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北农村的,有谁知道“借比”是啥意思吗?你们那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我愿做一束光


作为一个老东北,当然知道问答说的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那就是邻居的意思。就是不知道问答所说的“借比”两个字是不是有据可查的官方书面文字,还是口语。说实话,本人也没有深入探讨研究过东北话“jiebi”是哪两个字。因为东北有太多这样的方言口语,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玻棱盖子”是膝盖的意思,“恁枯搋的”“稀恁”就是表示道路泥泞,当然也引申为某件事情办砸了很糟糕的意思,等等这样的方言口语很多很多,那么又有谁知道这些口语的书面写法呢,具体是哪些字呢!不要说写出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现在可能很多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就是说,都说不上来了。所以,才有了问答提出的这个问题来考大家了。那么再回来说说“借比儿”,我的老一辈人口口相传都是这样称呼邻居的,那也就一样跟着这样叫了,当然也更知道是邻居的意思。那么要说书面文字,按我的理解应该是“借壁儿”可能比“借比儿”更贴切和准确,因为我知道好久以前的民房很多都是连脊的,就像现在的单元楼房,共用一堵间壁墙。那么“借”就是委婉的表示“共用”、“依附”和相互“依靠”之意,“壁”当然就是墙壁,长此以往就称邻居为“借壁儿”或者“借壁子”了,也就是这个称谓的由来。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啊!


就是说说而已


东北的方言"借比"就是隔壁的意思,虽然隔壁住着也是邻居,但邻居的含义较广,邻居多指东西院,前后院住着较近的住户,"借比"是指连脊房,中间只隔着一道间壁墙的住户。如一座四间房,开有两个门,住着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就是借比子,因共享一个山墙,应称做借壁,叫白了就说成"借比"了,以前东北农村有这样一句话"亲戚远来香,借比邻居高打墙",因为住的较近,易因锁事产生矛盾,所以借比之间这道分界墙还是高筑一些好


乐行天下xopowo


界比邻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东北的方言了去了,什么(嗯那,耶隔,不远遐)我要说的这个更有意思,大家都知道火柴吧,但我亲老姨确把火柴叫自搂火,记得有一次我老姨去我大姨家,我大姨在哈尔滨宣化街住,我老姨去电池厂商点买火柴,告诉服务员给我来包自搂火,当时就把服务员整懵逼了,哈哈哈😄、


仇本学


在东北有好多方言都令人莫名其妙。就比如“问题”中的“借比”,当然知道是指的“隔壁”。但出处无从知晓。相对于汉语有可能是日、韩(朝)、满语等不得而知。我八四年参加工作上班的时候,木匠师傅还在使用日语称呼“起钉器”为“八路”,大多数人称草垫子为“榻榻米”(第二个“榻”儿音lē——勒)。这都是日语外来语。主要是日本在东北经营几十年,一些语言文化已经开始融合。所以,地方方言难免会融入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文化。况且,中、日、朝(韩)、漫等语言本身并没有交大的根本差异,可以看做是“同宗”文化。


顽石补天


界比就是邻居的意思,咱们东北贼嘎达方言城市多了,管扫帚叫条扫嘎达,管一瓶酒叫(服务员给我来一棒子啤酒)管干啥去叫嘎哈去,管青蛙叫蛤蟆,管蜻蜓叫吗列,管别闹了就别扯犊子啦…就说这些吧![大笑][大笑][捂脸]



zhenneng嘚瑟


借比更应该是借壁,以前我家的老房子和邻居家就是一个房山,以前穷,为了省钱。两家一起盖房子,中间一个大山,就像现在一个单元里的几家。现在这个词代表的是左邻右舍,挨着的两家,而不是广义的邻居。其意思比邻居更亲近。如果我们东北人说,我俩是借壁,那就是说这两家紧挨着。


无赖122970773


借壁,两家共用的墙壁。相互借光的意思。

马玉子,马入子,上马用的凳子,代替上马石的矮板凳。

取灯,点灯用的火种。

乌拉的正体写法是〔靰鞡〕,一种用整张皮革做成的雪地鞋,里面填满〔靰鞡〕草,用以保暖。后来有了棉胶鞋,因为是棉的,能代替〔靰鞡〕,人们就叫它棉〔靰鞡〕。

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各有方言,所谓的一方水土一方人,说话语言发音的差异,产生了异读误音。


庭荫啭莺


借比两个字不对,应该是“界壁儿”,本义应该是紧挨着的墙外是另外的人家“界”指边界。“壁”指界线不用划线以墙为界。所以称:“界壁儿”。解释不清,纯属娱乐。


盘锦扬帆


在我们河北唐山也有这种说法,方言也是自古留传下来的。既然是邻居的意思,我认为不应该是‘借比’这两个字,而是‘界壁’这两个字。因为在过去的老房子邻居之间只有一面墙,这面墙是最先盖房的人家的,而后来盖房的人家借助邻居家的墙而盖,省去一面墙就省工省力。而这面墙的地基就是界线。现在农村条件好了,盖房时就各自有自己家的墙体。而两邻的院墙还是一面,这面墙就叫‘界壁墙’。邻居也称为‘界壁’。时间久了,各地方言的音也有所不同。把‘壁’变成上声而且儿化。


用户146608812237荷花


八十年代总听我奶奶念到远亲不如近临,近临不如对门,有时也说借比儿实际就是临居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