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春秋戰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始,至秦國滅齊完成統一大業止,前後五百年有餘。而在較早的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尚“

以禮治國”,列國間雖明爭暗鬥,甚至也不把東周王室放在眼裡,但明面上還是遵循周禮古制。這一時期,列國間基本上遵從“尊王攘夷、仁義制霸”的模式開啟國際競爭。可以說,一部春秋史,實則列國爭霸史

瞭解這段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春秋五霸”,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楚莊王、秦穆公。然而,歷史上關於“春秋五霸”的界定實際上存在著頗多爭議,尤其是對於宋襄公,爭議最廣。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春秋五霸

說到這位宋襄公,可能都聽說過關於他的一些典故,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宋襄之仁”了。實際上這個典故成語的意思可不是什麼褒義詞,其意類似於“大愚若智”和“婦人之仁”。那麼具體是怎麼回事呢?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現象頗有意思,除了宋襄公之外,在那個時代留存下來的很多典籍中還有很多以宋國人為主角的寓言故事,而且多是以“愚人”的形象呈現。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宋國真的“傻子”特別多?且聽九州為你一一解開這些謎題。

數典問祖——宋襄之仁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齊桓公駕崩之後,齊國陷入內亂,原本列國間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局勢突然間失去了平衡,稍有實力的國家紛紛躍躍欲試,期望能夠繼承齊桓公的霸主之位。

列國中表現的最為急切的便是宋國和楚國了

在齊桓公去世後的第二年,宋襄公瞅準了機會出兵協助齊孝公成功奪得齊國君位,雖然宋國國力尚弱,卻想借此“義舉”並憑藉其公爵國地位來壓服列國。然而,以楚國為首的一些國家並不買賬,反而激發了楚國藉機嘗試問鼎中原的念想。因此,在隨後的幾年間,宋、楚兩國圍繞中原霸權展開了直接的爭鬥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宋襄公會盟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在宋襄公的極力要求下,宋、齊、楚三國相約於宋國舉行諸侯會盟。同年秋,楚國、陳國、蔡國、許國、曹國以及鄭國都來到了宋國,齊國魯國託故未至,而楚國雖然與會,心裡卻打著其他算盤。宋襄公未採納公子目夷提出的帶兵前往的建議,認為那樣有失“仁義”,於是輕車簡從便去赴會,不料在會場上,楚成王突然發難將其生擒並扣押,這就尷尬了。幸好後來在魯僖公的調停下才被釋放。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春秋時期列國地理示意圖

此次會盟不僅沒有達成目標,反而遭遇奇恥大辱,這讓宋襄公顏面掃地。有道是此仇不報非君子,於是在次年(即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不顧公子目夷公孫固的勸說,聯合衛國、許國和滕國等周邊小國共同討伐鄭國(當時的鄭國是楚國的保護國)。鄭國於是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心裡暗罵:“宋襄公你個老小子,剛把你放回去,居然還不知道天高地厚,看我怎麼收拾你。”於是親率楚國大軍前往鄭國迎擊。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泓水之戰示意圖

最後,兩國軍隊在宋國邊境的泓水(古河流名,故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遭遇,當時宋軍駐屯於泓水北岸,楚軍自南岸渡河北上。眼見著這麼好的進攻良機,公子目夷建議“半渡而擊”楚軍,定可不費吹灰之力重挫楚軍,然而卻遭宋襄公的堅決反對,眼睜睜的看著楚軍安然渡河。這還沒完,宋襄公看到楚軍陣容不整,擺出一副將“仁義”、“君子”之風進行到底的姿態,堅持等到楚軍完成列陣之後才下令發起攻擊,結果宋國軍隊慘敗,宋襄公負傷狼狽逃走,之後因傷勢過重沒多久便掛掉了。如此行軍打仗,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曠古奇作”,每每提起,無不讓人捧腹。而此戰,便是著名的“泓水之戰”或稱“泓之戰”。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宋襄公的“仁義”之師

