加強了政府對國家政權的集中統治;

2、它加強了歷史上各個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使得當時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到;

3、加強了各個地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使人與人之間能夠更好的通過和相處;

4、促進了運輸業的發展,使南北糧草的運輸更加的方便;

5、對後世的經濟發展也起了巨大的作用,為後世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內容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