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宇宙人生奧義,夠每個人參悟一輩子

《易經》蘊含的精義妙理《易經》蘊含的宇宙、人生之精義奧理,在今天仍有重大參照作用和啟發意義的,至少有如下多個方面:


《易經》的宇宙人生奧義,夠每個人參悟一輩子


1.漸進發展規則,生滅盛衰過程:事物往往經歷由少而長,由低而高,由弱而強,由萌芽、發展、壯大再逐漸走向衰亡的階段,這在《乾》《漸》等卦中有較突出的反映。

例如《乾》卦各爻由龍潛伏水中,到露出地面,到躍起半空,到飛到天上,再飛到極高處,順次取象,層次井然。飛到天上是春風得意、可以盡展平生抱負之時;而飛至極高處則過猶不及,故“有悔”,意味陷於困境,開始走向下坡。

《漸》卦六爻描述鴻雁如何從河灘開始逐步登高,最後“其羽可用為儀”,意味生命完結(同時也是另一新循環的開始),便同是以象徵、比喻手法體現上述生滅盛衰、週期變化的道理。《乾》《漸》等卦爻辭形象地說明,世間任何事物都不會長盛不衰,恆久不變。假如自詡英明神武,曾一度威風八面的秦皇、漢武等輩能及早領悟此一《易》理,便不會惑於方士之言,去大肆勞師動眾,徒然追尋那長生不死之藥,作白日飛昇的美夢,而為天下後世譏嘲了。誠如唐代詩人李賀所云: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馬詩》之二十三)

回看今天的世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美國成唯一超級霸權大國,躊躇滿志,頤指氣使,自以為“飛龍在天”,可以為所欲為,但自2001年“九一一”遇襲,接著揮軍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卻泥足深陷於所謂的“反恐”戰爭多年,又經歷金融風暴、經濟衰退、財政危機等重重打擊,在連番摧折之下,國力虛耗,元氣大傷,債臺高築,窘態畢呈,其驕橫不可一世的氣焰已遭重挫,霸權地位大大動搖。它是否正步以往法、德、英等曾相繼稱雄於世的“列強”先輩的後塵,不可逆轉地逐漸走上“亢龍有悔”的衰頹之路,已越來越引起寰球輿論的熱議和關注。

而形成對照的是,中國自八十年代“文革”終結、改弦更張以來,尤其是近十年(2001-2011)中,已從韜光養晦的“潛龍勿用”,到快速冒起,呈現“見龍在田”“或躍在淵”之生氣蓬勃的發展態勢。


《易經》的宇宙人生奧義,夠每個人參悟一輩子


2.物極必反,窮則生變:《乾•上九》之“亢龍有悔”,《坤•上六》之“龍戰(接)於野”,《否•上九》之“傾否,先否後喜”,《泰•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既濟》之“初吉,終亂”,以及六十四卦以《未濟》為結束等等,無不反覆說明這一道理,顯示出十分可貴的辯證思想。

《坤》為純陰之卦,至上六爻,窮陰極寒,急需陽氣灌注,於是便有“天龍接地”(實際是彩虹垂野),天地交合,復生萬物之象。《否•上九》是《否》卦最上一爻(“否”,音痞,是閉塞不通、壞劣不善之意,可指壞人壞事),《否》卦到了盡頭就要傾覆其否,令情況由壞變好,所以有“先否後喜”,即“否極泰來”之兆。《既濟》之“初吉,終亂”剛好相反,是開始吉利,最終出亂子,意味情況將會由好變壞,即由《既濟》向《未濟》轉化,所以如果佔得此卦,君子當居安思危。而以《未濟》卦終結《易經》全書,也無非藉此昭告世人:事物發展不會窮盡,“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經歷變化的洗禮之後,又會重新出發,展開一段新的旅程;世界就如是生生不已。

《易經》除闡明上述生滅盛衰、窮變通久的發展演化規律之外,還蘊含其他不少有關宇宙人生的至言妙理。


《易經》的宇宙人生奧義,夠每個人參悟一輩子


3.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乾》卦《象》傳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象》傳雲:“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君子當效法天體之堅毅剛健、周流不息,從而孜孜不倦地奮發自強,建功立業;同時,又須效法大地之坦蕩遼闊,修養成優良的品格,以廣博的襟懷包容萬物,承擔責任。這種精神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柱石之一,亟須珍視,並予以發揚光大。