泓水之戰後,宋國一蹶不振,徹底淪為一個二流國家。後世將宋襄公這樣謹守“武德”和“仁義”而不知戰機稍縱即逝的迂腐之舉,稱其為“宋襄之仁”。

寓言中的宋人形象——宋國多愚人

實際上,除了宋襄之仁這個真實的典故外,春秋戰國時期關於宋人的的寓言故事多如牛毛。例如我們比較熟知的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其主人公就是宋國人,還有諸如智子疑鄰鄭昭宋聾狗猛酒酸等相對不為大眾所熟悉的寓言故事

筆者在此為大家將這些典故和寓言故事整理羅列如下:

  • 寓言——揠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一文中提到,說宋國有個農夫,非常期盼田地裡的禾苗能夠快快長高,於是突發奇想、不辭辛苦的將每一株禾苗拔高一節,然後志得意滿的欣賞著自己的成果,結果第二天起來一看,田裡的禾苗全枯萎了。這個寓言後世用以比喻急於求成卻適得其反。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拔苗助長

  • 寓言——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一文中說,宋國有一個懶漢農夫,偶然間一次看見有一隻兔子從草叢中飛速竄出,結果撞死在樹上。這個農夫一手拎著白撿的兔子,一邊若有所思。次日,他又來到這顆樹下守候,一天沒有便再等一天,從此他不再種地,日日守在樹旁,等待奇蹟再次出現,最後他餓死了。這個寓言用於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守株待兔

  • 寓言——智子疑鄰《韓非子·說難》中說到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個富人,家裡的牆因下雨被損壞。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好,必定會有盜賊進來。”好心鄰居也提醒過他同樣的話。結果當天晚上他家果然失竊,富人因此稱讚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者是那個鄰居。這個寓言告誡人們要尊重事實,不可向宋國富人一樣僅憑藉親疏和感情來判斷是非。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智子疑鄰

  • 寓言——狗猛酒酸《韓詩外傳》中提到,宋國有個賣酒的人,他賣的酒原本非常好,但就是無人前來沽酒,以至於這些酒長期擱置都變酸了。賣酒人不解其中緣由,有一長者告訴他,是因為他養的狗太兇,大人都不敢讓自己的孩子來買酒。比喻環境惡劣,前進困難,也比喻權臣當道,阻塞賢路。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狗猛酒酸

  • 典故——鄭昭宋聾:春秋時期,宋國和鄭國一樣,長期夾在齊、晉、楚等大國之間求生存,但兩國的風格卻迥異,鄭國人靈活多變,善於外交,而宋國人卻比較固執已見,墨守成規。晉、楚兩國開戰在即,為探視宋、鄭兩國的態度。楚莊王派公子馮經過鄭國出使晉國,而派申舟借道宋國出使齊國,並特意交待兩人不要向鄭宋兩國國君申請借道,而是直接按計劃好的路線前往,以測試兩國的親疏和反應。申舟說:“鄭國人明智,宋國人糊塗。公子馮沒事,而我必死無疑!”楚莊王說,宋國人如果幹蠢事,我立即出兵討伐他們給你報仇。申舟無奈只能把兒子託付給楚莊王,然後出發。果然使團一行經過宋國時被扣押了,宋國的重臣華元對著申舟怒言:“路過宋國不預先申請,這是根本不把宋國放在眼裡啊,你當我們已滅國了嗎!殺了你,楚國肯定要滅宋國。一樣都是滅國,何足懼哉。
    ”於是斷然殺了申舟。而公子馮如經過鄭國卻毫髮未損,安全抵達晉國。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楚莊王派人出使

這些故事,或寓言或真實典故,其實所描繪的都是宋人迂腐守舊、刻板教條、不知變通的“愚者”形象,用現代人的話來講,真是智商讓人著急、情商為零。

“宋國多愚人”的偏見如何產生?

