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七品縣令送錯300兩銀子,不料8年後連升三級,成一品封疆大吏

有句老話叫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清朝一名叫做吳棠的小知縣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無心之舉,竟然會改變自己的一生。

嘉慶十八年七月,吳棠出生在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鎮三界村一個平民家庭,史書記載他“家奇貧,不能具膏火,讀書恆在雪光月明之下。”封建社會里,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便成為了唯一的出路。

清朝七品縣令送錯300兩銀子,不料8年後連升三級,成一品封疆大吏

經過十年的寒窗,吳棠在道光十五年(1830年)就中了舉人,這時的吳棠意氣風發,他才27歲的年紀,當時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吳家人都認為,吳棠將來的成績不可限量。然而事情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吳棠並沒有受到重用,而是賦閒在家,當時當官是需要錢的啊,吳家勢單力薄。自然沒有巴結的本事,一直到了1849年,在朝廷的舉人大挑(選舉那些不曾出仕的舉人做官)中,已到中年的吳棠才補任了一個7品的江蘇桃源縣縣令。

清朝七品縣令送錯300兩銀子,不料8年後連升三級,成一品封疆大吏

吳棠並沒有因為不受重用而頹廢,在擔任縣令期間,勤於政事,常改裝出行,訪貧問苦,以禮化民,以文治縣,親治匪患和水患,為政三年境內大治。因此三年後,他被調往了更加富裕的淮安府清河縣。

清朝七品縣令送錯300兩銀子,不料8年後連升三級,成一品封疆大吏

咸豐二年,邳州大水,歲荒盜熾,由於吳棠在清河縣知縣任上嚴禁胥吏苛派,嚴禁賭博,嚴治盜賊,政績非常的好,因此清廷委派吳棠署邳州知州。這也是他目前所做的最大的官,但是基本按照管理,吳棠等舉人出身的沒有勢力官員,做到這個四品官,也就到頭了,對此吳棠倒也沒有什麼不滿足,而是繼續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但是讓吳棠震驚的是,隨後的日子裡,他一路高遷,先是擔任徐海道員,隨後在1861年升為江寧布政使(二品),代理漕運總署,最後出任四川總督,和李鴻章、張之洞等朝廷重臣一樣,成為一品封疆大吏。

清朝七品縣令送錯300兩銀子,不料8年後連升三級,成一品封疆大吏

數年之內,連升三級,吳棠做了什麼?原來在8年前的道光年間,當吳棠還是七品清河縣縣令的時候,舊交湖南道員劉某去世,其子扶棺回籍,吳棠派人捎帶300兩銀子去穿上捎給劉家人,結果僕役來到了河邊,看見了一艘守靈的船停在此地,僕役一問,果然是某道員的棺槨,不假思索的呈上了三百兩白銀,說這是縣令的慰問,船上的姐妹接過銀錢,千恩萬謝。

清朝七品縣令送錯300兩銀子,不料8年後連升三級,成一品封疆大吏

僕役回家稟報,吳棠嚇了一跳,劉某什麼時候有兒子了?再派人去打探,原來碼頭上有兩艘船,另外一艘是安徽皖南道惠徵靈柩,這事情弄了件烏龍,僕役想將那三百兩銀子要回來,卻被吳棠阻止,他又親自送給了劉家人三百兩,同時對於亡故的惠徵,也親自上船祭奠哀悼,惠徵兩女兒看見素味平生的吳棠如此禮遇,非常感激。暗自記下了這個人。

清朝七品縣令送錯300兩銀子,不料8年後連升三級,成一品封疆大吏

而後來兩女兒當中的姐姐被選入後宮,成為咸豐帝的貴妃,在咸豐死後垂簾聽政,這也就是慈禧太后,故而吳棠也被報恩,因此官運亨通。這個故事被記錄在了國史館總纂官員惲毓鼎《崇陵傳信錄》當中,真實度是非常高的。

吳棠能夠一路高升和他自己的辦事能力也離不開關係,但是慈禧提拔讓他的地位更加水漲船高,相信吳棠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當年的善意,會帶來如此般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