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不是我們喜歡老車,而是我們喜歡的車都老了


  如果還有印象的話,是不是對下面這幾款車印象深刻呢?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日產碧蓮,這是第二代W40型,曾經大規模進口到國內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方方正正的內飾也是濃濃的80年代風格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那個時候的日本車比較喜歡用褐色內飾以及絲絨座椅面料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豐田考斯特二代目,運營了20年司機仍讚不絕口的大有人在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還有考斯特三代目,兩代考斯特幾乎同時存在於國內市場上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馬自達T3500(Parkway)中巴,曾經也進口到國內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T3500輕卡,前臉和中巴幾乎一模一樣

  到了90年代中後期,曾經的康福來公司消失了,中北、中日等公司也不見了蹤影,隨之一起消失的還有那些考斯特、碧蓮和T3500中巴。而在80-90年代一段時間內,重慶本土的汽車企業也開始競相造出“山寨版”的中巴,重慶3403廠造出了山花中巴,這是一臺前輪前置,頗像豐田第二代Dyna的中巴車。

重慶專用汽車廠和重慶客車廠以日產碧蓮為對象,也造出了各自的中巴車。

  不過這些車型後來都因為技術落後、質量低劣被時代淘汰。在1997年重慶直轄以後,市政府將不定期線路交給私營出租車公司經營,於是一批新的出租車公司重出江湖——互邦、鑫隆達、市租、渝江、國泰等,它們引入了金龍的兩款中巴作為運營車輛。一款是廈門金龍XMQ6700,這是一款技術源自梅賽德斯-奔馳O303,發動機後置,但由金龍客車二次開發(縮小比例和尺寸)的中巴客車;另一款是當時金龍蘇州公司的XMQ6703,這款車的技術來自三菱扶桑Rosa,採用前置發動機,兩款車的售價都不到20萬元。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廈門金龍第一款客車XMQ6700,技術源自梅賽德斯-奔馳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後來自主研發的城市客車,前後摺疊門,這款車曾在重慶大量運營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不過原型車其實是它,梅賽德斯-奔馳O303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金龍版本的O303,幾乎忠於原作,連塗裝都比較像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金龍蘇州公司引進了三菱扶桑羅薩,自己造出了“小金龍”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這就是當年在重慶大規模運營的XMQ6703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金龍Rosa同時期的三菱扶桑Rosa

  這算起來,也算是三菱扶桑的Rosa間接參與了中國的公共交通事業,只是名氣不如豐田考斯特和日產碧蓮那麼大,它和馬自達Parkway更像是劃過天空的流星,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其實在日本,中巴除了我們熟悉的考斯特、碧蓮和羅薩(Rosa)外,還有一款五十鈴的Journey也比較出名,至少在1993年以前五十鈴還沒有“求助於”日產時是這樣的。為什麼在日本會出現這四款中巴?原因再簡單不過,這四家廠商都有輕型卡車生產線——豐田(日野)Dyna、日產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Cabstar(參數|圖片)、三菱扶桑Canter以及五十鈴ELF(本來還有馬自達Titan,只是後來也淪為了OEM產品)。在平臺共享的原則下,在輕卡底盤上扣一個客車外殼,再將懸架和NVH優化一下,7米中巴便應運而生。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五十鈴Journey

  進入90年代,五十鈴開始了業務線調整,

在1993年將BL和BE這兩款擁有20年曆史的Journey中巴與日產碧蓮(Civilian)整合,於是便推出了W40以及1999年的W41車型,實際上它們都是碧蓮的OEM產品。而碧蓮作為一款在亞太地區以及南美洲暢銷的中巴,它的歷史並不算長,正式叫碧蓮是從1971年開始的。第二代車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款式,是在1982年誕生,直到1999年才換代,共有17年曆史。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1999年推出的第三代碧蓮,產品型號為W41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後來的第三代碧蓮雖然在街上不容易看到,但憑藉著良好的口碑,它甚至成為了中國領導人出行的座駕。

  其實相對於豐田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柯斯達(參數|圖片)而言,三菱扶桑羅薩(Rosa)也比較常見,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1988-1994年,現代還以Mighty為名在韓國貼牌生產羅薩,而在1994年之後,現代借羅薩的技術先後推出了Chorus和County,後者也就是2003年華泰現代生產的康迪中巴(現在已經在四川現代投產)。相比考斯特,羅薩的命運比較悲慘(和三菱一樣曲折)。70年代中日關係改善,國內進口了一批羅薩用作涉外旅遊;在1997年廈門金龍又推出了採用羅薩技術的7米中巴(前面有提到這個案例),配備朝柴發動機,從那時候開始,“羅薩”又開始活躍在國內市場上。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現代康迪(County),第一代車型,1998款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最新一代三菱扶桑羅薩,據說戴姆勒和悅達集團達成了協議,可能會引進這款車

  最後來說說我們最熟悉的“考斯特”吧——其實這個名字最能喚起人們的回憶。1978年改革開放後,以豐田柯斯達以及海獅為主的日系客車蜂擁而至進入國內,在那時候國內汽車格局缺重少輕的背景下,旅遊業以及運輸行業對進口的柯斯達都有很大的需求量,像柯斯達這種乘坐舒適、空間寬敞、做工細緻的日系中巴很快被奉為高端。柯斯達除了是最先進入國產的日系中巴外,它的車身還有一個特色,採用了客車界比較領先的衝壓式車身,相比那些還在使用“蒙皮+骨架”的仿製品,這無疑是柯斯達確保可靠性的最好手段。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1994年《汽車之友》報道的1992年全新第三代B40考斯特,當年的資訊不發達,所以信息會比較滯後

  上一次《汽車之友》報道豐田“考斯特”推出換代新車還是在1994年,在1992年10月15日,第三代“考斯特”(B40款)全新亮相,算一算時間,到今天這代車已整整持續生產了24年,足以堪稱是一款經久不衰的商用車。

  從進口時的“考斯特”到如今國產後的柯斯達,豐田Coaster這款中巴車已經在中國人的心中深深紮根,不論李逵還是李鬼,都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和時代變遷的見證者。柯斯達是為數不多不分階級併為全民服務的車型,毫無疑問的中巴界常勝將軍。可以說,上至中央領導人、下至普通百姓都乘坐過這款車。

  

兒時常常乘坐的中巴車你還有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