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萧红:两个天赋极高、出身相似的女子,为何婚姻截然不同?

原标题:丁玲与萧红:主动之爱与被动之爱

01


丁玲与萧红:两个天赋极高、出身相似的女子,为何婚姻截然不同?

萧红和丁玲都是左翼阵营里的女作家。

鲁迅把萧红与丁玲做过比较,他说:“田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有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萧红去世太早,未能接替丁玲的文坛地位,不过,今天,萧红的读者不比丁玲少,她那金子般的文字,穿越漫长时光,仍然明亮动人。

丁玲与萧红,曾在山西临汾见过面,丁玲带西北战地服务团去临汾演出,萧红想去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们从临汾去西安,住了一个春天,白天谈心,晚上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丁玲惊讶于萧红虽然是个作家,却少于世故,自然而直率。丁玲也不是个世故的人,她比萧红大几岁,阅历丰富,觉得自己世故老练些。

那时,丁玲和萧红都开始了一段新恋情。

丁玲爱上小她十几岁的陈明,萧红与萧军的裂痕越来越大,与另一位东北作家端木蕻良越走越近。

丁玲不顾世俗压力与陈明结了婚,相伴终老。萧红也与端木蕻良举行了婚礼。萧红一生辗转过数个男人,与她举行过婚礼的,只有端木。

与丁玲寻到幸福不同,萧红的这次婚姻仍属不幸。战火纷飞里,她病体支离,急需有人照料,端木有段时间消失不见,让萧红倍感孤独,而端木,也因萧红承受了世人太多的呵责。


02


对丁玲和萧红来说,这都不是她们的第一次婚恋。

丁玲在遇到陈明以前,与胡也频、冯雪峰、冯达等人同居,并与胡马频、冯达生育一子一女。萧红也与汪恩甲、萧军等人同居,生育一女,还怀着一子。

丁玲的每次婚恋,都是她掌握着主动权。萧红的婚恋,每次都是被动的,她都是为了逃避狼狈生活而去依附某个男人,结果陷进另一种狼狈生活中。

两个都极有很高文学天赋,都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一个早年丧父一个早年丧母的女子,何以在婚姻上出现完全不同的结局?

这其中,有性格的因素,萧红性情忧郁,丁玲性情热烈;有健康状况的原因,萧红病弱,丁玲健壮。萧红相貌平平,丁玲风情美貌,丁玲考上过电影公司,要不是她不喜欢电影公司的氛围,可能做了演员。外貌上的优势,让丁玲比萧红更自信。

季羡林曾写道,他在济南上学时,胡也频在济南高中里教书,丁玲跟着来到济南,她穿着上海的最新式服装,脚踩高跟鞋,从坑坑洼洼的马路上走过时,经常要扶着胡也频才能迈步。在那些青年学生们眼里,丁玲宛如飞来的一只金凤凰,“浑身闪光,辉耀四方”,他们经常目不转睛地盯着丁玲的一举一动,窃窃私语。

丁玲与萧红:两个天赋极高、出身相似的女子,为何婚姻截然不同?


丁玲是个很有女性魅力也知道自己有女性魅力的人,萧红比起她逊色得多。


03


我觉得,丁玲与萧红不同的婚姻,更多的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丁玲父母的婚姻比较和谐。她父母的性格互补,丁玲的父亲,有点像萧红的祖父,性情温和,比较闲散,因为身体不好,他一生没怎么做过事。他天分很好,15岁考中秀才,去日本留过学,思想比较新潮。丁玲母亲余曼贞,性格刚强,她婚后随夫姓,改名蒋胜眉,巾帼胜过须眉,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窥见她的强势。

丁玲的父亲,对妻女慈爱,对朋友义气,牵马出城,空手而归。到他35岁去世时,他名下的财产抵消了债务,荡然无存。丁玲母亲只好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娘家。

父亲去世的时候,丁玲四岁。父亲在丁玲心中只有个模糊印象,对她影响最大的是母亲余曼贞。

丁玲母亲余曼贞是个奇女子。丈夫去世的时候,余曼贞三十岁刚出头,她的生活没有因为丧夫而灰黯,而是更丰富多彩了。丈夫去世以后,她生下遗腹子,她把儿子托付给家人照顾,自己带着五岁的丁玲到常德师范速成班去上学。丁玲上幼稚班,母女同校,成为校园一景。

丁玲与萧红:两个天赋极高、出身相似的女子,为何婚姻截然不同?