實際上,關於宋國愚人的這類寓言故事或典故還有很多,比如重帶自束不龜手藥宋人名母等,限於篇幅不再一一列舉。總之,在先秦時期的史料或名家著作中所提及的寓言故事中的傻子,多半為宋國人,筆者不禁疑惑和感慨,宋國人這是招誰惹誰了?為何列國之人對於宋國會有如此的偏見?筆者翻閱史料大概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 首先,追本溯源,從宋國的立國起源說起,宋國立國的特殊性成為它被黑的一個主要原因。

先秦時期,每個朝代都比較崇尚禮儀,對待前朝遺孤同樣也是禮遇有加,周天子也不例外。周武王伐商紂王后建立了西周,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封前代虞、夏、商三個王朝的子孫以王侯名號,封地在陳、杞、宋

並立國留祀,史稱“三恪”,以示敬重。也就是說,前朝殷商的後代被封在宋國,國都定在商丘(今河南商丘),而其第一代國君是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可別小看了宋國,它可是公爵國,在王、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下,宋國的地位和待遇極高,宋國人被允許使用天子禮樂進行祭祀,可以說是貴族中的貴族。

這樣的身份地位就必然造就了兩個問題:

一是,宋國人的傲嬌之氣,處處以“高貴的客人”自居。

宋國人是被滅的殷商人的後裔,又是公爵國,自號“禮儀之邦”,特別講究禮儀和所謂的“仁義”,這一點我們可以從

宋襄公和開創儒家學派的孔老夫子身上得以驗證。宋襄公可以說是宋國人的這種情懷的一個縮影和形象代言人;而孔子雖出身於魯國,但他的祖輩卻是從宋國逃難去的魯國,包括他臨終之前也說了自己是殷人之後裔。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微子封宋

宋國人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周王室的客人,而且是高貴的客人,在制度和傳統上自成一派,也不願放低姿態與周圍列國交流。在這樣的國家風氣和傳統之下,處處講仁義道德、文明禮貌,難免給其他諸侯國的人留下呆板、固執、頑固不靈的印象。這一點在戰國那個禮崩樂壞的紛亂時期更加顯得格格不入和不合時宜了。

二是,面對宋國人的傲嬌,其他諸侯國卻不買賬,並視其為“前朝餘孽”和“異類之邦”,不與之同流。

《荀子》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周朝下設71個諸侯國,其中魯國、晉國、韓國等都是周天子本家的姬姓國;而餘下的秦國、趙國、齊國等都是幫周朝打天下的功臣之國。

大家不難想象,宋國作為“前朝餘孽”而被封為公爵國,很多諸侯國是內心很羨慕嫉妒恨的。宋國你低調做人還好,這倒好,你不僅不低調,還那麼傲嬌和高調,不招人厭惡和鄙夷才怪。因此,宋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國際關係上是比較封閉和孤立的,沒什麼國際友人,常常被視為“異類之邦”,不願意與之同流交好。

以上兩方面,從宋國本身立國的特殊性造成的影響,直接導致了宋國不招人待見,他們的墨守成規被視為是食古不化甚至看為“傻子”,所以宋人經常被黑便不為奇了。

  • 其次,宋國是經商聖地,商貿繁榮,然而商人的社會地位卻很低下,這是宋國被黑的另一個原因。

商人最開始是指夏朝時“”這一部落的人,其祖先是首領“”,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分封在商邑,是為閼伯。夏中期時,商國誕生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王亥,是為契的六世孫。他開始飼養家畜並馴服牛馬,還發明瞭雙轅牛車,用牛代替了人力長期的搬運。此後,商國之人紛紛用牛車開始在周邊部落和小國間做起了中間商,倒賣各自所需的物品。各地部落的人一見到商地之人架著牛車來了,便會大喊:“商人來了,商人來了”。等到商湯時期,商國的手工業已相當發達,尤其是