4.主中正,無過無不及:六十四卦每卦由上、下兩經卦(三畫之卦稱為經卦)組成,每卦六爻,從下往上數,一、三、五爻為陽位,二、四、六爻為陰位。若陰爻居陰位、陽爻居陽位,謂之得正位;凡位正者有利,反之則否。又,二爻為下卦之中位,五爻為上卦中位,爻居中位多吉,故《易•繫辭》雲:“二多譽,四多懼;三多兇,五多功。”可見“中正持平”,不偏不倚,遵從正道,不採偏激、極端立場,不走歪門邪道的重要。

5.貴得時,與時偕行:凡事總要合乎時宜,量力而為,根據不同的地位、條件與情況,看準時機,該行則行,該止則止,不可怠惰,也不可妄動、躁進。


《易經》的宇宙人生奧義,夠每個人參悟一輩子


如:《乾•初九》雲:“潛龍。勿用。”《需•初九》雲:“需於郊,利用恆。無咎。”(譯:守候在郊野,利於有恆心。沒有禍患。)需,就是守候。那是由於時機尚未成熟,條件還不具備,故需要忍耐、等待。而《大有•上九》雲:“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譯:上天保祐他。吉祥,無所不利。)則是因為條件醞釀成熟,行動時機已至,故可全力出擊,大展宏圖,一切如有神助,無往而不利。

這些都告訴我們凡事不可勉強而為,一切必須“應乎天而時行”,進止有度。若時機未至便不宜行動,而不要違背客觀條件,自以為是,執意自行其事。否則,重則頭破血流,一敗塗地;輕亦無功而返,或事倍功半,浪費許多人力資財。反之,若時至而不行,則又會錯失機會,虛擲光陰,釀成無窮的懊悔。

6.滿招損,謙受益:《益》卦最後受損,而《謙》卦諸爻皆吉,正是明白昭示這一做人處事的道理。《益•上九》雲:“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譯:無人助益他,有人打擊他。如立志不夠堅定,兇險。)幸運之人多順境,久而久之,志得意滿,忘乎所以,最後頭腦發熱,以為可以想做就做,定必路路暢通,能人所不能,結果終於泡沫爆破,噩夢來臨。無論歷史與現實,也無論戰場、商場、賭場、考場、情場,或者政壇、股壇、體壇、藝壇、講壇,以至社會人事許多重大紛爭與機會競逐,從來都不乏“欲益反損”“驕兵必敗”的深刻教訓。再來看《謙》這一卦,每一爻都是吉利的,在《易經》全部六十四卦中,僅有《謙》卦是如此。其寓意已經明白不過,毋須多言了。


《易經》的宇宙人生奧義,夠每個人參悟一輩子


7.尚和諧,陰陽互補:《易經》裡,每當陰、陽爻相應則吉,相遇則通。比如卦爻辭中數見“得尚”(得同心之友相助)之語,皆指相關的陰、陽爻有良好的感應、互動、協同關係。8.行變革,順天應人:社會需要和諧,才能穩定發展,但又不能藏汙納垢、姑息養奸,故問題累積到一定時候,就要著手解決深層次矛盾,除舊佈新,革故鼎新,令發展進一臺階,開創新的局面。《革》卦《彖》辭:“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正是用自然界的四季更替,說明人類社會也應適時變革的道理。

9.主張德治、仁政,反對霸道、苛政。這在《臨》卦中有最清晰的反映。該卦言統治術,除“甘(拑)臨”(以拑制的高壓手段統治民眾)為“無所利”之外,其他“鹹(感)臨”(以感化方法治民)、“鹹(諴)臨”(以和手段治民)、“知臨”(以明智之道治民)等等都是“吉”或“無咎”,可見《易經》作者的政治取向。

10.中心誠信,無往不利。在《易經》裡,“孚”引申義為“信”,對於上天、神靈而言,是一心一意地虔誠信奉;就人際關係而言,便是同心同德,忠誠守信。(自然也就意味著相互信任)

(整理自《經典之門》,包括“先秦諸子”“哲學宗教”“歷史地理”“文學”四卷,為我們閱讀經典指引方向)


《易經》的宇宙人生奧義,夠每個人參悟一輩子

名譽主編 饒宗頤,陳鼓應 吳震 馬彪 康震 等著

文化,她其實一直長在我們心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她又何曾湮滅?

在這喧囂的時代,大陸港澳臺40 位大家帶你一起重溫55 種中華元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