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的“麒麟童”與京劇麒麟童的誤解故事,是真是假?

近年,一直流傳著侯寶林的老師朱闊泉與麒麟童周信芳的一個故事,說是1933年初夏,京劇大師周信芳進京獻藝,一時轟動京城,三天的票預售一空。朱闊泉前往廣德樓拜會麒麟童,不料,因沒買上票,被門房擋了駕,朱闊泉說:“我是朱闊泉,是麒老闆的朋友”。門房說:“那好,請朱先生稍候,待我去稟知麒老闆。”說完,急匆匆來到後臺,報知周信芳,周信芳沉思了一會兒,說:“在北平,我沒有叫朱闊泉的朋友?”門房說:“朱先生胖胖的……”周信芳說:“不敢認,請回吧。門房回到門口,對朱闊泉說:“麒老闆不認識你,沒你這個朋友,請回吧。”只羞得朱闊泉無地自容,氣衝腦門兒,一跺腳,好!這個朋友不交了!朱闊泉越想越窩囊,好你個麒麟童!我收徒弟就叫“麒麟童”!非羞辱羞辱你不可!後來朱闊泉收了三個徒弟,大徒弟姓李,起名“李寶麒”;接著收了“小酉兒”為徒,起名“侯寶麟”;後又收了姓王的徒弟,起名叫“王寶童”,結果“寶麒寶麟寶童——麒麟童”全齊了,遂了朱闊泉的願。解放後,侯寶林為了消除這場誤會,便將“麟”改為“林”了,這便是“侯寶林”的由來。

這個故事廣為流傳,那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呢?首先先來分析一下背景:解放前藝人地位低下,但京劇藝人還是大大的高於曲藝藝人的,京劇藝人被稱為“戲子”,曲藝稱做“玩意兒”,馬志明先生就說,解放前,曲藝藝人自稱戲子,那都是往臉上貼金,這麼低的地位,很難想象這位朱先生能有這麼大的氣性。

相聲界也有有地位,有名氣的,比如那個年代的張壽臣,如果這個故事是張壽老,真有可能,朱先生在相聲界,地位、名氣差很多,如果不是徒弟中有侯寶林這位日後的大師,估計朱先生也會像很多老藝人一樣,只是家譜中的一個名字,根本不會有人提及的。更也不會有故事。

以上是分析,有沒有其他論證呢?首先,侯寶林和李寶麒一同拜師,侯先生為師兄,二人還搭活去東北跑買賣。侯先生為師兄,那就不是麒麟童了,那成麟麒童了。朱先生真有這個想法,可以賜藝名“侯寶麒”、“李寶麟”,沒這樣起,說明並無此意。

相聲界的“麒麟童”與京劇麒麟童的誤解故事,是真是假?

其次,在侯寶林先生的自傳中,記錄的為李寶祺,非麒麟之麒。難道也是李寶麒先生為了避免誤會,也改名了?這個無從所知,但侯先生改名一說,找不到任何記錄,而且可以肯定一點,侯先生絕對解放後沒有改名,因為解放前的報紙宣傳印刷的就是侯寶林。

麒麟說完了,再說說童。現在資料記載,王寶童先生1942年拜師,而朱闊泉先生1940年就故去了。難道資料有誤?其實不是,真相是王寶童先生是侯寶林帶拉師弟!這在侯寶林先生自傳中,明確記載,侯先生一生帶拉師弟兩人:王寶童、馬志明。

相聲界的“麒麟童”與京劇麒麟童的誤解故事,是真是假?

這就說明,王寶童先生的這個藝名,要麼是本名,要麼就是侯寶林先生給起的藝名,那就成,侯寶林與麒麟童有誤會了。反正這個藝名與朱闊泉無關,純屬巧合。朱先生都故去了,還能猜到徒弟侯寶林兩年以後會帶拉一位師弟?

我分析這個故事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當年傳出來,無非也是為了提高相聲藝人的地位,更多的是頌揚侯寶林先生的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