紡織刺繡更是獨樹一幟,有“宋繡”之稱。為了削弱夏朝的實力,商湯伊尹的建議下,讓國中婦孺抓緊時間織布刺繡,用精美的繡布換取了夏朝各地大量的糧食。後來在夏桀殘酷無道時,湯便順勢揭竿而起滅了夏朝,建立商朝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雙轅牛車

由此來看,商地自古就有營商之風,這是宋國人其祖宗的看家本領,而王亥也因此被稱為“華商始祖”、“中斌財神”,而商地之人因善於經營之道,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所倒賣的物品稱為“商品”。此外,中國古代第一位商業理論家計然也是宋國人。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王亥商隊交易示意圖

然而,等到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周朝之後,商人雖然亡了國,但是仍然被封在商丘故地獨立成國,其經商之道不輟,從商之人並未斷絕,列國之間走南闖北四處倒賣之人,多數還是商朝遺民。

雖然在當下,商人擁有這很高的社會地位,和“成功人士”等同,但是在周朝甚至之後的很長時間裡,“重農抑商”思想是社會主基調,商人的社會地位是極為低賤的。人們普遍認為商人投機鑽營、精於算計,只追求利益而不注重道德,所以對他們有天然的敵意和蔑視。而這恰恰也成了作為殷商遺民宋國人屢屢被黑的一個重要原因。

  • 再次,宋國不治而亡的衰敗過程,成了法家名家藉以諷喻吸取教訓、變法圖強的最好案例。

在諸子百家學說著作中,

《孟子》、《列子》、《莊子》、《戰國策》、《呂氏春秋》以及《韓非子》裡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宋國人,且其形象大多負面。而提及這類寓言故事最為頻繁的莫過於《韓非子》一書了,書中除了宋人杞人衛人鄭人魯人齊人等也都紛紛成了其筆下的愚人故事的主角。筆者以為,這個中的原因無非就是這些國家都先後不治而衰或是不治而亡。其中鄭、衛、魯三國分別在公元前375、254、256年被滅,宋被齊閔王所滅,而後齊國也因無道被五國合縱攻打導致迅速衰落。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韓非子》

在韓非子看來,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不主動實施變法以富國強兵(後期的齊國也是),都是因為“不治”才導致國運衰敗。因此在那個“逞干戈,尚遊說”的戰國時代,將他們的經歷作為前車之鑑,通過愚人故事的方式加以加工,藉以諷喻吸取教訓、變法圖強的重要性。而韓非子作為法家集大成者,對於變法和耕戰極為推崇,自然更加鄙視喜歡營商又固守成規的宋人。因此,雖同為亡國者,但是宋人卻成了典型中的典型,自然被黑的最慘。尤其是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的機械迂腐、愚守戰爭禮儀仁義導致最終敗亡,更是成了宋人形象的代言人,廣遭鄙夷。

  • 第四,文化上的差異,也是造成宋人被排斥和詆譭的一個原因。

此外,宋國人被黑還有文化差異的原因。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這些寓言故事中的主角多是宋、衛、魯、齊,而這些國家在地理位置上都是處於黃河下游地區。

要知道,在夏商周時期,對黃河流域下游的族群,統稱為“東夷”(彼時,以黃河上游中原地帶為中心,東為“夷”,南為“蠻”,西為“戎”,北為“狄”)。而另一傻子盛產地楚國在當時常常被稱為“南蠻”,他們與地處西方的趙、魏、韓、秦等國存在文化和習俗上的差異,因此容易被排斥,甚至是被詆譭。

綜上,正是由於上述四個方面的原因,才導致“宋國多愚人”的歷史形象。而這種見諸百家著作而廣為流傳形成的宋人形象,其實存在著明顯的偏見和抹黑,並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

筆者眼中的宋國和襄公

雖然歷史上對於宋人的形象多抱有貶抑之情,但至少在筆者的眼中,這個從公元前1040年立國至公元前286年覆亡、享國七百五十五年的古老諸侯國,有著與其他諸侯列國截然不同卻又處處散發著淳樸、高貴的國家氣質,閃耀著文明與開化的智慧之光,踐行著講規則、重禮義誠信的道德體系。

