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臥雪:他因為“太宅了”傳為美談

袁安臥雪:他因為“太宅了”傳為美談

袁安臥雪圖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宅”會成為一種美德。

這不禁讓覺得現實有點“尬”,於是乎在家身中“孤毒”,竟渴望一味“好響出去丸”來解乏。

“宅”其實不只是時下之美德,在古代也有一則有關閒人的美談。

這位閒人(不是慶國的範閒),下大雪了在家裡睡大覺,領導過來考察,發現他沒有給政府添亂,就舉薦他去做官。

這個故事載於《後漢書·袁安傳》李賢注引晉周斐《汝南先賢傳》:

“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袁安臥雪:他因為“太宅了”傳為美談

《汝南先賢傳》輯本註釋


袁安臥雪的典故便源於此。有的也稱“袁安困雪”。

意思是有一年發生雪災,洛陽縣令外出考察災情,看到許多人家掃雪開路,爭相出門乞討。縣令走到袁安家門口,見到大雪封門進不去。縣令說袁安可能凍死了,讓人清除門前積雪。破門而入後只見袁安躺在床上,身體僵硬,一動不動,就問他為何宅在家裡?袁安說:“這大雪天人人又冷又餓,我不應該外出添亂了。”縣令覺得他說得好有道理,真是個“大賢人”呀,就推薦他當公務員。

“孝廉”指“孝順親長,廉潔正直”,是漢武帝時期設立的一種選拔、任用人才的一種科目。

在東漢,想要做官,“孝廉”是必考科目。此外,還有茂才、明經、方正等察舉科目。儒家推崇“仁政”,那麼施政之人一定要德才兼備。

“孝廉”的本意是好的,但後來逐漸變味,淪為士族門閥壟斷官場的一種特權,阻礙了真正有德有能之人從政。在兩漢及魏晉時期,普通讀書人(寒族)想要從政就必須討好、巴結這些世家大族。

這種現象,在今天雖不是主流,但在地方上也很常見。故而,有識之士也時而發聲,要警惕這種挾“舉賢不避親”論調為官僚世襲之私利開路。

袁安臥雪:他因為“太宅了”傳為美談

後人想象中的袁安歷史形象

“袁安臥雪”的典故聽起來很美好,但經不起推敲


正因為兩漢官場世襲罔替,世家豪族把持社會的上升通道,所以我才會覺得袁安這枚宅男的“臥雪奮鬥”不過是後世權貴寫給後世讀書人一個美麗的幻想。

袁安是誰?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但他的一位曾孫的名字一定如雷貫耳,他就是與曹操爭天下的袁紹袁本初是也。

《三國演義》中說袁紹出身豪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就是說,到了袁紹這一代,家裡已經出過四位宰相級別的“國家領導人”,真是威震天下。

汝南袁氏的發跡就是從袁安開始的。《後漢書》載“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經,為太子舍人”。

南朝史家范曄在撰《後漢書》時,並沒有援引“袁安臥雪”的典故。袁安之所以能夠走上仕途,是因為詩書傳家,祖父袁良所習《孟氏易》的家學淵源。

《孟氏易》是官方認可的“明經科”之一,學得《孟氏易》就掌握從政的金鑰匙。

袁安的祖父官至“太子舍人”,掌東宮宿位,還兼管秘書、侍從等職務,後來做到成武縣令。可以說其祖父這一代,已經為袁安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袁安臥雪”的史料出自哪裡呢?它出自晉周斐所著《汝南先賢傳》。這本書早已經丟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在我們能看見的是殘存於古籍中的隻言片語。

《汝南先賢傳》是范曄撰寫《後漢書》的重要參考史料。《後漢書》郭憲、周舉、蔡順、陳蕃等人列傳,都參考了周斐的《汝南先賢傳》。

范曄才華橫溢、治史嚴謹,陳寅恪先生評價范曄作《後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范曄在寫袁安本傳時沒有采納“袁安臥雪”這條史料,恐怕也是因為這個故事經不起推敲。


1.周斐撰寫《汝南先賢傳》有重振汝南名士的政治威望之嫌


據《隋志》載,周斐為魏人,但生平不詳。清代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說周斐“嘗官汝南中正”,可推測周斐由魏至晉,經歷了兩個朝代。因為“九品中正制”在曹魏時代設立,在三國歸晉後成形。

中正官的主要任務是品鑑和推舉人才。魏曹芳時,司馬懿執政,於州置大中正。可見,周斐與汝南關係密切,而且汝南就有品藻人才的文化傳統。

如汝南名士劭傳、許靖兩兄弟就辦了一個牛氣轟天的“琅琊榜”(月旦評),品鑑天下英才。

周斐深受其影響極大,對汝南名人推崇備至。汝南袁氏在東漢“四世三公”政治聲望,影響了大批士人(門生故吏滿天下)。可以說袁氏家族是汝南士人的一面精神旗幟。但自曹操打敗袁紹後,汝南袁氏遭到清洗,汝南士人政治地位逐漸潁川寒士取而代之。

