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灸,大療效,千萬別忘了這個治療類風溼的好方法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風溼性疾病,一旦確診伴隨而來的是反覆的疼痛與無休止的服藥,令患者痛苦不堪,更不用說其所帶來的關節畸形與功能喪失等不可逆的損害。因此

“如何治療”、“如何預防”幾乎是所有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其實除了常規使用的激素與免疫抑制劑外,中醫治療類風溼關節炎方法眾多,艾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方法。今天韋尼醫生就帶大家認識一下艾灸的神奇功效。


小艾灸,大療效,千萬別忘了這個治療類風溼的好方法


中醫將類風溼關節炎稱為“痺病”,“痺”者,即“不通”也。古代醫家診療患者時沒有超聲、核磁、抽血檢查類風溼因子這些先進手段,只能通過肉眼觀察。他們看到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普遍怕冷畏寒,居住環境潮溼陰冷者發病多、症狀重,且關節腫痛遇寒溼加重,保暖後可緩解,認識到這種疾病的本質是寒溼邪氣。


他們又看到類風溼關節炎可造成患者關節腫大畸形,或如雞爪,或如鵝頸,或如鶴膝,認為關節局部氣血運行不流暢,形成瘀血,寒溼與瘀血聚集在關節處導致關節腫大畸形。但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還沒有那麼多可用的中藥材,該用什麼治療呢?於是古代醫家將目光投向了擅長於溫經散寒、祛溼通絡的艾灸,並從此流傳下來。


小艾灸,大療效,千萬別忘了這個治療類風溼的好方法


艾灸是以艾絨為主要材料製成艾炷或艾條,點燃後燻熨或溫灼體表腧穴,具有溫經散寒、祛溼通絡、行氣止痛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療效確切,且操作簡單易行,價格低廉,目前已經發展成一系列治療方法。


1.直接灸


直接灸,也稱“著膚灸”,是將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上的一種施灸方法。由於直接接觸皮膚,直接灸被認為可給予穴位更強的刺激,即直達病灶。現有研究表明,直接灸可以明顯減輕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腫痛、晨僵的症狀,恢復關節功能。還有研究顯示直接灸可降低患者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等炎症指標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直接灸對穴位刺激強度大,起效較快,一般適用於形體壯實、皮膚緊湊的青壯年患者,體弱及老年患者不適用。由於直接接觸皮膚,直接灸需注意艾炷的厚度與治療時間,否則會導致皮膚燙傷破潰。


小艾灸,大療效,千萬別忘了這個治療類風溼的好方法


2.間接灸


間接灸,也稱“隔物灸”,即在艾炷不直接接觸穴位,而是二者之間以藥物隔開的一種施灸方法。

間接灸的特點在於可以同時發揮艾炷與藥物的治療作用,具有雙管齊下的效果。目前一般多采用隔姜灸,即以生薑片做為藥物放置於艾炷與穴位間,生薑具有良好溫通散寒祛溼功效。有研究顯示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隔姜灸的患者關節腫痛、壓痛、晨僵等症狀緩解的更為明顯,血沉、C反應蛋白指標下降更快。


與直接灸相比,間接灸作用溫和,逐漸起效,可用於絕大多數患者。在選擇間隔的藥物時需注意患者對該藥物無過敏反應,同時藥物切片不可過厚或過薄。過厚時,艾炷溫熱之性難以穿透藥物,藥效也難以充分發揮;過薄時,又有導致皮膚燙傷的風險。


小艾灸,大療效,千萬別忘了這個治療類風溼的好方法


3.懸灸


懸灸,也稱“隔空灸”,艾炷既不直接接觸穴位,也不接觸藥物,而是置於穴位上方,隔空進行施灸的方法。懸灸也適用於絕大多數患者,由於不與皮膚直接接觸,導致皮膚燙傷風險較小,適合長期使用。與間接灸類似,懸灸配合常規藥物治療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症狀緩解更好,炎性指標下降更快。


小艾灸,大療效,千萬別忘了這個治療類風溼的好方法


由此可見,小小的艾灸具有巨大的治療效果,不愧為一種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好方法,臨床中也很多患者都堅持使用艾灸治療。但需要提醒的是,艾灸只是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輔助方法,雖不能代替常規藥物治療,但可以提高臨床療效,在預防病情反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如想進行艾灸治療,也應先諮詢風溼科醫師,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的艾灸方式,有針對性治療。


大家好,我是韋尼醫生,希望我在這裡分享的所學所知可以為大家的健康提供幫助。請大家持續關注我,我會每週為大家分享一些健康知識。如有疑問,歡迎大家在後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