  • 膏腴之地——八水過宋同時也是四戰之地

《漢書·地理志》中記載:“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陽、濟陰、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壽張,皆宋分也。”宋國所處位置,周邊有齊、晉、楚三個大國鼎力環伺,夾雜著鄭、衛、魯、陳等無數小國,其版圖最大時跨有今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之間,面積達十萬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國都商丘。宋地歷來是交通水運中心,素有“八水過宋”之稱。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宋國的地理位置

其得天獨厚、沃野千里的地理條件,雖然讓其成為周朝時期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卻因無天險可據且無強大軍隊守護,使其在春秋戰國數百年內成了大國頻頻覬覦的天然目標,典型的四戰之地。

  • 弭兵會盟——國際關係調停專家

人們印象中的宋人多迂腐固執,不懂變通。但翻閱史料,筆者發現宋國可是那個時代有名的國際關係調停專家。這一點,可以從兩件大事見證。

一是如前文所提宋襄公在齊國內亂之際扶助齊孝公順利登上齊國君位,並號召諸侯會盟休兵以從新建立新的國際和平體系,雖然被楚國攪局,但至少得到了周邊其他諸侯國的默認,他也藉此成為五霸之一。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弭兵會盟

二是在晉、楚長期爭霸導致周邊小國戰火紛飛、民生繚亂之際,宋國先後發起併成功組織了兩次“弭兵會盟”,為諸侯各國帶來的長達半個世紀的和平時光,實屬難能可貴。因此說,宋國雖不是強國,但其不懈的干預和調停,讓原本紛亂不堪的國際形勢歸於平靜。

  • 商貿繁盛——營商文化發祥地及發展經濟的絕對高手

如前文所述,自“微子封宋”始,早在夏朝中期,商地便誕生了中國第一位商人王亥,進入周代以後,宋國的商業更是突飛猛進的發展,湧現出一批以盈利為目的、自備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大商人,並且誕生了中國第一位商業理論家計然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計然

宋國商文化繁榮昌盛,一個重要的表現在於極大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陶、睢陽(即宋城)亦一都會也……彭城亦江東一都會也”。宋人沿襲祖上營商傳統,勤勞奮進、開拓創新,極大促進了貿易文明的發展,以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為中心,輻射周邊城池,春秋戰國後期,又將濟水北岸的陶邑、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等地發展成為國際經濟超級都會,其中陶邑為後世贊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的最著名財富聚集地,相傳范蠡化名陶朱公便是在此營商成為商業巨賈。此外,宋國的紡織、刺繡等收工業也極為發達,著名的宋繡傳承至今。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宋都古城


由此可見,宋國不僅是中華營商文化發祥之地,同時也是發展經濟的絕對高手。

  • 文明璀璨——儒、墨、道、名四大思想發祥地,有“中國聖人文化圈”之稱

宋國不僅商業繁榮,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環境,更有深厚的殷商文化底蘊加持,使其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聖人輩出的中樞之國。創立儒家思想學派的孔老夫子雖生於魯國,但卻是殷商後裔,其倡導的理念與商地之傳統文化頗為契合;創立墨家學派的墨子出身於宋都商丘;道家思想二聖之一的莊子是宋國蒙人,即便是老子雖系陳國苦縣曲仁裡(河南周口鹿邑縣)人,但實際上此地距商丘不足100公里,其文化類似;而名家的創始人惠子也是宋國商丘人。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諸子百家

因此說,宋地素有“聖人之國”和“中國聖人文化圈”的美稱,絕非浪得虛名。

  • 禮儀之邦——古典仁義道德的最後堅守者

宋人本是殷商之後,是具有古典禮儀體系的國家,國人提倡古典仁義道德,筆者稱其為一種貴族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商人自古有“禪讓”制,這在商朝歷代君主中多有體現。其所體現的精神是一種“大公無私”的仁人君子之風,而這種風氣和傳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殷商後人。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一文中這樣形容宋地,“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

