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流感病毒在寒冷的冬天更容易传染?

军机处留级生


什么叫一些啊,是全部好吧~

流感最最高发的月份是11月至来年1月,正好就是全国大部地区的冬季。这很违反直觉,一般都认为潮湿炎热的环境微生物才活跃,为啥又干又冷的冬天,流感病毒反而更易在人群中大范围传播呢?

要说这其中的道理啊……其实科学家也不知道。但他们进行了合理的猜测,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这一呢,就是寒冷环境下,人的抵抗力会下降,这也就是为啥总要提醒大家防寒保暖的原因。能量都用来对抗寒冷了,病毒呢就有机可乘了,所以不管是感冒还是流感,都不是冻的,是挨冻了,病毒乘虚而入而已;

这二呢,是干燥环境下,包裹着病毒的飞沫,会快速蒸发,只留下更轻更细微的颗粒悬浮,从而使得病毒在空气当中停留的时间大大延长,进一步增加了被他人吸入的机会。而潮湿环境呢,不是不适合病毒生存,而是飞沫短时间会落地,空气中悬浮的反而少,所以传播力就弱了。这也是多雨雪洗刷的冬季,流感就会少爆发的原因了~

鉴于这两点呢,给到大家的建议有:

1,干燥的静稳天气,也就是温暖多雾霾的秋冬季,出门要做好防护;

2,居家多通风、日常勤洗手;

3,关注天气变化,适时添减衣物;

4,注意营养、勤加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不入流的大刘


一项新的发现可能解释为什么流感病毒在寒冷的冬天比在温暖的月份更容易传染。研究人员发现,在冬天的温度下,病毒的外壳硬化成橡胶状凝胶,可以在病毒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时保护它。然而,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护凝胶熔化成液相。但是这种液相显然不足以保护病毒免受自然环境的侵害,因此病毒失去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小组的一项发现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流感病毒在寒冷的冬天比在温暖的月份更容易传染。

研究人员发现,在冬天的温度下,病毒的外壳硬化成橡胶状凝胶,可以在病毒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时保护它。然而,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护凝胶熔化成液相。但是这种液相显然不足以保护病毒免受自然环境的侵害,因此病毒失去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

“研究结果为阻止冬季流感爆发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杜安·亚历山大说。“现在我们明白了流感病毒是如何保护自己,使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我们可以想办法干扰这种保护机制。”

流感病毒通常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流感病毒会导致轻微到严重的疾病,有时会导致死亡。

2007年10月,研究豚鼠的研究人员显示,患流感的动物在较冷的温度下比在较暖的温度下更容易感染其他豚鼠。

在目前的研究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磁共振技术,这种技术是在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膜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实验室开发和测试的,用来创建病毒外膜如何对温度变化做出反应的详细指纹。该研究的资深作者约书亚·齐默伯格博士解释说,病毒的外膜主要由被称为脂质的分子组成,他是NICHD细胞和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的主任。这个分子家族不与水混合,包括油、脂肪、蜡和胆固醇。

齐默伯格博士和他的同事发现,在略高于冰点的温度下,病毒的脂质覆盖物凝固成凝胶。随着温度接近华氏60度,覆盖物逐渐融化,最终融化成糊状混合物。

齐默伯格博士说,很明显,较低的温度会导致病毒形成橡胶状外壳,可以承受人与人之间的旅行。他补充说,一旦进入呼吸道,体内温暖的温度会使覆盖物融化成液态,这样病毒就可以感染新宿主的细胞。

“就像你嘴里的药物💊一样,保护层在进入呼吸道时会融化,”齐默伯格博士说。“只有在这种液相中,病毒才能够进入细胞感染它。”

然而,在春天和夏天,温度太高,病毒膜无法进入凝胶状态。齐默伯格博士说,在这种温度下,单个流感病毒会变干并变弱,这将有助于解释流感季节的结束。

齐默伯格博士说,这一发现为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破坏病毒并防止其传播的策略可能包括寻找破坏病毒脂质膜的方法。

在寒冷的温度下,坚硬的脂质外壳可以抵抗某些去污剂,因此一种策略可以包括检测更有效的去污剂和洗手方案,以阻止病毒的传播。

同样,齐默伯格博士补充说,流感研究人员可能希望研究,在受严重流感影响的地区,人们是否可以通过呆在比平时温度更高的室内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于生病。

这项发现发表在3月2日的《自然化学生物学》在线版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