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的“麒麟童”与京剧麒麟童的误解故事,是真是假?

近年,一直流传着侯宝林的老师朱阔泉与麒麟童周信芳的一个故事,说是1933年初夏,京剧大师周信芳进京献艺,一时轰动京城,三天的票预售一空。朱阔泉前往广德楼拜会麒麟童,不料,因没买上票,被门房挡了驾,朱阔泉说:“我是朱阔泉,是麒老板的朋友”。门房说:“那好,请朱先生稍候,待我去禀知麒老板。”说完,急匆匆来到后台,报知周信芳,周信芳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北平,我没有叫朱阔泉的朋友?”门房说:“朱先生胖胖的……”周信芳说:“不敢认,请回吧。门房回到门口,对朱阔泉说:“麒老板不认识你,没你这个朋友,请回吧。”只羞得朱阔泉无地自容,气冲脑门儿,一跺脚,好!这个朋友不交了!朱阔泉越想越窝囊,好你个麒麟童!我收徒弟就叫“麒麟童”!非羞辱羞辱你不可!后来朱阔泉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姓李,起名“李宝麒”;接着收了“小酉儿”为徒,起名“侯宝麟”;后又收了姓王的徒弟,起名叫“王宝童”,结果“宝麒宝麟宝童——麒麟童”全齐了,遂了朱阔泉的愿。解放后,侯宝林为了消除这场误会,便将“麟”改为“林”了,这便是“侯宝林”的由来。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那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呢?首先先来分析一下背景:解放前艺人地位低下,但京剧艺人还是大大的高于曲艺艺人的,京剧艺人被称为“戏子”,曲艺称做“玩意儿”,马志明先生就说,解放前,曲艺艺人自称戏子,那都是往脸上贴金,这么低的地位,很难想象这位朱先生能有这么大的气性。

相声界也有有地位,有名气的,比如那个年代的张寿臣,如果这个故事是张寿老,真有可能,朱先生在相声界,地位、名气差很多,如果不是徒弟中有侯宝林这位日后的大师,估计朱先生也会像很多老艺人一样,只是家谱中的一个名字,根本不会有人提及的。更也不会有故事。

以上是分析,有没有其他论证呢?首先,侯宝林和李宝麒一同拜师,侯先生为师兄,二人还搭活去东北跑买卖。侯先生为师兄,那就不是麒麟童了,那成麟麒童了。朱先生真有这个想法,可以赐艺名“侯宝麒”、“李宝麟”,没这样起,说明并无此意。

相声界的“麒麟童”与京剧麒麟童的误解故事,是真是假?

其次,在侯宝林先生的自传中,记录的为李宝祺,非麒麟之麒。难道也是李宝麒先生为了避免误会,也改名了?这个无从所知,但侯先生改名一说,找不到任何记录,而且可以肯定一点,侯先生绝对解放后没有改名,因为解放前的报纸宣传印刷的就是侯宝林。

麒麟说完了,再说说童。现在资料记载,王宝童先生1942年拜师,而朱阔泉先生1940年就故去了。难道资料有误?其实不是,真相是王宝童先生是侯宝林带拉师弟!这在侯宝林先生自传中,明确记载,侯先生一生带拉师弟两人:王宝童、马志明。

相声界的“麒麟童”与京剧麒麟童的误解故事,是真是假?

这就说明,王宝童先生的这个艺名,要么是本名,要么就是侯宝林先生给起的艺名,那就成,侯宝林与麒麟童有误会了。反正这个艺名与朱阔泉无关,纯属巧合。朱先生都故去了,还能猜到徒弟侯宝林两年以后会带拉一位师弟?

我分析这个故事百分之九十九是假,当年传出来,无非也是为了提高相声艺人的地位,更多的是颂扬侯宝林先生的胸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