余曼贞在学校里是个活跃分子,她与向警予等七女生结拜为七姐妹,在她娘家起誓:“姐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如有违约,人神共弃!”丁玲称向警予为九姨。

常德女子师范停办,余曼贞又带着丁玲到湖南省立女子第一师范学堂上学,丁玲上小学部,仍然母女同校。因生计问题,余曼贞第二年到桃源去教书,她一边教书,一边开展社会活动,与冯玉祥之妻李德全等人一起成立“妇女俭德会”,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还成立“天足会”,号召妇女放足。

余曼贞的自由与独立思想深深影响着丁玲,她上学期间就剪掉辫子,跟同学一起上街演讲,到贫民夜校教珠算课,落落大方,俨然一个小先生。


丁玲的同学也不同凡响,她在岳云中学上学时,跟杨开慧同学,后来又跟瞿秋白夫人王剑虹成为好友。在王剑虹的介绍下,她到上海平民女子学校读书,舅舅阻拦也没拦住她。丁玲登报解除与舅舅儿子的婚约,就去了上海。

在上海,丁玲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由湘西女孩儿蒋冰之变成美女作家丁玲。

丁玲敢于放飞自我,是有个强大的母亲给她托底。她剪辫子,解除婚约,到上海求学,母亲都没有阻拦她。她生了孩子,送回家去,母亲给她养,她可以继续去恋爱,去投奔心中的圣地。她安顿好了,母亲又会托人把孩子给她送过去。

丁玲与萧红:两个天赋极高、出身相似的女子,为何婚姻截然不同?

失去父亲,丁玲的家庭在精神上并不残缺,她的母亲是个慈母,也是个精神上的父亲。余曼贞这样强大的女人,是可以一人撑起一方天空的。

有个这样强大的母亲给自己做行为模范和精神支柱,丁玲对男人,有需求,没依赖。她仰慕冯雪峰,就跟胡也频、冯雪峰过三人行生活,喜欢陈明,她就大胆表白,毫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她曾经被捕入狱,她认为是冯达出卖她,出狱后决绝离去,与冯达终生不见,哪怕与冯达有个共同的女儿。


04


萧红的悲哀,是没有给她托底的。

萧红的祖父是个慈祥老人,萧红出生时,祖父已经六十多岁,萧红还上学,祖父就去世了。

萧红的母亲也去世很早,萧红八岁时,母亲病逝。萧红的母亲是个私塾先生的女儿,读过些书,思想仍然很守旧,她对孩子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就是个“打”字,萧红偷东西给邻居家的孩子,母亲就用铁叉叉她的腿。


丁玲与萧红:两个天赋极高、出身相似的女子,为何婚姻截然不同?

萧红的母亲有不得已之处,她不能公然违拗公婆。萧红祖父对萧红过于溺爱,母亲不能公然表达对公公的不满,只能向娘家人诉苦,说荣华(萧红小名)这孩子让他们惯坏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母亲没有给萧红树立一个解决家庭困境的榜样。

萧红的父亲在教育部门任职,在一个北方小城里,也算开明人士。他说他与萧红母亲“夫妻伉俪最笃”,其实由于性格的原因,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他没有给予妻子足够的尊重。他的妻子儿女都“怕”他,不像丁玲父亲对丁玲母亲那样欣赏,呵护,有平等观念。

丁玲与萧红:两个天赋极高、出身相似的女子,为何婚姻截然不同?


萧红的生长环境是畸形的,一边是父母的打骂恐吓,一边是祖父的溺爱纵容,前者让她生叛逆之心,后者让她以为世界上会有人无条件爱她,她寻寻觅觅,总也找不到无条件的爱。这让她看人眼光非常差。

一次择偶错误不奇怪,谁初次走进婚姻时,也是一张白纸,不知道可以画出什么样的图画来。次次选择错误,所遇非人,就有自身的原因。

萧红眼光差的原因,就在于无人给她托底。她逃出家庭,孤立无援,只能仓促委身于一个男人才可生存,离开这个男人以后,又必须依附上另一个男人,不然,战火纷飞,衣食无着,一个女子,如何乱世生存呢。


05


丁玲与萧红的婚姻与爱情,让我们看到,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家是多么重要,父母的坚强与关爱是多么重要。家是一个人最安全的港湾,知道身后有个灯塔永远亮着一盏灯,一个人才可以放心远行,倦了,累了,可以回来,停泊,休憩,而不是茫茫大海,没有去处。

内心强大的父母,是垫在儿女脚下的一块石头,哪怕不小心踩进烂泥,有那块石头垫着脚,也可以把脚拔出来。没有那块石头垫脚的孩子,会越陷越深。

愿我们,做个内心强大的父母,给孩子一个避风的港湾,做个内心强大的儿女,给我们日渐老去的父母,一个安全的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