不難發現,周斐作《汝南先賢傳》,主要是記錄汝南地方名士的嘉言善行,甚至有可能杜撰了“袁安臥雪”的橋段,其意圖不免有“振起舊風,清我邦族”之嫌,以挽救自汝南士人江河日下的政治地位。


袁安臥雪:他因為“太宅了”傳為美談

傅抱石作《袁安臥雪圖》


2.“袁安臥雪”的橋段試圖證明袁安清貧高潔、捨己為人的高潔品格


袁安從來就沒有窮過,更別談到了要去乞食的地步。袁安的祖父袁良拜師學習孟氏《易經》,後通過明經取士,這就不是普通的農家子弟就能做到的。

曾國藩做官後感慨:“吾曾氏由衡陽至湘鄉,五六百載,曾無人於科目秀才之列。”意思是說,我老曾家,從宋朝到清朝,五六百年了,連一個秀才都沒出過。

足見,古代要培養一個讀書人多麼的艱難。

普通農戶家裡要出一個讀書人,通常要窮數代的努力,如果家裡不是大地主,根本就負擔不起讀書的費用。

袁安他爺爺當過太子舍人、成武縣令,家裡必然有莊園,經濟實力遠甚於普通人家。袁安從小就跟父親學易,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

青年時代的袁安作為一枚資深宅男,因為發生雪災在家睡大覺,也被傳為美談,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3.“袁安臥雪”的典故並非原始史料,其真實性存疑


周斐與袁安並非同一時代之人,兩人相差了一百多年,雖然編撰汝南名士事蹟的初衷,意在重振汝南士人影響力,但相隔久遠不免有錯漏之處。

這個典故一個非常明顯的bug就是袁安所在的汝陽縣(今河南周口商水縣)與河南尹所轄的洛陽縣相距300多公里。一個洛陽縣令怎麼會冒著雪災跑到汝陽縣來考察災情呢?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袁安客居洛陽時發生的事情。這個說法也不妥,因為“舉孝廉”是每個郡縣推舉人才的大事,一個郡國20萬人才能舉薦一位“孝廉”。

這樣一個多麼稀缺的名額,當地人搶都來不及,何況一個外鄉來的袁安。就算要舉薦袁安,也是汝南郡的縣令來推舉。

所以,范曄的《後漢書》沒有寫“袁安臥雪”,是覺得這條“宅男美談”的修飾痕跡也太糙了,難免刻意吹捧之嫌。


袁安臥雪:他因為“太宅了”傳為美談

范曄《後漢書》


“袁安臥雪”的故事是歷代文人墨客爭相吟詠的題材


“袁安臥雪”的真實性雖然值得商榷,但袁安這個人還是了不起,他參與了楚王英謀反案的審訊。這件案子當時不亞於明朝的“胡惟庸案”,大量功臣貴戚、朝廷大員牽連其中。

漢明帝要求嚴肅處理,但袁安審訊後,寫了一封奏疏,並附帶了一份無關人員的名單。別人都認為他會觸及天威,沒想到他不畏生死,頂住了壓力,明帝同意了他的奏報。史載“帝感悟,即報許,得出者四百餘家。”

袁安也因此一舉成名,奠定了他在東漢政壇上的地位。和帝時期,外戚竇氏專權,袁安也不畏權貴,堅持士人的道義,凡事以國家之念為先,在知識分子當中享有盛譽。

後來袁安官至太僕、司空、司徒等職,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始。有人說,其福報在於他德行與仁愛,這是一個家族發跡最好的風水。

蔭福後代,後世子孫自然興盛。

“袁安臥雪”的典故是歷代文人墨客爭相創作的題材。陶淵明就有“袁安困積雪、貿然不可幹”的詩句來褒揚貧士之志。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注《後漢書》,特意加上“袁安臥雪”的史料後,受到後世文人的讚歎。


袁安臥雪:他因為“太宅了”傳為美談

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影視形象


古今畫家也不甘落後,自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創作《袁安臥雪圖》便一發不可收。其畫作因不問時令,雪中有芭蕉,天馬行空、超凡脫俗,被北宋的沈括稱讚“造理入神,囧得天意”。

只可惜,此畫作自沈括見過後,就失傳了。後世文獻當中也只留下“雪中芭蕉”四個字,供人遐想和談論。

元初畫家顏輝所畫《袁安臥雪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明代畫家周臣也作此畫。今人有傅抱石於1943年創作的《袁安臥雪圖》,在2009年拍出672萬元的高價。

“袁安臥雪”為後世文人描繪了一個清貧高士的不俗操守,它所形成的一種文化心理深深地激勵著士人修身養性、格物致知,等待著致仕從政,為民造福的機會。

吾輩“奉命宅家”,卻心繫疫區,感同身受,不宜虛度光陰,“學習強國”乃自勉!固然不及“袁安臥雪”之高潔,也自當是“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自有神”。


參考文獻:

1.范曄《後漢書》

2.李賢注《後漢書》

3.鮑遠航:三國魏周斐《汝南先賢傳》考述

4.洪海安:章懷太子注《後漢書》的歷史貢獻

5.常偃憖:袁安困雪?一個被誤解或虛構的故事

6.如歌:王維畫了袁安臥雪圖,卻引發巨大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