”。

其次,宋人營商文化極為發達,但絕少投機鑽營、不講誠信之舉,而是對財富的索取極為講究“取之有道”,營商規則和大義是非常鮮明的。這種規則意識亦影響了宋人的思維體系、政治體系和社會各角。

再次,周人所創立的禮樂制度體系,實際上源於殷商,所不同的是,商人對禮樂的固守情緒,遠勝於周人。商人制定了禮樂,商人奉之為圭臬並謹守,而周人在商禮的基礎上也制定了禮樂,周人的骨子深處卻未得到完全認同。因為周人認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即是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肆意踐踏周禮的根源所在,亦是古典禮義之貴族血脈斷絕的緣由。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周公制定周禮安天下

由此,正如前文所述的“宋昭宋聾”和“宋襄之仁”,宋人所表現出來的迂腐、講原則、不變通的特點,雖受列國之人鄙夷和嘲諷,但在筆者眼中卻是尤為可貴的一種堅守,不為權所折,不為利所誘,不為色所勾,亦不為力所屈,何其難得。

  • 宋襄之仁——一個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心中理想的殉道者,淳樸而高貴

實際上,從“築臺忘母”等其他典故中也可見,宋襄公確實是個堅守仁義不為外界所動的篤定信仰之人,雖然作為一國之君,為了一國之利益和百姓之福祉,不可過於機械迂腐,但確有可貴和可取之處。對於其在“泓水之戰”中的表現,歷史上對其評價不盡相同,不乏肯定和褒揚之辭。例如

《春秋公羊傳》這樣評價:“臨大事而不忘大禮。”而《吳越春秋》中也對宋襄公的品德有這樣的評價:“宋襄濟河而戰,春秋以其多義。功立而名稱,軍敗而德存。”宋襄公雖然戰敗,但他淳樸而高貴的優良品德得以流傳。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築臺望母的襄公

宋襄之敗,是對貴族精神和規則的嚴格遵循,是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心中信仰的殉道者。所謂“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體,有君而無臣。以為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也。”這即是將他自己與周文王相提並論,其內心固守的信仰其實就是貴族精神的標準。在上古時代的軍事作戰中,“勿殄老幼”、“勿憐傷病”這樣的規定其實都是“仁義之師”所必備的最基本戰爭素養。只不過,這樣的上古規則和仁義之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早已淡然無存。

因此說,宋國的貴族風格彌足珍貴,但又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宋襄公的仁義之舉雖被世人嗤之以鼻,但在筆者看來堪稱對上古遺風堅守和實踐、雖死不悔的真君子,品質淳樸而高貴。

結語

宋國作為前朝後裔、商賈之鄉、滅國亡者、東夷蠻人,被貼上了迂腐刻板、守舊愚頑的標籤,在戰國那個急於破舊立新、旦夕興亡而枉顧禮義和誠信的紛亂時期,很不幸地被世人樹為愚人的樣板。而作為宋國愚人形象代言人宋襄公,其在“泓水之戰”中所表現出的“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更為宋人形象做了最好的註腳。人們自然而然地在腦海中固化出“愚蠢=宋襄公=宋國人”的等式。

宋國“傻子”多?你不要被騙了,告訴你真實的宋國!

九州配圖:有信仰的宋襄公

然而,這種見諸百家著作而廣為流傳形成的宋人形象,其實存在著明顯的偏見和抹黑,並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宋人所表現出來的迂腐、講原則、不變通的特點,雖受列國之人鄙夷和嘲諷,但在筆者眼中卻是難能可貴的一種堅守,一種不為權所折,不為利所誘,不為色所勾,亦不為力所屈的高貴品質。

1.《先秦諸子與中國文學》

2.《韓非子》

3.《韓詩外傳》

4.《孟子》

5.《史記.貨殖列傳》

1.圖片多源於網絡,首先感謝圖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本文為個人觀點,如有錯誤之處和觀點不一,請留言探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